第11章 新事物的接受
作者:柒陌楠竹   桥畔往事最新章节     
    这虽是个偏僻小村庄,各户大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各自经营着小小的生意,尽管这些生意规模不大,但足以维持生计。
    然而,这些家庭的客源却十分有限。大部分的顾客都来自本村,偶尔也会有附近其他村庄的村民前来光顾。村民所处位置及安于现状的心理,自然缺乏了一些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
    村民们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他们满足于自家的小产业,没有过多的野心去追求更大的发展。这些年,他们习惯了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劳作,享受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村庄里的道路还是泥土路,平日里还好,一旦遇到下雨天,道路上泥泞不堪,行走十分不便。村民们穿着长长的胶鞋,一深一浅地迈着步子,拖着重重的泥巴鞋,走很久才能走到村外的大马路,因为多少年如此,大家也早已习惯。
    当地政府多次进村商量修路的事,一开始,大家也听得眉飞色舞,一听到要自己垫付部分费用,村民们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浪费那钱干啥?又不是经常出去。”
    “就是,也不是非出去不可,下雨天搁家里待着多好,看看电视。”
    “真遇到紧急事,就走泥巴路也无所谓。”
    ……
    久而久之,村里不再提修路的事。
    下雨天,平日里热闹的村子马上安静下来,外面到处湿湿的,唠嗑的桥头坐不能坐,村民站久了,胶鞋深深的嵌在泥土里,走一步,腿要用力的往上拔出来,所以村民阴雨天也不愿出来走动。
    大家就躺在房间里看看电视,嗑嗑瓜子,一家人闲聊着天。
    说起嗑瓜子,每到这个时候,晴晴总会按照妈妈的吩咐到小商店里拿一包,每次分瓜子,晓丽妈就会把一袋瓜子倒出来,平均地分好几份,其中一份是晓丽的,一份是晴晴的。
    “好了,你们一人一份,一样多。”妈妈平淡地说道。
    晴晴闪动着机灵的双眼,经过一番对比,要先选择她的那一份,晓丽身为姐姐,也不会因为这些小事跟妹妹计较,总是会让妹妹先选。
    弟弟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幼儿,安静地躺在床上,眼巴巴地望着她们的上下咀嚼的嘴角。
    家里好吃的,好用的,晓丽妈尽量做到不偏不倚,除非真的无法割裂。
    有一次雨天,家里还有一瓶玻璃装的汽水,量很少,不值得再分出来,晴晴赶紧独占了,原本晓丽只是装作去抢,逗逗紧张的妹妹,但晴晴生怕姐姐抢走,几个房间来回跑着,晓丽越追越起劲,一副马上就要抢走的样子,妹妹一个慌张,玻璃瓶掉在地上,摔个细碎,这下两人都安静了。
    “好了,谁也喝不到,心里平衡了。”妈妈无语地说道。
    两个孩子面面相觑,尴尬地笑了。
    没有几个人喜欢下雨,阴雨天,心情似乎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多愁善感,抱怨村里的日子非常的枯燥。
    除非久旱遇甘霖,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那是天大的恩赐,记得上次经历过两个月的干旱,村民们看着裂开的土地,心有余力不足,大人、小孩齐上阵,能够利用的水源,水管,都用上,也只是杯水车薪。
    村头常常聚集着唉声叹气的村民,那一段时间,村子里的气氛都非常的压抑,笑声少了,孩子们玩耍的再开心,也不敢肆无忌惮的大笑,很会跟着大人的情绪察言观色,或是捂着嘴巴,压抑着自己的兴奋。
    “老天爷呀,感谢祖,感谢神呀,下雨吧。”
    每当听到妈妈说这样的话,晓丽就知道妈妈心里很烦,自己也跟着烦躁。
    就在暴雨来临的那天,村里的气氛一下子从焦虑中调整出来,人的精神跟随着田里的土地,顿时散发出生机。
    大雨挡不住村民串门的热情,他们兴奋的唠嗑,似乎在发泄长期的压抑,雨是村民的希望,也带给他们久违的救赎。
    “老天爷还是眷顾咱们农民呀。”
    “那可不是嘛,天无绝人之路之路。”一老者兴奋地说道。
    他们站在农田边上,看着眼前滋润的泥土,脸上洋溢着欣慰和满足,这可是他们的命。
    老人们心情顺畅了,孩子们也跟着沾光了,家家餐桌上,伙食也明显提升了,鱼、鸭、肉,村庄里到了饭点,四面飘香。
    午饭过后,雯雯、晓丽、晓燕、萌萌、浩浩一群人,在泥巴里也一样找到新的乐趣,他们蹲在桥头的水泥地上,用在别处挖来的一大块泥巴,通过丰富的想象,做成各式各样的造型,泥娃娃、泥房子、飞机、大炮、电话、板凳……
    还将泥巴捏成宝盖的造型,大家在一起比赛,一、二、三,盖朝下,重重地往地上拍,发出阵阵声响,孩子们放肆地大笑。
    在这个村庄里,新事物的接受总是缓慢的,只要听说要花钱的,大家总会不由得表现出抵触情绪。
    自行车都算是奢侈品,一家最多只有一辆。平时里自行车主要用来运输物品,谁要外出办事,才能有幸骑上这宝贵的自行车。村里的第一辆自行车还是雯雯爸爸骑回来的,当时别提村民见到后那羡慕的眼神。
    也有部分村民装出无所谓的表情,说道:“这东西,有没有无所谓,咱们也不咋出去,拉粮食也不顶用,还不如咱们农活用的驾车子呢。”
    虽然嘴上这么说着,村民回到家还是商量着想购买自行车的事。
    包括村里拉电,也是雯雯爸一遍遍向村民宣导,在起初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积极响应,他们始终在担心有钱拉电,心疼电费。
    “有电没电无所谓,浪费那钱干啥?”一些村民打着退堂鼓。
    雯雯爸觉得村民的老观念难以说服,干脆自己率先购买了电瓶,房间里装了几个灯泡,晚上瞬间明亮了很多。
    从那后,雯雯家一到晚上房间里明亮,孩子们也愿意去玩,其他人家,还在用着蜡烛、煤油灯,房间里昏暗,尤其是家里有学习的孩子,非常的不便,这一对比,很多孩子,也在家长面前表达对雯雯的羡慕。
    村民的内心也有所触动,雯雯爸觉得时机到了,又经常在饭后桥头唠嗑时,讲述有电的好处,考虑到大家担忧电费的问题,也表达着愿意去与村里沟通电费优惠的问题,也给大家提出了如何省电的建议,根据所需适量安装,如何挑选节电功率的灯泡、电棒。
    村民们早已蠢蠢欲动,只是起先说着嘴硬的话,下不了台阶,雯雯爸,在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已经摸清了这些人的脾气。
    “你们也可以打听下,附近很多村庄都有铺设,花不了几个钱,咱们可不能只想着自己了,自己一辈子怎么过都过去了,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咱们生活品质也要跟得上去才行啊,不能一成不变啊。咱们拖着不做,那就是咱们下一代的事。”
    村民点着头呵呵笑了。
    很快村子里迎来了电线的大面积铺设。
    看到电工进村的那天,孩子们激动坏了。
    “等电全部打开的时候,咱们村就像白天一样亮。”雯雯兴奋地告诉大家。
    “都等不及了。”孩子们激动地尖叫。
    为了展现电的神奇,电工专门选了天黑后再统一开启。
    待灯同时亮起地那一瞬间,全村人都在欢呼雀跃,那一刻,比过年还热闹。
    虽然小路上没有单独装路灯,但各户院子里的灯同时亮起来的时候,灯光把村子的每个角落似乎都已经覆盖到。
    孩子们激动地跳起来,嗷嗷地大叫着。大人、小孩都站在村口,确实就像白天一样,行走自如,路上跑来跑去。
    没多久,雯雯爸又带回来村里第一台电视机。电视机刚带回村庄的那一刻,就像当晚电工打开电的时候,仿佛整个村子都为之沸腾。
    记得那天上午,雯雯爸爸从城里回来。带回来一台二十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虽然尺寸在今天看来不大,但在当时,它绝对算得上是一件稀罕物。村民们听说后,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聚集到雯雯家,好奇地围观这台神奇的机器。
    随后的几天,雯雯家总是挤满了人,有的甚至从家里搬来了小凳子,整整齐齐排成一排排,最后面也站着一些人。
    雯雯爸不停地拨弄着信号竿,寻找最清晰的画面,即便有时发出吱吱啦啦,画面浑浊的情况,依然不影响村民们的热情。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不时发出惊叹声。
    在他们眼中,电视里的世界充满了神秘和诱惑。从那时起,大家聊天的内容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桥头没事聚集的那群人已经不只聊些家常,更多的会去聊,最近热播的《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还有戏曲……
    雯雯爸相对村里其他村民,很早就走出村,在城里做生意,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也成为村里经济不错的一家,敢闯敢拼也能吃苦,因为他的存在,也常常引起村民的羡慕,男人不会赚钱,女人不开心了,就会在男人面前啰嗦着:“你看看雯雯爸,你看看你!”
    这样的争吵在村子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幸雯雯爸本事为人处世向来比较含蓄内敛,他总是会轻声细语、低姿态地劝解道:“现在这生意啊,真是越来越难做了,稍有不慎就可能亏本,到时候可就是白白辛苦一整年呐。”
    村民们一听要亏钱,自然是一百个不乐意,毕竟谁都想挣钱,而对于亏损的风险和承受能力却相对较弱。
    然而,随着对新生事物的逐渐接纳,村民们的眼界也变得开阔起来,他们开始憧憬起外面那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内心深处更殷切地期盼着自家孩子终有一日能够如同电视剧中的主人公一般,在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穿梭打拼,开着气派的小汽车,拥有令人艳羡的辉煌事业。
    正因为之前接触外界的新事物较少,思想比较单纯,给外来行骗者创造了便利条件,村民容易轻信别人,但一些行骗,也是因为村子里出现了内鬼,里应外合。
    就如上次村里卖假药,后来才得知,其中一个行骗者是瘸子的小舅子。
    男人之所以成为瘸子,也是当年一起在外行骗时,被人当场揭穿,打断了腿,在外混不下去,就回村了,对外宣称,自己在工地干活时被上面掉下的石块砸坏了腿。
    因无人见证,就一直隐瞒到现在。村民一直很同情他的遭遇,瘸子回村后,其他村民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也经常给其帮助。
    如今这一秘密地揭开,主要因为,卖假药的两男人又到了别村行骗,被当场逮着了,那村里人比较彪悍,揍一顿之后又被送往了村镇的看守所。
    两人乖乖交代了每次行骗的经过,以及每次行骗的同伙。
    自从这件事过后,桥头的大喇叭上下午时间总是重复着提醒村民防骗的广播宣传。
    清晰的广播声,用着纯粹的地方口音:最近好多村子出现了行骗现象,村里卖假药,都讲得好听,特效药,要记住,只要让掏钱的都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轻信,有病就去正规诊所,一旦发现行骗,先控制住骗子,交到村委会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