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尾声(三)
作者:琦骜   琏二爷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     
    张太后看着一脸疲惫的盛隆帝,颤巍巍的抱住了他。
    “我儿高兴就好。”
    三个月后盛隆帝再次坐在了金銮殿上,这是自太上皇驾崩后他第一次出现在朝堂上。
    看着两鬓斑白,眼角满是皱纹的盛隆帝,江澄等一直跟随他的大臣无不红了眼眶。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奏。”兵部尚书一脸凝重的走出队列。
    “爱卿所奏何事?”
    听着盛隆帝中气不足的声音,兵部尚书迟疑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说道:“上朝前臣刚得到消息,徐小将军率军大财北夷,北夷王室求和,结果被徐小将军尽数屠杀。”
    “爱卿的意思是?”
    “徐小将军英勇杀敌,扬我国威,论理该赏,只是……”兵部尚书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朝自开国以来就不曾发生过屠城事件,如今北夷王室既已求和,徐小将军就不该如此行事。”
    “徐氏一族骁勇善战,为大盛抛头颅洒热血,本官向来佩服。但屠城之事,毕竟有违天和,恐引起天下非议。我朝以仁义立国,岂能因一时之愤,而忘百年之基?”
    “屠城?你是说徐清屠城?”盛隆帝的声音中满满的全是怀疑。
    徐清幼时多病,对于生命向来怀有敬畏之心,如今猛然听到徐清屠城,盛隆帝只觉得格外好笑。
    “是。徐清纵兵屠杀北夷皇城三万一千七百余户,随后又坑杀降卒三十余万,北夷皇室成员不论男女老幼皆施以剐刑!”兵部尚书想到自己收到的消息,脸色那叫一个苍白。
    盛隆帝猛地站起身,满脸不可置信地瞪着兵部尚书,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你确定消息无误?徐清真的做了这些事?”
    兵部尚书深吸一口气,强忍住心中的恐惧和震惊,点了点头:“千真万确,陛下。”
    盛隆帝沉默片刻,仿佛是在消化这个消息,他心中的惊愕和疑惑如同巨浪一般翻滚不息。他自幼便知徐清性格沉稳,心地善良,怎么可能会做出如此残暴之事?
    然而,兵部尚书的脸色却越来越白,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颤抖:“而且,还有一件事,徐清如今……如今正率领徐家军往京都的方向赶来。因为您曾赐护国将军尚方宝剑,又有大长公主相助,他们应该很快就要进关!”
    “什么!”盛隆帝惊呼一声,整个人如同被雷击中一般,呆立在原地。他心中那仅剩的一丝侥幸也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惊愕和愤怒。
    徐清,他居然敢?盛隆帝只觉得心头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怒火,仿佛要将他整个人都燃烧起来。
    他猛地一掌拍在龙案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徐清这个混账,他简直就是个疯子!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兵部尚书低头不语,他知道此刻的盛隆帝已经愤怒到了极点,任何话语都只会火上浇油。他只能默默地站在那里,等待着盛隆帝发泄完心中的怒火。
    盛隆帝在龙案前来回踱步,心中的怒火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让他几乎无法思考。他深知,徐清此举已经彻底激怒了整个朝廷,甚至可能引发一场大战。
    盛隆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他知道,此刻的自己必须冷静下来,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他看向兵部尚书,声音中透着一股坚定和果决:“传令下去,即刻调集大军,朕,亲自去问问他到底要做什么?”
    “父皇息怒,儿臣觉得事有蹊跷。先不说护国将军如何,单就大长公主就不可能允许徐清这样做。”太子元煕忙走了出来。
    “殿下是说臣在撒谎?”
    “陆大人为大盛兢兢业业大半辈子,绝对不会撒这样的谎。只是诸位也算是看着徐清长大的,他是什么样的人诸位大人比孤更清楚。”
    “护国将军一生为国,膝下三子皆是为了大盛为了皇室而亡,他对大盛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大长公主同先皇一母同胞,是父皇的亲姑姑,孤的亲姑奶奶,她更是不可能背叛大盛背叛皇室。所以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若父皇贸然调兵,只怕会落入有心的陷阱。”太子沉声说道。
    “以太子的意思,朕该怎么做?”盛隆帝沉声问道。
    太子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父皇,儿臣认为,我们应当先派遣使者前往北夷,亲自查证此事。徐清的为人,我们皆知,此事若真,必然是有什么我们不了解的隐情。同时,加强边关防备,以防万一。”
    他微微停顿,看着盛隆帝的神色,继续道:“至于大长公主,她是皇室血脉,若真做出此等背叛之事,自然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但在此之前,我们也应当查明真相,以免冤枉了忠良。”
    盛隆帝听着太子的话,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其中的利害关系。他明白太子的意思,也知道太子所言非虚。然而,他心中的怒火却难以平息。
    对于徐清屠城一事,盛隆帝的态度是无所谓的。只准北夷屡次三番的骚扰边城,就不准大盛做出反击吗?再说屠杀的又不是自己的子民,贾琏还使计让倭奴近十年不曾有新生儿出生呢,都是一样的事情。
    他生气的是徐清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就贸然率领徐家军入关,这同叛乱有什么区别?
    太子的话正好说在了盛隆帝的心坎上,自己当年能够顺利登基,大长公主和护国公出了不少的力。他们不仅是自己忠诚的拥护者,更是自己认可的亲人,他不能因为兵部尚书的一面之词就断定了徐家的罪。
    盛隆帝的目光扫过下方的众人,最后落在了憔悴了许多的贾琏身上。想到他驳回贾琏为父守孝的折子,盛隆帝的心中微微一动。
    “永安侯何在?”
    “臣在。”
    “朕命你即刻出发,查清徐家军入关一事。”
    “臣领旨。”
    “陛下,关于徐清屠城一事?”
    “什么屠城?不是他们负隅顽抗,徐清不得已而为之吗?”盛隆帝故作疑惑的问道。
    “陛下,我朝以仁义立国,怎能有如此骇人听闻之事?”
    “咳,陆卿可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吗?”
    “可是?”
    “可是什么?朕只知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徐清此举也是为了大盛。”
    “可是那些人中还有许多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啊?”
    “朕只知斩草要除根!”
    “陛下!”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