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立储(下)
作者:琦骜   琏二爷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     
    张太后听后疲惫的揉了揉太阳穴,沉声说道:“不妥。张家出了三代帝师,你更是贵为天子,我们张家已经算是荣宠至极。现在,你又要让你的二舅舅出山教导太子,这不是让张家更加显赫吗?如此下去,恐怕会引起朝臣们的非议,也会给太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盛隆帝听后心中升起了淡淡的不悦:“依母后的意思是,儿子应该怎么做?”
    感受到盛隆帝的不悦,张太后暗暗叹口气。不是她不愿自己娘家再出一位帝师,而是她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
    张家已经出了一个太后,一个带着自家血脉的皇帝,若是再不知进退,只怕会引来无妄之灾。
    她深吸一口气,平静的说道:“彻儿,本宫可以保证你两个舅舅对你的忠心,也可以保证你几位表哥不会生起不臣之心,可是你考虑过以后吗?”
    “母后言之有理,只是朝暾年纪尚幼,需要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来教导他。”盛隆帝的语气中透露出些许无奈。
    张太后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说道:“皇帝,你可从朝中选拔贤能之士,共同教导太子。这样既能保证太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又能避免张家过于显赫。至于你二舅舅,哀家觉得还是让他安心颐养天年吧。”
    盛隆帝听后,虽然心中仍有不甘,但也知道母亲的话有道理。他点了点头,道:“母后所言极是,儿臣会考虑的。”
    张太后见盛隆帝已经听进了自己的话,心中稍安。她深知身为皇帝的儿子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也明白他对于太子的期望。
    只是她也明白天家无真情,张家如今的情形实在不适合再继续参与到太子的教导之中。
    “去看看你父皇吧,御医说他没有几天好活了。”张太后掩住眸底的无奈轻声说道。
    突然听到太上皇的消息,盛隆帝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抹苦笑。
    “不是儿子不想去看他,而是儿子怕刺激到他。”
    “本宫都明白。”张太后拍了拍盛隆帝的手,无声的安慰着。
    “母后有时间多教导一下太子妃,皇后那里……哎,儿子不孝,让母后操心了。”
    张太后听了盛隆帝的话,心中涌上一股复杂的情绪。她轻轻拍了拍儿子的手,以示安慰,同时掩住眸底的无奈与疲惫。
    “皇帝,你是天下之主,身上肩负着整个大明的未来。太子妃是你的儿媳,她自然也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本宫会尽力教导她,让她成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太子妃,为你和朝暾分忧。”张太后轻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
    盛隆帝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母亲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自己,为自己和整个大盛王朝操劳着。他心中虽然有些愧疚,但也明白自己不能辜负母亲的期望。
    “母后,儿臣知道您一直为儿臣操劳着,儿臣感激不尽。只是皇后那边……哎,她始终无法放下心中的执念,儿臣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盛隆帝长叹一声,语气中透露出无奈与苦恼。
    张太后听后,心中也是一阵叹息。她明白皇后心中的执念,也知道这其中的复杂与纠葛。
    “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哪能尽得你心呢,我儿只需做到问心无愧就足够了。”
    “儿子去看看父皇,您也多保重身体。”
    “嗯,去吧。他毕竟是你的父皇,他可以不慈,你却不能不孝。”
    “儿子明白。”
    走出长春宫,盛隆帝的嘴角浮起一抹无奈的笑容。
    “小夏子,母后到底还是同朕有了隔阂。她在怕朕,怕朕会对张家出手。你说朕是那种可以共苦不能同甘的君王吗?”
    “帝王自古就是孤家寡人,爷只需问心无愧就好,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夏守忠轻声说道。
    “孤家寡人?朕离孤家寡人还远吗?承嗣假死脱身,皇后自禁坤宁宫,母后的暗自提防,就连朝臣也各有自己的想法。朕这个皇帝做的有什么意思?”
    “爷,还去看太上皇吗?”夏守忠连忙转移了话题。
    “你这老货。”盛隆帝笑骂一句,大步往大明宫的方向走去。
    宫内的香炉内燃着盛安帝喜爱的龙涎香,安帝被宫人打理的非常干净,身上没有任何的异味。
    看着消瘦不堪的盛安帝,隆帝的眼底有什么东西在流动。
    “小夏子,你带人在外面守着,朕同父皇说会话。”
    “是。”
    盛隆帝缓步走到盛安帝榻前,轻轻坐下。他望着这个曾经高高在上,如今却形如枯槁的老人,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伸出手,轻轻握住盛安帝冰凉的手,仿佛想要从这份冰冷中寻回一丝昔日的温暖。
    “父皇,朕来看您了。”盛隆帝的声音低沉而柔和。
    盛安帝的眼睛微微睁开,眼中已没有了昔日的锐利和威严,只剩下无尽的空洞和迷茫。他看着盛隆帝,似乎想要说什么,但喉咙里却只能发出微弱的喘息声。
    “父皇,儿子要立太子了。时间过的真快啊,一转眼朕都要立太子了。等到太子可以独当一面后,朕就把大盛的江山交给他。然后带着皇后游历这大好的河山,看遍美景,吃遍美食。”
    “等到我们再也走不动了,就寻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安顿下来。每日里养养花,逗逗鸟,听风,听雨,听雪!”
    “如果可以选择,朕希望来生不要再做人了,做人实在是太累了。”
    “父皇,儿子知道您能听到儿子说话。儿子……不怪您了!”
    “……”
    盛隆帝坐在床边同安帝絮叨了许久,从以前说到现在,又从现在说到将来。盛安帝一直默默的听着,等到盛隆帝离开后,一滴浑浊的泪水方才缓缓流了下来。
    次日是乃是一月两次的大朝,文武大臣分列入内。
    盛隆帝看着跪伏在地的文武百官,眼底滑过一道暗芒。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随着夏守忠的一声吆喝,早朝正式拉开序幕。
    “臣有本奏。”忠顺亲王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准奏。”
    “如今各位皇子均已成年,立储之事也该提上日程。”
    “朕已经深思熟虑过了,”盛隆帝说道,“立储之事,关乎国家兴衰,不可轻率从事。朕认为,皇子之中,五皇最为出色,既有聪明才智,又具备仁爱之心,实为储君之最佳人选。众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金銮殿上顿时一片哗然。有的官员表示赞同,认为五皇子的确是合适的人选;但也有的官员表示疑虑,认为五皇子年纪尚轻,经验不足,难以担当重任。
    然而,盛隆帝却不为所动。他深知,立储之事,必须果断决策,不能拖延。于是,他挥手示意群臣安静,继续说道:“朕意已决,五皇子即为储君。朕会亲自教导他,让他尽快成长起来,担当起国家的重任。希望诸位卿家能够齐心协力,辅佐储君,共同开创我朝的辉煌未来。”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