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问君能有几多愁
作者:骚客阿金   穿越大圣之裂土封王最新章节     
    “好,现在文学交流大会,诗词大赛第二轮,现在开始,请裁判老师出题!!!”
    高台上的三位裁判老师,中间那位已经从高寅换成了裴佑。三人低声交流后,裴佑开口道:“第二轮的题目是,思愁。”
    “思人、思物、思乡、思景,皆可!限时一炷香,比赛开始!!!”
    随着裴佑的声音落下,无论是台上的十个人,还是台下的人们,都开始构思沉吟起来。
    杨震听到思愁这个题目,脑子里不由得就浮现了一首经典名作。于是微微一笑,直接执笔落墨!
    所有人看到杨震已经开始动笔,不由得又是一阵惊讶地嘀咕起来:
    “这家伙,当真这么厉害么?”
    “对啊,不假思索的...”
    “就好像脑子里要啥有啥,提笔就来!”
    陶仲希思索一阵后,也是眼睛一亮,准备执笔。环视一圈看到众人都还在沉思,不由得心中一阵得意。可是转过身来看到杨震已经在奋笔疾书,脸色又一次阴沉了下来...
    “哼!我还就不信了。你心中真有沟渠,每次都信手拈来!”
    于是不再管杨震,自己也提笔书写了起来...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随着苗安的一声大喊:“时间到!!!”
    台上参赛的十人表情不一而足,有的人早已写好停笔,一副云淡风轻。有的人松了一口气,露出了万幸的表情。有的人则是一脸的懊恼垂头丧气...
    “请参赛的十位才子,将自己的作品上缴!”
    于是便有现场的工作人员过来收了杨震等人的作品,一张一张地展示在了台上...
    结果第二轮十个参赛人员,只有八张作品展示出来。明显是有两个人没能在一炷香时间内完成。
    《祈愿》
    天高云岭拔劲松,
    地厚风林火鹤融。
    愿天怜我思故切,
    佑君长青万日红。
    署名:廖源鑫
    “廖公子这首诗...应该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寓意是不错的,也符合题目要求,只是...”
    “劲松和火鹤。一个代表健康长寿,一个代表富贵红火,而且与尾联的长青万日红也是遥相呼应,就是略显平淡普通了...”
    “对,同感...”
    听着下方众人的言语,廖源鑫也是有些失落的说道:“诸位兄台所言不差,这个思愁的题目,确实不是我擅长的,有限时间内,也只能是勉为其难了,让大家见笑了...”
    听到他的话,不论是台下的人,还是台上的人,都对他笑着点了点头。在众人面前,大方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颇为坦荡之人。
    ......
    《八月十五感怀》
    明玉如镜照客乡,
    孤影铭刻酒中央。
    朋邀内集共饮月,
    满座唯独是异腔。
    署名:陶仲希
    “嗯!陶兄的这首思乡之情,意境果然是高出了一截!”
    “对,中秋佳节人在他乡,哪怕是朋友的盛情相邀,也难以掩盖心中的思乡之情啊...”
    “是极是极!吟诵之后,让人心中难免失落与伤感呐...”
    陶仲希也是一脸得意,却又对着台下众人拱了拱手:“涂鸦之作,诸位兄台过誉了!”
    这时众人又把目光看向了下一个作品...
    《念母》
    十月怀胎,辛苦分娩,
    才有哇哇婴。
    哄睡逗笑喂予乳,
    从不觉辛苦。
    儿时大手牵小手,
    搀扶学步走。
    喃喃之时教言语,
    心中千百喜。
    寒时忙添衣,
    暑时扇以风,
    呕心沥血爱深中!
    不盼孩儿权富贵,
    祈求平安无辛累!
    母爱深如海,
    但愿天下子女莫忘怀!
    铭记三春晖,
    莫忘血、汗、泪...
    署名:张豪
    读到这首作品,台下一时间竟然沉静了起来。绝大部分人脸上都露出了思念与伤感的神色。
    张豪脸色落寞的叹息道:“我出身于律州的小山城,自小家境贫寒。父亲在我八岁那年便辞世了...”
    “母亲她一个妇人,独自把我抚养长大,供我读书。这才,有了我张豪来京城国子监学习的机会...这么多年来,她有多辛苦,我岂会不知...”
    说到这里,他语气有些哽咽:“不知不觉...我已有两年没有回家了。也不知道这两年,母亲她...如何了...”
    一旁的陶仲希轻声道:“既然思念母亲,那就自当回去看望。两年没回去了,还好意思说你思念?”
    张豪认真的看了陶仲希一眼:“如果这场诗词大赛我赢了,我自然会回家看望母亲...”
    看陶仲希眉头一皱,张豪瞬间了然。无奈的笑了笑:“也是,你不懂,你自然不懂,而且你永远也不会懂...”
    杨震看着这个张豪真情流露,心中也是感慨不已。他的这首作品,也是勾起了自己的思绪。让杨震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当然,是另个一世界的家人...
    ......
    或许是后面的诗词都没什么亮点,也或许是张豪的一首《念母》让众人思绪万千,接下来的几首作品都没有引起多少共鸣和评价,直到最后一首...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署名:杨震
    (注:五代十国-李煜)
    杨震的这一首虞美人一出,整个场面瞬间炸了...
    “这!这这这...”
    “愁,太愁了...这份愁已经浓郁到,宛如一江春水!只要我细细拜读,便将我淹没了...”
    “想不到,万万想不到,思愁还可以这样写,这已经是另一个层次的作品了。”
    “杨公子大才啊!在下佩服不已!”
    看下台下的场面,杨震嘴角微微上扬:开玩笑,这可是李煜的虞美人,哪怕在我华夏璀璨的文明中,浩如烟海的诗词中,那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众人对杨震的褒奖之词,对于陶仲希来说却是十分刺耳!
    不过他无话可说,因为他自己也明白,杨震的这一首《虞美人》,真的比自己的作品强太多了,根本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