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顾茅庐?诸葛亮跑了!
作者:圣人云人生都是浮云   三国之召唤系统,开局吊打吕布最新章节     
    南阳郡,自古以来便是人杰地灵之地。其中有一座山岗,名为卧龙岗,因地势险要、风景秀丽而闻名遐迩。
    这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一行人缓缓行走在卧龙岗的山间小道上,他们身着华服,神情严肃。为首的是一名风度翩翩的白衣青年,他目光坚定,边走边对身边众人说道:“诸位,今日我们来到此处,乃是听闻这里隐居着一位绝世奇才。此人自号卧龙,才华横溢,声名远扬。水镜先生司马徽更是断言,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今日我等前来拜访,希望能请这位卧龙先生出山相助,若能如愿以偿,何愁大事不成!”
    原来,这位白衣青年正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琦。他身旁紧跟着的几人,分别是李儒、蒯良和蒯越等智谋之士。众人听了刘琦的话,心中各有所思,但都没有说话。
    这时,蒯越突然开口道:“卧龙?我看不过是个虚名罢了。世间所谓的奇人异士多如牛毛,又有几个真有本事的?此人未必就有传说中的那般厉害吧。”他的脸上满是怀疑之色,似乎对这位卧龙先生并不看好。
    刘琦闻言,微微皱眉,轻斥道:“蒯越,休要妄言!未见过其人,怎可知其深浅?待到见了卧龙先生本尊,一切自然明了。”说完,他加快脚步向前走去,其他人也连忙跟上。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一座雅致的茅庐前。刘琦整了整衣襟,上前轻轻叩门。片刻后,房门打开,一个书童模样的少年出现在门口,询问来意。刘琦说明身份和来意后,那书童让他们稍等片刻,自己转身进屋通报去了。
    刘琦嘴角泛起一抹冷冽的笑容,心中暗自思忖道:“他们这些人已经来过一趟拜见诸葛亮了,而这次已经是第二回,如果不出所料,依照常理推断,这一次恐怕仍然无法如愿见到诸葛亮本人,非得再等待下一次机会不可。”
    果不其然,没过多长时间,那位书童快步走出门来,高声禀报说:“各位客官,实在抱歉,我家卧龙先生近日外出远行,迄今尚未归返家园。烦请诸位稍安勿躁,再多等候一些时日吧。”
    闻听此言,刘琦立刻佯装出一副懊悔不已的模样,口中喃喃自语道:“也罢,既然如此,那就有劳阁下待卧龙先生远游归来之时,代为转达一声。”
    “遵命。”那名书童微微一笑,颔首示意,表示明白,紧接着就送刘琦一行人离去。然而,就在转身离去的瞬间,刘琦的面庞上却丝毫不见任何懊恼或沮丧的神色,取而代之的竟是满脸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
    他暗自思量着:“倘若自己能效仿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之举,成功地将诸葛亮邀请出山相助,那么要想对付区区一个刘备父子,岂不易如反掌?”想到此处,刘琦不禁心潮澎湃,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但是,刘琦等人不知道的是,草屋中,有一双眼睛正在直勾勾的盯着他们。
    “先生为何不肯现身与他们一见?”
    那名童子看着自家先生趴在窗户上偷看刘琦等人的动静,顿时一脸疑惑。
    “那不是我等待之人……”
    诸葛亮坐在窗边,凝视着远方,神情哀伤,不时地叹息着。他手中握着一封信,那是刘琦寄来的,请求他出山相助。然而,诸葛亮心中明白,刘琦并非他等待的明主。
    他默默地收拾着包裹,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他深知乱世之中,选错主公可能会带来无尽的灾难。他的智慧和才能,需要一位真正有远见、有胸怀的主公来施展。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似乎也在为他的决定叹息。诸葛亮背起包裹,缓缓地站起身来。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仿佛背负着整个世界的重量。
    他回首望了一眼窗外的山水,心中感慨万千。这里曾是他隐居的地方,也是他静心思考天下大势的地方。如今,他却要离开了。
    他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只留下那一声沉重的叹息,如同一缕轻风,缓缓地飘荡在空气之中,似乎在默默地向世人述说着他内心深处对于天下苍生的忧虑和牵挂。
    \"先生真的决定要走了吗?\"那名年幼的童子紧紧地跟随着诸葛亮,眼中满是眷恋与不舍之情。
    诸葛亮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童子,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刘琦此人,心胸狭隘,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今我执意离开,等他回来后必定心怀怨恨,到时恐怕你也难逃其毒手。你还是尽快收拾行装,另寻出路去吧。\"
    童子听了诸葛亮的话,懂事地点点头,表示明白其中利害关系。于是转身回到屋内开始整理行囊,打算追随诸葛亮一同离去。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不忘给自己的弟弟诸葛均写信,信中详细说明了自己即将返回故乡琅琊的计划,并叮嘱诸葛均切勿再返回卧龙岗。安排好一切后,诸葛亮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琅琊郡的路途。
    而另一边,刘琦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由于他的突然造访,诸葛亮迫不得已收拾行囊匆忙逃离,返回了遥远的琅琊故乡。
    当刘琦第三次来到卧龙岗时,眼前空荡荡一片,已不见任何人影。显然,大家早已卷起铺盖远走高飞。面对这般景象,刘琦气得七窍生烟!明明说好只要三次拜访就能请动诸葛亮出山相助,为何自己如此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却反倒将诸葛亮吓得落荒而逃?
    怒不可遏的刘琦当即下令烧毁诸葛亮的茅屋,并派遣手下四处寻找其下落,发誓定要将他捉拿归案问罪。然而遗憾的是,诸葛亮似乎早有预见,早已隐姓埋名销声匿迹。
    不久后,当诸葛亮重新踏入徐州地带之时,顿时眼前一亮,徐州经过多年的发展,没想到竟然已经恢复到了如此繁荣昌盛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