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安排张家村的人
作者:人在江湖   农家女的崛起之路最新章节     
    村长领着一群人,走进了县城,村长他们这行人,大概有七十多人,其余的都走散了,这些人也是后来走的快,撵上了村长,才又聚集在了一起。
    他们早就听村长说了,王老三的大儿子当了星海县的县令,这些人听了,有这么好的后台当然得去星海县,怎么说也是一个村的,而且还是一个家族里的。
    不说借多少光,到了那肯定不能被欺负。这些人进了县城,街道两边的百姓,全都看着他们这一行人往县衙走去。
    因为逃荒的难民都在别的县城定居了,根本就没有来他们县里的,因为他们县城远,他们县都挨着邻国呢!
    所以看到他们觉得非常稀奇,一个个都像看傻子似的,看着走过去的难民。
    村长敲响了县衙的大门,心里也在打鼓,这可是县衙,如果被衙差给打一顿,他们都没处说理去。
    老百姓对衙门,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恐惧感,他们平时走路都不愿意路过这衙门,有那句话不是说的好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在老百姓的心里,不管你有错没错,如果要是你没有钱来孝敬县官,进去了就会被挨板子。
    敲响了县衙大门,过了一会儿,里面出来了一个老头,打开了大门走了出来,看着村长,又看看村长后面的人,一个个狼狈不已,一看就是逃荒的人,并没有恶语相向,而是很和善的说,你们都是从哪里逃荒来的难民,是来县衙落户的吗?
    村长也赶忙像那老头行了一礼说,我们是逃荒的难民,来自花青县大青镇王家村。我们和县令大人是一个村的,也是县令大人的族人。
    我们是来投靠县令的,不知怎么称呼您,这个老者说,我是这府里的管家。
    我姓刘,叫刘贵。村长马上说,烦请刘管家帮忙通禀一声县大人。
    刘贵说,那请您稍等我去通报一声。说完又把大门关上了,刘贵离开后,这些王家村的百姓,小声的议论,你看王老三儿子真出息了。
    看那管家穿的都这么好,你看这管家说话都一套一套的。
    我们来到这也能借些光了。他们小声的正说着呢!
    后面就冲出来几个人,这几人不是别人,正是王长喜,王老三的爹。
    把人群分开来到了大门前,王长喜和自己的老伴儿,王老婆子拄着个拐杖,后面还跟着王静怡,老王家的人就看到这几人,其余的可能是走散了。
    来到大门前,把大门拍的啪啪响。王老太太喊着,乖孙呐,快给奶开门。
    奶的大孙子,快点儿的给奶把门开开。
    过了一会,刘管家和王老三走了出来。
    今日王有良不在府上,有事儿出去了。王老三一看这么多的村民也不好往院子里领,就赶忙找师爷给办理了落户。
    户落好了,可是王老太太不走啊,又在县衙门口,王静茹为了自己哥哥的名声,只能把这三个人让进了府里。
    王静茹气的够呛,但是哥哥做官了,这名声非常重要。
    为了不让这老两口儿败坏自己哥哥的名声,也只能暂时这样。
    等把村民安顿好了,回来再收拾他们。那断亲文书,还在王静茹的空间里面放着呢!
    给村民们安排在了离县城不远的铁牛镇孟家村,也是府里面姨娘孟仙凤的娘家。
    王老三种惯了庄稼,也跟着村长他们去了这个村子,他也想在这村子里面盖几间房子,栽种几亩地。
    到时再把王老头儿和王老太太带出来,要不然会影响自己儿子的前程。
    王老三跟在村长身边,还有衙差的带领下,来到了孟家村。
    孟家村的村长,本来还一脸的不高兴,一听说县令的父亲也要来村子落户,那表情马上就变了。
    那殷勤的在王老三身边忙前忙后。村长说,我们村这后面是山,两边都是开阔的田地,近些年我们村子,都去军营里当兵去了。
    村里面的人口越来越少,原来村子里也有五六百人,现在已经不足两百人了。只有这一百七八十人。
    你们来了正好,还有上千亩地没人种,已经荒废了。不是我们不种,我们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能力有限,每家也就耕种三五亩地。
    王村长向孟村长打听,那不会把土地租给周边的村子吗?王村长还没说完,孟村长就说,周边跟我们这也差不多少。
    自己村子的地都种不过来,哪还能去别的村子种地。
    我们这挨着邻国,地广人稀。每次征兵都先从我们这几个村子开始。
    所以村子里面没有了青壮年,还有些在战场上受伤严重,缺胳膊少腿的。都回到村子里了。
    孟村长把那一片长了荒草的土地,全部划分给的他们。王家村的村长非常高兴,最起码他们有土地了,现在就差建房屋了。
    孟村长说,我们村现在几乎都是女人在干体力活儿,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忙儿,你们自己去那山上砍树木建房屋吧。
    山上的石头也很多,至于建房子就挨着我们村子边上,就开始建吧,王村长感谢了孟村长一番。
    他就领着村民开始丈量土地,每家都是那么多,每一家都量好土地,划分好后就开始去山上砍木头。
    王村长也是忧心忡忡,周边青壮年都征兵走了,那他们村子的青壮年,等到征兵时,是不是也会去军营里当兵。
    但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现在连房子住都没有,哪有闲心想这个,去就去吧!
    也许还能给自己挣个前程呢!王老三在村子里面和村民们一起忙,王静茹在府衙正在和王老太太掰扯。
    奶奶,断亲书还在,希望你能收敛一些,不然我真的会把你撵出去。别拿道德绑架我,我不吃你这套。
    谁敢讲究县太爷,那他就不想活命了。我哥可是朝廷命官,谁敢造谣诽谤,全部都给抓进大牢里。
    你也用不着动不动就哭天喊地的,村子里面现在正在建房屋,等建好了就立马给我搬回村子里住去,这也是我爹最后尽的一次孝心。
    王静茹看着王静怡说,堂姐希望你在府里面住着,给我消停点儿。
    如果要是敢捉妖就给我滚出去,没事儿,不要上前面去晃荡,有什么事需要出府,要从后门走,前面是县衙。是办案的地方,别让我再说第二遍。
    王老头儿点了点头,二丫你放心,爷爷不是那样的人。而王老太太根本就没把王静茹的话放在心上。
    王静怡也不害怕,因为有爷爷奶奶住着的地方。他王静茹还敢把自己撵出去怎么的。
    他要快点儿给自己找个如意郎君。趁着在县衙里面住着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王静怡说堂妹,你看看我这身上穿的,补丁落着补丁,我这在县衙进进出出的也不好看,是不是。
    我这穿的都没你府里的丫鬟穿的好。你给堂姐做个十身八身的衣服呗!
    王老太太一听也来了精神,二丫啊!我跟你爷爷两人一路逃难过来,衣服已经破的不像样儿了。
    你还是赶紧给我们俩,弄两身衣服穿吧!我怎么说也是你的奶奶,你看是不是也给奶奶弄点儿首饰戴戴。
    王静茹不客气的说,你们口气可真大,堂姐要个十身八身儿的衣服。奶奶,爷爷都要每人也要做两身,奶奶还要首饰。
    你当我家是富商呢!哥哥每个月的月俸也就那么几两银子,都给你们了,我们这个月喝西北风吗。
    你可别忘了,爹爹在村子里给你们建房子还要钱呢!
    这一路逃荒过来,花了不少银钱,现在我们家里都拿不出十两银子,如果你们嫌自己穿的磕碜,就赶紧回村上去。
    我们家可没那么多闲钱。王静怡看王静茹强硬的态度,知道占不到什么便宜,也就不说了,转身回了她住的房间。
    她还有一身没有补丁的衣服,这一路逃荒,她一直背着这个包袱,都没舍得穿。
    王静怡打算就穿这身衣服,明日就去街上溜达,看看能不能遇到有钱人家的公子哥。
    她一定要在,回村里住之前,找一个有钱有势的夫君。
    王老头和王老太二人也回了房间。回到房间后,王老头儿说,老伴儿啊!
    你可得消停点儿,我们和老三家,关系才刚刚有所缓和。你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吵大闹了,这可是府衙。
    王老太太说,府衙怎么了?他还敢把我这个老太婆关起来不成。那可说不准,你想想即使把我们关起来,在偷偷的弄死我们。
    那不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你没看到二丫今天那狠辣的表情。
    再说了,我们这关系才有所缓和,你要是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闹,一旦关系弄僵了,把我们俩赶到村子去不管了。
    我们俩怎么活。老大和老二也不知道去哪了,能不能找到这个。
    现在我们俩只能指望的也就剩老三了。王老太太听了也害怕了。那我以后都不闹了,只要不缺我吃,少我喝的,我绝对不能跟他们闹。
    还别说当老夫人的感觉真的挺好。就是二丫那死丫头崽子总是跟我作对,这不让干,那不让干,也不让下人,听我的话。
    老三媳妇摆起那夫人的谱。派头可真大。那下人个个都得听她的,老三媳妇看见我爱搭不理的。
    还不是以前你太苛待人家了,你以前对老三媳妇好一些,今天她也不至于这样对你。
    王老太太叹了一口气,算了吧,反正在这也待不久。
    王静怡不是个稳当的主,她把自己那身没有补丁的衣服穿在了身上。
    给自己梳了一个好看的发式,关键是没有首饰可戴,王静怡想了想,她应该去三婶儿那里要一些发饰。就去了王老三媳妇那里,敲响了房门,三婶我是静怡。
    我有点儿事儿找你,宇文娇在屋子里面,整理账本儿,马上月底要发月例银子了。
    听到王静怡来了,心情瞬间就不好了,这孩子从小心眼儿就多,以前总欺负自己女儿,来找自己也一定没有好事。
    进来吧!这边话刚落,王静怡就迫不及待的走了进来。王静怡嘴甜的很,三婶忙呢!
    我一人在房间待着无聊,就来找三婶唠会嗑。
    宇文娇来到桌子旁倒了一杯水,静怡在这住着可还习惯,瞧三婶说的,这么好的院子,我活这么大都没住过,哪能不习惯,舒服的很。
    就是,就是王静怡支支吾吾的,不往下说,还有些不好意思。
    宇文娇说还有什么事吗?王静怡扭捏的说,三婶儿我这要去上街溜达,可是我就这么一身衣服,没有换洗的。而且我这头上连一个绢花都没有。
    我跟堂妹说,堂妹让我就穿着那带补丁的衣服出去。我想着怎么我也是在府衙里边住,来回进出的怕丢了三叔三婶儿的脸。
    宇文娇脸撂了下来,静怡呀,不是三婶儿不给你买,就是你堂妹也还穿着旧衣服呢!
    府里面的开销大,我和你三叔来了,都没做一身衣服,更别提什么捐花了。
    你也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我们也不怕丢脸磕碜。
    我们本来就是逃荒过来的,我也是借了我大儿子的光,才住在这府衙里。
    如果你要觉得丢了我和你三叔的脸,那你就搬到村里住,村里人也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没人会笑话你。
    王静怡听的目瞪口呆,她以为这样说,三婶儿为了面子,也会给自己做两身衣服穿。
    没想到不给做衣服,不给买绢花,还要把他撵到村子里面去。
    三婶儿,如果房子盖好了,我会和爷爷奶奶去村里住的。
    三婶儿,你先忙着我出去走走。宇文娇点点头,什么也没说。看着她出去把门带上,宇文娇这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以前在老王家时,经常受他们气,这回终于不用看别人脸色而活,自己有争气的儿女。
    以后他要活的更加肆意妄为,活的开心快乐。任何人想欺负她都不好使。
    这时王静茹端了一盘子水果走了进来,娘,你怎么在发呆。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没什么,还不是你那堂姐,上我这来要首饰,要衣服来了。娘,你不会答应了吧!宇文娇点了点女儿的额头,你个小机灵鬼,想什么呢?
    以前他那么欺负你,娘怎么会给他买衣服,买娟花。没把她撵出去,还让她住在这院子里,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再说说王老大和王老二,他们两家在路上,和自己爹娘被逃荒的人群冲散了。王老大和王老二还非常高兴呢!
    自己这娘走一路骂一路的,他们兄弟俩人早已经烦不胜烦。所以谁都没提找这二老,就老大媳妇吵嚷着寻找,因为自己的女儿跟在那老两口身边呢!
    但被王老大呵斥住了。这是在逃荒,你当游玩呢!赶紧的往前走,王老大媳妇想想自己一个人也找不了,只能跟着人群往前走。
    本来他们也是往星海县这边来的,可走到半路,遇见了军营抓壮丁,把王老大,王老二还有他的那几个儿子都抓走了,就连王老二最小的儿子王友军都被一起抓走了。
    唯一剩下王老二媳妇和王老大媳妇两人,这两个人一路打听着,来到了星海县。
    等到了县城,一路打听,找到了县衙。这两人十分狼狈,衣服破烂不堪,头发蓬头垢面。俩人瘦的皮包骨,连草鞋都没有,俩人就那么光着脚在路上走。
    等他敲响县衙大门时,出来了一个衙差,当他打开门,看见是两个乞丐,赶忙出声呵斥,你们是不想活了吗?
    敢来敲府衙的大门。给我滚一边儿去,去去去哪来的臭乞丐。
    再敢敲大门,小爷给你们俩关到大牢里去。可两人又渴又饿,哪还管得了那么多,我俩是你们县令的大伯娘和二伯娘。你赶快把王有良叫出来,把我们俩迎接进去。
    呸,还敢欺骗小爷我,你们两个臭乞丐,还敢来冒认亲戚。
    俩人还要说话,就听衙差喊道,兄弟们出来俩人,带上家伙事儿,把这俩臭乞丐关到大牢里去。
    把这两人吓得一句话都没敢说,看里面真出来两个人来抓他们,这俩人撒腿就跑。
    衙差看两个人跑了,往地上吐了一口痰,呸,什么人都敢来乱认亲戚。你当县衙是你们家开的呢!
    说完就把大门关上了。再说这俩人跑了一段路,累的气喘吁吁。看后面没有追来,这才慢悠悠的往大街上走。
    两人来到大街上,这俩人手里还藏着一些铜板,买了两个馒头,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等俩人吃完,寻了一个背风的地方,坐在那里想办法。正在一筹莫展之时,王老二媳妇喊,大嫂看那是不是静怡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