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朝议
作者:余从墨   大唐:开局渭水之盟活捉颉利最新章节     
    “诸位爱卿昨晚睡得可好啊?”李世民目光扫过众人,难掩笑意。
    众人一愣,好似明白了什么。
    还以为是逍遥王故意捉弄他们,敢情这里还有陛下的事?
    那他们这是被陛下和王爷一起给耍了?
    好你个李世民,我们拿逍遥王没招,你是不是以为我们拿你也没招呢?
    众位谏官脸黑得一逼,正准备发挥自己得嘴炮功夫,让李世民看看什么叫文死谏、武死战时,李世民这边惊呼一声:
    “玄龄你这是怎么了?这脸……”
    房玄龄仰头45度,长叹一声:“说多了都是眼泪,微臣的痛又能和谁诉说?”
    严逸上前拍了拍房玄龄的肩膀,正想说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时,突然想到古代中男子哭泣也是罪,赶紧把话咽了回去。
    “行了!不就是那些女人吗?我倒有一个办法,只不过需要诸位掏点银子。”严逸轻笑道。
    众人眼睛一亮:“王爷有何妙计?”
    “这些女子在大唐无依无靠也是可怜,不如大家众筹些银两盖一座楼容纳她们,也算是给她们一个容身之处。
    毕竟是伺候过大家的人,总不好提起裤子不认人吧?”严逸眼珠一转。
    “众?众筹?”众人一愣。
    王爷这是没钱了,估计想让他们捐钱才想出这等损招?
    不会吧!大唐财神会没钱?
    “是啊!一个女子五十两银子即可,以后她们的衣食住行本王全包,当然!众位大人要是还想……也可以去楼里找她们嘛!”严逸坏笑着看着房玄龄。
    吓得房玄龄身子一抖:“算了算了!老夫我年纪大了,这等艳福实在是无法享受,不就是一百两嘛!老夫掏就是。”
    钱和命相比,他还是更在乎自己的命。
    一百两虽然很多,但只要能让家宅安宁也值了。
    “这……”众大臣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应。
    这时,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王爷!只是这银两……”
    严逸笑道:“各位都是朝廷重臣,这点银两想必不成问题。
    况且建成此楼后,本王会请最好的女夫子教她们琴棋书画、女工、歌舞、茶艺等等。
    到时候没事去喝喝茶听听曲也能有个休息的地儿不是?”
    举办女学的事他早就有想法,可大唐女子上学的微乎其微,就连李世民的公主们也不过就是请些夫子在宫里上课。
    贸然提出建女学根本没人愿意露这个脸,先拿这些女子练练手,把她们培养成才,青楼也该盖好。
    到时候她们就是女学的活招牌,都不用他想办法招人,各家女眷自己就能找过来。
    这还是他昨夜想出的办法,一开始他只想盖个青楼供那些投降的国主们纸醉金迷,但也不过是一时兴起,论长远计,开办女学才是正道。
    朝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严逸的本事他们是知道的,单逍遥山庄的雪纺白纱就有价无市,就算不去听曲喝茶,有个绣娘也是不错的。
    “好!本官愿意出这笔钱,晚些时候就把她们和钱送到王府。”户部侍郎率先站出来说道,
    有了他打头,其他官员也纷纷响应。
    虽然不知道逍遥王为何出此下策,但想来他定是又有了什么好东西,才会把所有人算计进去。
    严逸这一年的举动没有一次是胡闹,不过就五十两银子而已,他们还不至于出不起。
    倭国女子的事处理完,接下来便是那些投降君主的安置,朝堂上吵成一片。
    “陛下!按照以往惯例,投降的异族只需封个散官或者爵位留在长安颐养天年即可。”谏议大夫吕松揖礼道。
    “不可!此次投降的国主不少,若是都封官,哪有那么多位置?
    再说供养他们又是一大笔开销,这样不划算。”户部尚书出来反驳。
    朝中开销本来就大,需要养军队、发放朝臣俸禄还有诰命夫人的俸禄,哪有那么多钱去供养他们?
    两边人争论不休,严逸的思绪都在女学上一点都没听他们在吵什么。
    “逍遥王?”李世民唤了严逸好几次,严逸这才回神。
    “陛下!您叫我?”严逸抬头有些茫然。
    “你小子在想什么?关于那些献降表的人你可有解决的办法?”李世民问道。
    “降表……哦!陛下说得是他们啊!其实这事也简单。臣记得有正员以外的官员的说法吧?”严逸思索片刻回道。
    “正员以外的官员?王爷说的可是员外?”杜如晦惊讶道。
    员外就是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在没有科举制度以前,员外一般指的是告老回乡的官员。
    有了科举以后,员外一般指的是有些学问,但家底丰厚的地主豪绅。
    但在明朝以后,便与科举无关了,只要捐些钱就能封为员外,这种一般为商贾世家。
    贞观学院刚成立没几个月,科举还没正式实施,所以员外一般都指年老辞官的官员。
    “可是就算封他们为员外不也得发俸禄吗?”户部尚书不满道。
    “本王只是打个比方,其实陛下可以新立一个和员外一样的名号给他们,比如说私员之类的。
    不必支付他们俸禄,随便给他们块荒地建宅,这些人都不缺钱。
    一来可以让他们自行开荒种地,二来嘛……”严逸说到这一笑。
    李世民忙问:“二来什么?你快说……”
    “二来想保住这个名号,他们每月必须给朝廷捐款捐物,不然就取消他们的名号。”严逸接着回道。
    “这怎么可能呢?他们又不傻,就为了个虚名捐款捐物?”有个大臣质疑。
    “有名号好办事,他们要是想经商,凭此名号可以开红灯。
    打个比方,规定他们可以有多少下人、佃户、庄子、土地都有规格。
    若是没了名号,他们的生意便会受限,就好比皇商和普通商户的区别。
    其实都是商人,但加个皇字便意味着高人一等,不过就是个虚名而已。”严逸耐心解释。
    但他忽略了一点,就是大唐可没有皇商,皇商一词源于明清时期,他们自然听不懂。
    “皇商为何意?”李世民疑惑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