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胡金羊的提议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王致远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茶说道:“今年我们的大学肯定是要开张的,招生多少你们说了算,只要我们地委的财政支付得起,你们也教导得过来,学生随便你们招,我签字就行。
    我给大家说一下长期规划吧,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后不一定用在我们通和专区,等学生们学业完成了,到时候我们要将人输送到全国各地去,去更有需要的地方建设国家,所以你们教学要让他们多实践,能干事。
    说白了,现在我们的基础还无法进行过多的理论研究,要偏实践,搞应用。有些理论你们也是知道的,但是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搞不出来。学生培养这个方面也就这个要求,要偏向于应用型发展,分数可以放低一点,这个到时候招生也要注明。”
    何霖煦高兴的说道:“这点我是完全赞成的,以我们现在的条件,还是偏应用好一些,理论就让那些最顶尖的人才去搞就好了。我们这些人虽然知道不少,可是有些东西你要我们去验证,去证明我们还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给别人提醒提醒还是可以的。”
    “这些机器就交给你们安排了,机械厂也有人在管理,你们看着点就行,最近整个通和地区都在办工厂和小作坊,对机器的需求量不小,让机械厂也多注意一下。”
    “没问题,大家现在需求的也只是一些小玩意,其他东西有不少都是去天津等地方购买的,我们机械厂也没那么多任务,满足大家的需求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致远又跟几人聊了一会,让大家回去后多讨论一下办大学的事情,毕竟再过几个月就要开始招生了。大家临走时也都点头答应了,对学生他们也是很急的,现在搞分配,每年一个地委才一百多名大学生分配过来,对通和专区而已完全不够。
    几人刚走没多久,章识言就带着胡金羊进来了,在招募的这些人中,胡金羊是年龄最大的,近50来岁,是一名统计学教授和经济学家,大家都叫他胡教授。
    胡金羊是一个四五十岁头有些秃顶的男人,穿着一件灰色略显发白的老旧衬衫,背着一个大帆布包,右手戴着一只机械表,两个口袋鼓鼓的,初看时大家很难将他与那些衣着端庄的教授们联系在一起。
    王致远当初跟大家交谈之后,就发现胡金羊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当初工作分配好之后,胡金羊就说道:“对待现在的通和专区我还不太了解,我的能力也不能很好的发挥,没有正确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王书记,我想到各个国营工厂去调查研究一下。”
    王致远当然是热烈欢迎了,让专业的人事去调查研究,这是很好的事情,王致远还准备安排一个人陪同,不过被胡金羊拒绝了。
    胡金羊是自己人,所有的工厂的数据都是可以查询的,再加上这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也总结出了不少的问题,进来后就对王致远说道:“王书记,这段时间我将通和的国营企业都跑遍了,发现问题真是不少,我都写下来了。”说完给了王致远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王致远翻了翻,笔记从头写到尾,看着这一本有一百来页一斤多重厚厚的《通和国营工厂生产调查研究报告》,一时间肃然起敬,这调查还真不少。
    王致远说道:“你先说说有什么问题吧,我晚点看看,再召集大家开会讨论。”
    胡金羊坐下来说道:“那就先说说三轮车生产工厂吧,通和三轮机车厂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不少引以为豪的突出成就,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众多问题。
    首先是通用化问题,经过我的回访与调查,有不少使用者都表示通和的三轮车好是好,但修起来非常麻烦,我带着疑惑就发现通和三轮车厂的机械制造居然存在两个标准,导致同一个厂子,生产出来的两辆车的同一个部位零件却不能相互更换。”
    王致远听后也是有些疑惑,便问道:“标准的问题?”
    “是的,经过询问机械研究所的几位专家和基层工人,才得知是因为使用了遗留下来的日制生产设备,这与最新购买来的苏制设备,是两套不同的生产设备,所以就会导致这样的差别。
    之前虽然机械研究所的几位专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强调过要尽早进行整改,但因为生产压力过大,所以一直没动。这也就导致虽然日制设备和苏制设备都是使用的公制单位,但是两套生产设备生产出来的基础零部件规格不同。
    为了使用这两套规格不同的基础零部件进行生产就必须有两套设计图纸,两种组装方式,两个标准。”
    王致远疑惑道:“我们买的机械中还有日式的生产设备?”
    胡金羊点点头说:“有的,这还是三轮车厂,别的工厂还有美式设备,也有德式设备。这其中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民生活习惯、国家发展方向……各方面的不同,都会反映在其国家标准中。
    因而对于某一具体产品,所取的标准也会有所异同,这也就是所谓的国家标准。我们所购买的这些机器设备,各种来源都有,现在是发展生产的关键时刻,只要能用就算不错了,但是我们要为以后的长远做规划。”
    “妈的,我们这可是花钱了的。”
    胡金羊苦笑道:“能卖机械给我们就算不错了,要求也不能太高。”
    “也是,有问题我们再解决就是了,接下来你有什么意见?”
    “这个问题我们是有办法解决的,现在先说说我们自己使用三轮车的问题,第一批生产的三轮车基本都是我们通和地区自己在使用,对外售卖的不过3000辆,还是我们自己使用得多,那个时候都是兄弟单位提供的配件,这些配件跟我们现在生产的标准也是有差别的。
    后来我们自己可以生产配件后,又分配了一批车到各单位,其中建筑公司是大头,随着日渐使用,车辆也偶尔会出毛病,现在这两套标准导致维修困难,兄弟单位的配件维修,我们还要单独加工,这就很麻烦了。
    我们后面还要搞汽车产业,如果也像这样,那就是灾难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