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月部落的人没有了牛羊和粮食,好在还有银子,就派人外出去购买粮食。
粮食相对还好购买,却也只能解一时之急。
部落失去了牛羊,以后的生活成问题,战马也不好购买。于是,部落的将士就去附近的部落借用马匹。
承诺只要攻打下赤炎部落,就会双倍奉还,还会接他们去赤炎部落过好日子。
噬月大军被全灭的消息已经传遍了草原,出动最精锐的部队都有去无回。
剩下的这些将士与士兵,连马匹都要管别人借,与其借给他们,还不如主动投靠赤炎部落,也能得到这样的生活。
辗转了好几个部落,噬月部落也没有借到马匹,只能把大部分银子拿出来购买马匹来训练。
训练了十天,马匹都没有完全听指挥,队伍就准备前往赤炎。
不是他们不想多花些时间训练,实在是部落里的粮食支撑不了多久,如果他们不能趁着还有粮草时,去攻打赤炎部落,接下来就得饿肚子。
就在噬月部落的队伍出发第四天夜里,他们惊悚地发现,所有马匹和粮草又不见了。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缺水少粮,饿着肚子去攻打赤炎部落,和送死没两样。
无奈,队伍只能一路上挖草根充饥回去。
噬月部落的牧民,没有等到他们的大军凯旋,接他们去过好日子,满心失望,可还要解决接下来的生存问题。
不少人选择去附近的部落卖身为仆,混一口饱饭吃。
但是这些部落不可能一下子接收所有人,大多数的人都得饿肚子。
有人想起殷九天所说,赤炎部落热情好客,善待每一位来投靠的牧民,就有不少人成群结队,决定去投靠赤炎部落。
于是赤炎部落外围就出现了大量面黄肌瘦的逃荒者。
……
赤炎部落并不是无条件收留他们,愿意在赤炎部落工作的人才能留下。
巴特尔娜摆了几张桌子,让他们排队登记。
男人被分配去种地,妇女可以领毛线回去织毛衣,青少年进入赤炎军。
失去双亲的孤儿无条件收留,没有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不接收,除非有人愿意与老人组成临时家庭。
有人不服,说赤炎部落不近人情。
巴特尔娜直接说道:“不服就滚!若是看不过去,就把老人接到你家中赡养。
这些老人又不是我爹娘,说不定他们的儿子还参与攻打赤炎部落,我凭什么无条件给他们养老?”
顿时无人再敢反驳。
分配好工作的家庭,每家领一顶帐篷和三天的粮食,去找地方安顿下来。
最后,那些孤寡老人有的被其他家庭收留,有的领毛衣回家织,并没有落单的老人。
乌日图直夸巴特尔娜处理得好。
若是他,必然不忍老人孤苦无依。
巴特尔娜说道:“能够长途跋涉,忍饥挨饿来到赤炎部落,要么有家人照顾,要么是体力好,体力不好的那些老弱病残,半路上就饿死了。
我们若是无条件收留这些老人,相信会有不少老人仗着自己年纪大,什么活都不干,让赤炎部落帮他们养老,咱们不当这个冤大头。”
噬月部落的人就此在赤炎部落安家,在他们没有拿到工钱的时候,吃穿用度,生病吃药,都有巴特尔娜负责。
为此,这些人对赤炎部落感恩戴德。
一个月后,巴特尔娜还选出勤劳能干的家庭,给家庭成员每人奖励一只羊。
让那些寄人篱下的噬月部落牧民,顿时有了归属感,工作起来更加认真卖力。
……
这一日,赤炎部落来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有五六百人。
问明来意,说是愿意奉上珠宝,投靠赤炎部落。
乌日图只当是生活困难的部落,来寻求庇护,岂料,来人送上两大箱子的金银珠宝,这不禁让乌日土怀疑他们别有用心。
有这么多金银珠宝,在哪里都能生活得非常好,难道是担心赤炎部落早晚有一天会攻打他们,所以主动来投诚?
乌日图把两个女儿和殷九天叫来商议。
巴特尔娜说道:“父汗如果有疑虑,就不要收留他们,免得给部落留下隐患。”
乌日图觉得有道理,便去跟这群人的领头说,自己的部落已经收留了很多人,没有地方安置他们。
领头的老者见乌日图要赶自己走,只好说明缘由。
原来,这群人是冷月国旧部。
乌日图听说过冷月国,曾经是草原上的唯一建国的部落,但是因为叛徒对外勾结,害死了国王一家,令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国家,四分五裂。
可以说草原上很多部落,都是冷月国的分支。
噬月部落的上一代可汗,就是当初害死国王一家的叛徒。
老者是国王的忠实拥护者,国破家亡时,他们奉命带走了冷月国的部分珠宝。
赤炎部落消灭了噬月部落军队,就是为冷月国报了仇,他们就把金银珠宝作为报酬送给乌日图。
乌日图属实没想到,打败噬月部落还能有这样的好事。
老者接着说,冷月国破国后,他们一直在草原上居无定所,没有依靠,像无根的浮萍。
既然国仇已报,他们也想安定下来,把他们的家眷和牛羊马匹接过来,从此依附赤炎部落繁衍生息。
乌日图叫来几个噬月部落老人问话,如老者所说,确有此事。乌日图便不再怀疑,划分一块草场,作为他们的居住地,称他们为冷月部落。
……
深夜。
冷月部落首领的帐篷里,聚集着很多老人。
有人问:“天命之女真的在赤炎部落吗?”
老者回答:“大祭师受到长生天启示,为冷月国复仇的人便是天命之女。”
“冷月古籍记载,冷月国会诞生天命之女,难道当初公主躲藏在了赤炎部落?我们该如何寻找公主与天命之女?”
老者笑了笑:“天命之女会成为天下霸主,带领冷月国重现辉煌,她的光芒是掩盖不住的,咱们只需耐心等待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