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金银成山
作者:上官雪牛   三国首富:邢道荣之货币收割机最新章节     
    自洛阳币值新定之后,道荣遂谋开采新矿,增其之富裕。
    洛阳之西南,有山多金银,传闻其藏甚丰。
    道荣遂命赵元将军,带领矿工及兵卫,前往山中勘探。
    赵元受命,即刻整备行装,选精兵强将,与矿工等一行百余人,深入山腹。
    行经数日,山路崎岖,森林密布,既艰难又危险。
    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山脉深处发现金银矿脉。
    此矿非同小可,金银含量之丰,远超以往旧矿,足以供洛阳之需长久。
    赵元于是急速回报道荣,传其开采良好之讯。
    道荣闻此消息,大喜过望,立命赵元加快开采进度,且务必保持高度机密,以防消息泄露,免得引起觊觎。
    此举使得洛阳因新矿之开发,金银力大增,市场昌盛,民富商旺,为道荣带来前所未有之繁荣。
    然,天下未有不透风之墙。
    洛阳虽极力保密,终有风声漏出。
    徐州陶谦君闻洛阳新矿发现,心生忌惮,恐其势力因金银之富而益强。
    陶谦乃召其谋士,于夜深人静时密议对策。
    谋士皆言:“洛阳之崛起,不可不防。吾等若坐视不理,恐怕日后将无力回天。”
    陶谦闻之,心下大定,遂决定不能任由道荣独享此利。
    陶谦密令精通谍报之士,暗中深入洛阳境内,图窥金银矿之具体情况,同时寻找机会以破坏其开采进程。
    此间谍多智谋,善变幻身份,潜入洛阳后,日夜探听消息,终于获知矿山所在。
    然赵元早有防备,于矿区周围设下重兵守卫,使得间谍屡屡受挫,难以接近矿脉。
    于是间谍更换策略,改为收集洛阳市中之言论,以观其民情安稳与否。
    多日之后,回报陶谦:“洛阳民间不知矿事,但市场繁荣异常,物价稳定,可见矿产确有其事。”
    陶谦闻报,更觉得必须加紧行动,不可让道荣独占鳌头。
    道荣闻得有间谍潜入,心生警觉,遂加强城防,严查出入之人。
    同时,派遣信使至周边,说明情况,请求合作,共同防范徐州可能之破坏行为。
    道荣亦在国内加强宣传,强调新矿之重要性,提高民众之警觉心,以团结民意,共御外患。
    洛阳之内,虽矿财日增,但与将军心系国事,夜不能寐。
    春去夏来,金银矿开采成效显着,国库充盈,道荣因此得以进一步扩展贸易与军备,国力更显雄厚。
    而徐州陶谦,见洛阳之兴,心烦意乱,日夜筹谋,以求突破此局。
    陶谦见洛阳因金银山而势如破竹,心知若不速作为,徐州将日渐边缘化。
    陶谦于是向北寻求新的盟友,试图通过外交与兵马联盟来平衡道荣的崛起。
    遣使至北方诸侯,传书言辞,诚邀结盟,共抗洛阳。
    诸侯闻之,有觊觎洛阳矿产者,亦有忧洛阳势力过大,将颠覆区域平衡者,故多有响应。
    洛阳道荣亦不闲着。
    见矿产充盈,国库饶富,遂加快贸易扩展,广结善缘,使洛阳之币在广为流通,提高其金银影响力。
    洛阳币成为区域内主要交易媒介,不仅稳定了洛阳的金银,亦提升了其地位。
    道荣更是利用新矿之富,增强军备,扩充武库,调整军队编制,训练精兵。
    以坚城深垒,备战待敌,同时通过悬赏和优待政策,吸引人才,增强国力。
    陶谦的谋士见状,建议陶谦也应提升民生,增强自身国力,以免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陶谦遂下令改良农法,修渠引水,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同时敦促商贸,开放市场,吸引外商。
    在这样的对峙中,各自增强,然而间谍之事仍旧未息。
    徐州陶谦的间谍依然活跃于洛阳各处,虽然多次行动均受挫,但他们并未放弃,仍旧寻找机会窥探洛阳的兵马和矿业机密。
    洛阳方面,道荣得知间谍未退,更为严密防备,不仅加强了矿区的警戒,还设立秘密,专责监察内部动态,以防内外勾结。
    此外,道荣也通过外交手段,发布消息,显示洛阳的开放与合作意愿,试图减少其他诸侯对洛阳的猜疑和敌意。
    如此这般,洛阳与徐州的角力愈演愈烈,虽未交战,但紧张氛围愈发明显。
    秋风起,萧瑟中,两国君臣更是夜以继日,策马谋国,谁也不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落后。
    道荣虽喜其国力日益雄厚,但心知徐州陶谦之动向不可小觑。
    故而密令谋士深思熟虑,制定更精细之策,以防未然之患。
    道荣于朝会上宣布,将进一步加强边防,严密监控所有边境进出之路,特别是通往徐州之途,确保不给敌国可乘之机。
    同时,道荣又派出多路使者,前往周边小国与城邦,宣扬洛阳之盛世与富庶,借以结盟或收买人心,以图形成对徐州的外交压力。
    道荣对外谨慎周到,内部则加强民心,推广教育与文化,提倡忠诚,强化联系,确保稳固。
    在此基础上,道荣更是重视科技与工艺之发展,命令矿山加强技术革新,提高开采效率与金银纯度。
    同时设立工匠学府,培养更多技艺精湛之工匠,以促进金银更全面之发展。
    徐州陶谦知道单靠密谍之力难以窥探道荣之全貌,遂更多依靠谋士之智,决定暗中联络洛阳内不满之士,试图从内部瓦解道荣的统治。
    陶谦在内部同时加强士兵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秘密增强兵器装备,为可能的冲突做好准备。
    洛阳与徐州间的斗争,虽未有明火执仗,但暗潮涌动。
    较量,不仅是兵马和金银的竞争,更是谋略与智慧的较量。道荣在此时展现了他的远见和高度的机敏。
    他不仅强化洛阳金银之策,更通过诸侯策略,试图打破陶谦的围堵,展开更广范围的诸侯合作,从而增强洛阳的地位与影响力。
    洛阳与徐州的角逐愈发激烈,双方虽然保持着表面的和平,但都在积极准备,任何一次调整或动向,都可能成为改变局势的关键。
    春寒料峭之际,紧张氛围加剧,各自为战事潜在的爆发做着最后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