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赵元疑云
作者:上官雪牛   三国首富:邢道荣之货币收割机最新章节     
    湖底藏金事成,刑道荣金库稳固坚如磐石,声威震于四方。
    然内部渐生波澜,盖因赵元功高赏厚,渐生傲气,行事独断。
    刑道荣重视之,命李深为腹心,常与之商议要事。
    然赵元之举止,渐为刑道荣所疑。
    一日,刑道荣得密报,言赵元密会数人,身份不明,行迹诡秘,疑有异动。
    刑道荣虽素信赵元之忠诚,然深知帝王家无无嫌之臣,遂召李深商议此事。
    李深曰:“赵元虽为主公肱骨,然权势日隆,主公宜审时度势,暗中观察,勿轻动声色。”
    刑道荣颔首,遂命李深密派心腹暗中监视赵元行迹,以窥其实情。
    数日后,心腹回报,言赵元果有频繁夜会之事,且行踪诡秘,往往于城外密林与人相会,行迹莫测。
    刑道荣心生疑云,然念及赵元忠诚多年,未欲置信,决意亲自探明真相。
    刑道荣素喜文武兼备,时常自作诗文,以寄情怀。
    于是刑道荣对赵元言曰:“吾将巡视边疆,以察民情,卿宜相助,共襄大事。”
    赵元欣然从命,随刑道荣同行。
    刑道荣则微服假扮小卒,掺杂于随从之中,实则暗中观察赵元行迹。
    一行人至边疆,驻扎于营中。
    夜深人静,刑道荣见赵元悄然出营,独自向密林行去,刑道荣疑心更甚,遂暗随其后。
    至林中,见赵元果然与数名黑衣人相会,密谈甚久,形迹诡异。
    刑道荣见之,心中疑虑重重,正欲上前质问,忽见赵元从怀中取出诗卷一卷,高声宣读。
    其诗乃刑道荣赠与之作,辞藻华美,颂其忠诚与义气。
    数名黑衣人听罢,面露难色,相顾无言,最终散去。
    刑道荣见此情景,心中疑云稍解,然未敢全信,遂退回营中,静候次日明察。
    翌日,刑道荣召赵元密谈,赵元慨然将实情告知。
    原来赵元知有人欲拉拢其反叛,故设此局以明辨忠奸。
    赵元素知刑道荣之诗文,可用以试探黑衣人之心迹。
    黑衣人见赵元宣读刑道荣之诗卷,皆知其忠心不二,遂散去。
    刑道荣听罢,既惊且喜,对赵元之忠诚与智慧更为信服。
    然,刑道荣心中犹有疑虑,恐黑衣人之势力未尽显露,遂嘱赵元继续潜察,以图后日破敌之策。
    赵元受命后,谨遵刑道荣之嘱,密察黑衣人之动向,细究其背后之势力。
    然此事非一朝一夕可成,赵元便频频出营,于密林中设局以诱之。
    果然,不数日,黑衣人再度现身,仍旧与赵元密谈,试探拉拢之意甚明。
    赵元巧言应对,虚与委蛇,使黑衣人不觉其疑心,渐将其势力规模及主使之人透露无遗。
    是夜,赵元还营,刑道荣召之密议。
    赵元将所获之情报详陈,曰:“黑衣人所为,皆奉一姓周之人之命,其人势力庞大,意图不轨,已暗中联络数位边疆守将,欲共谋大事。然其所谋之事尚未成形,只是试探吾心耳。”
    刑道荣闻言,心中疑虑顿生,然未欲轻举妄动,乃对赵元曰:“此事非同小可,卿当慎重行事,务必查明实情,方可定夺。”
    赵元领命,次日再度出营,往密林中设伏。
    黑衣人如期而至,然其行迹较前更为谨慎,密谈之间愈发隐秘。
    赵元料其已生疑心,遂决定加倍小心,试探周详。
    是夜,赵元持刑道荣所赠之诗卷,暗中嘱数名心腹于林中埋伏,自己则如往常般宣读诗文,以观黑衣人之反应。
    黑衣人见赵元宣读诗卷,面色微变,其中一人低声道:“赵将军果真忠于刑公,不知我等苦心。”
    言罢,转身欲走。另一人却阻之曰:“非也,赵将军素来审慎,恐是试探吾辈心迹,勿轻信也。”
    言毕,两人对视一眼,遂与赵元言道:“将军既执意如此,我等不敢多言,然此事需从长计议。”
    遂相继告退。
    赵元见状,心中有数,知黑衣人背后势力非小,遂不敢轻举妄动,退回营中,将所见所闻尽数告知刑道荣。
    刑道荣闻言,心中盘算,嘱咐赵元曰:“卿当继续设局,引其上钩,务必详察其主谋。”
    遂命李深暗中派遣心腹,于各处密林中设伏,专待黑衣人现身。
    此后数日,赵元频繁出营,周旋于黑衣人之间,虚与委蛇,使其渐生信任之心。
    黑衣人不疑其诈,遂将周姓之人之来历、图谋及诸事悉数透露。
    赵元细察其言,知周姓之人实乃周南,乃江湖上赫赫有名之盗贼,其势力盘踞边疆,麾下弟子众多,善于蛊惑人心,乃不世之雄。
    周南欲藉此时局动荡之机,联络数名边疆守将,意图起事反叛,遂派遣心腹黑衣人与赵元接触,以图拉拢。
    赵元得此情报,迅速还营,将其悉数呈报刑道荣。
    刑道荣听罢,大惊曰:“周南势大,其麾下弟子皆为亡命之徒,吾等不可轻敌。”
    遂命赵元曰:“卿当慎行,切勿暴露行踪,务必查明周南之所在,吾自有定计。”
    赵元遂设下更大之局,假意应允黑衣人所言,表示愿意与其共谋大事。
    黑衣人闻言大喜,将赵元引见于周南,遂得周南之信任。
    赵元暗中观察周南行踪,将其所在之处悉数记下,待返营后即刻告知刑道荣。
    刑道荣闻报,遂命李深密派人手潜往密林,布下天罗地网,待一切准备妥当,方可一举擒之。
    赵元受刑道荣之命,设下更大之局,假意应允黑衣人所言,表示愿意共谋大事。
    黑衣人见之大喜,即刻将赵元引见于周南。
    周南素闻赵元之名,欲借其威望以笼络边疆将士,遂设盛宴款待。
    席间,周南问赵元曰:“闻将军久居刑道荣左右,名动四方,今日相见,果不虚名。将军若能归顺于吾,共襄大事,必不负将军一片忠心。”
    赵元佯作惊讶曰:“久闻周公之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幸甚。然吾为刑公肱骨,久享恩宠,实难以背叛。”
    言毕,欲起身告辞。
    周南见状,面露愠色,冷笑道:“将军未免太过忠诚。然刑道荣志得意满,未必真心待将军。吾等同为江湖中人,不妨坦诚相见,何必执念于虚名?”
    黑衣人亦附和曰:“周公所谋之事,必成大器,将军何不深思熟虑?若将军愿共襄义举,吾等当拥戴将军为众军统领。”
    赵元闻言,沉吟片刻,作犹豫之态曰:“周公之意,吾心自明。然刑公厚待多年,若背叛之,不免心生愧疚。”
    周南闻之大喜,忙劝慰曰:“将军勿忧,吾自有计策,必使刑道荣无处可逃。”
    赵元见其言辞恳切,遂假意相许,与周南言定共谋之事。
    周南信以为真,即刻将赵元纳为心腹,命其潜察刑道荣之军情,伺机而动。
    赵元暗中观察周南之所在,将其位置悉数记下,暗自筹谋。
    待宴席结束,赵元辞别周南,归营即刻将情报尽数告知刑道荣。
    刑道荣闻报,拍案而起曰:“周南果真反叛,吾早知其不轨,今可一举擒之。”
    遂召李深密议,嘱其潜派心腹潜往密林,布下天罗地网,待一切准备妥当,方可一网打尽。
    李深遵命而行,细细筹谋,将刑道荣之指令传达诸将,命其悉心布阵,不可妄动。
    次日,刑道荣假意巡视边疆,以稳住周南之心,暗中命赵元频繁出营,以迷惑黑衣人。
    赵元行事谨慎,不露蛛丝马迹,使黑衣人信以为真,将周南之动向尽数告知。
    刑道荣暗中侦查,悉知周南之密谋。
    周南信任赵元,未作防备,数日之后便欲起兵造反。
    刑道荣见时机已到,遂召诸将,密嘱曰:“今夜举兵,务必一鼓作气,将周南及其党羽悉数擒获,不可走漏消息。”
    李深遂带心腹埋伏于周南营地四周,赵元则佯作不知,将周南引入陷阱。
    夜深人静,周南集结黑衣人欲行不轨之事,忽闻号角连声,营地四周火光冲天,刑道荣率大军杀入,四面围攻。
    黑衣人猝不及防,惊慌失措,纷纷溃逃。
    周南见势不妙,慌忙欲撤退,赵元却拔剑相向,冷笑曰:“周公反叛,已成死局,今欲何往?”
    周南大怒曰:“赵元,尔敢背叛于吾?”
    赵元答曰:“赵某忠诚于刑公,岂能共谋反叛之事?”
    遂持剑冲入敌阵,指挥诸将奋力搏杀。黑衣人无心恋战,纷纷溃败。
    周南眼见大势已去,欲挟持赵元突围,未料李深早已率兵设伏,将周南困于其中。
    周南见无路可逃,拔剑力战,杀出一条血路。
    赵元率众紧追不舍,眼见将其逼入死地。周南被围困于密林之中,背水一战,欲拼死杀出重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