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夜袭吕布
作者:上官雪牛   三国首富:邢道荣之货币收割机最新章节     
    道荣鉴于军队战力方始成熟,士气亦随之高涨。
    吕布新筑一营于地势要冲,其地重要,若不早作破坏,恐成大患。
    故道荣夜召谋士李儒密议,图一举扫除此隐患。
    李儒曰:“新营虽强,然夜战为弱。我军有‘八千神射’及‘神箭营’,皆善用‘百步穿甲’之弓,夜战尤为得手。可一试。”
    道荣深以为然,遂决定夜袭吕布新筑营地,以破其势。
    密令赵元,洛阳精锐之统帅也,暗集兵马于城北。
    待天黑沉沉之时,方才悄无声息地出发。
    赵元从命,其筹备之工细致异常,不泄半点风声,秘而不宣,以待行动之时。
    赵元选夜色渐浓之际,率领精兵潜行。
    绕至吕布新营之背后,此时新营守卫未严,尚未设防完全,实为攻击良机。
    赵元深知兵贵神速,决不可失此良机,遂命士卒迅速行动。
    赵元一面派遣神箭手,携带‘百步穿甲’之弓,暗中瞄准营中烽火台。
    夜色中,一矢发出,正中目标,顿时营中一片漆黑,烽火台熄灭,使得敌营失去照明之利。
    此举大乱敌营,士兵惶恐不安,无所适从。
    余兵则潜至营门,悄无声息地布置火油,火速焚烧营门。
    须臾,火光冲天,烈焰照亮黑夜,吕布之新营因之大乱。
    赵元见状,即刻令八千神射及神箭营乘乱发射箭雨,矢如雨下,敌军伤亡惨重,难以组织有效抵抗。
    至此,道荣之夜袭计划初见成效,而赵元之兵马亦展开了全面攻势。
    赵元率八千神射及神箭营之士,乘夜色密集发射,箭如急雨倾盆,吕布营中大乱,士卒惊慌失措,死伤无数。
    火光中,赵元峻声高呼,鼓舞士气,命精骑突入燃烧之营门。
    吕布方寝,闻营中警报,惊起披甲,急召左右。
    问其帐下大将:“夜半何故火警,乱声四起?”
    大将颤声曰:“洛阳军潜至营后,先射烽火台而后纵火焚门,我营顷刻陷于无光之境,难以集结。”
    吕布闻言,面如寒霜,急命集结余部,亲自率领抗敌。
    然洛阳军已占优势地形,吕布虽勇,难以突破重围。
    与左右诸将商议之际,赵元再度发起冲锋,吕布军再遭重创。
    吕布挥刀大怒,曰:“洛阳犬贼,何时能如此潜伏,设下奇袭?我等岂能坐以待毙!”
    遂提刀亲御,欲斩杀前来之敌。
    但见洛阳军中,赵元亦挺身而出,高声应战:“吕布,尔虽勇猛,今夜定见洛阳军威!”
    二人马上相对,战于火光之下,剑光如织,战鼓隆隆。
    赵元虽不如吕布之勇,然以多为胜,终使吕布稍占下风。
    吕布心中焦躁,回首望见四周战火,士气沉沦,心知若不速决,大势必去。
    李儒亦至前线,与道荣相视而立。
    李儒曰:“此战若能速胜,吕布势必退避三舍,洛阳可得喘息之机。”
    道荣点头曰:“正是,汝速去指挥左翼,我亲统右翼,合力破敌。”
    于是,洛阳军分兵两路,左右夹击,李儒与道荣各展雄图,逼得吕布再退。
    吕布见状,知已无退路,大声呼救,然夜色茫茫,信号不明,援军未至。
    洛阳军趁势深入,火势与箭雨并用,更显猛烈。
    道荣与李儒指挥若定,兵分三路,欲一举拔营破敌。
    吕布虽力战,但洛阳军威不可挡,战至黎明,新营几近尽入洛阳。
    吕布见新营几成洛阳军之物,心急如焚,怒气冲冲。
    于混乱中挥兵反击,然洛阳军已布下重围,其势如破竹。
    吕布眼见众将士疲惫,伤亡惨重,知非智者之举也,遂令余部撤回,图后日再战。
    赵元见吕布退却,命军追击,洛阳军声势浩大,如雷贯耳。
    然吕布兵固虽败,士气尚存,顾后射箭,掩护主力撤退,略显英雄末路之态。
    道荣在大帐中聆听战况,对吕布之勇敢颇为赞赏,但知此乃军事所迫,不得不战。
    李儒进帐曰:“吕布虽勇,今日之乱,其军心已摇。我军当趁势追击,彻底击溃其力量,方可长久安宁。”
    道荣点头称是,遂下令全军压上,不给吕布喘息之机。
    吕布于乱军中指挥若定,虽面对绝境,仍力图重整旗鼓。
    对其部将曰:“洛阳军虽强,我们非无胜算。今晚若能稳住阵脚,明日再作计议。”
    部将闻言,虽心有忧虑,亦不得不随主将之意,皆策马扬鞭,奋力抵抗。
    道荣见吕布不退,意欲一战,乃亲自提兵前往,欲与吕布决一死战。
    两军在烽火连天之中,再度交锋。
    道荣高声呼喝,振奋士气,洛阳军如入无人之境,箭如雨下,吕布军步步后退。
    战至四更天,天色渐明,洛阳军已深入敌阵。
    吕布见大势已去,心中痛苦,仰天长叹:“吾平生英名,今日是否尽丧?”此言一出,四周将士皆心生悲凉。
    李儒见战事已定,进前劝道荣:“今吕布已退,新营在握,不如稳固防线,以待未来变故。过度追击,恐生变数。”
    道荣闻言沉吟,觉此言甚是,遂命军队停止追击,稳固已夺之营地,重新部署防御,准备迎接可能的反扑。
    吕布带领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退回本土,心中却暗自思量:洛阳军虽强,然其迟早有一日,必须再战。
    道荣得报吕布已退,乃大喜。
    令赵元及李儒等速回营,商议再战之策。
    洛阳军乘胜追击之余,亦须稳固阵地,以防吕布反扑。
    李儒建议道:“此地势要,宜加固以为长久之计。吾等宜速构筑更坚固之防御工事,以稳人心。”
    道荣闻言,颔首称是。
    命工匠日夜赶工,加固营垒,又设高台深沟,布置机关,确保营地安如磐石。
    遣使四出,通报胜讯,稳定周边小国,巩固联盟,扩大洛阳之势力。
    吕布退回本土,面对残败之军,心中不免悲愤。
    夜深人静,吕布独坐帐中,回思今日之败,深知非战之罪,乃战略失误。
    与幕僚深谋,欲寻机再起。吕布曰:“洛阳军虽强,我若能修筑更多坚固之防御,并训练士卒,练兵日夜,犹有再战之机。”
    于是,吕布密令部将,增修城防,广招士卒,加强训练,秘不发丧,待时而动。
    又暗派斥候,常观洛阳动静,准备随时应对可能的冲突。
    洛阳军在道荣和李儒的指挥下,新营逐渐稳固,士气高涨。
    道荣知兵事难料,虽暂时胜利,但吕布乃狡兔三窟,必有后手。
    遂加强哨探,严防死守。
    日夜间,两军各自筹备,洛阳军修文治武,吕布军则暗中恢复力量。
    洛阳使者四处往来,联络四方,确保外援,而吕布则借助地利,暗结周边小国,图谋复仇。
    天色渐晚,营中灯火通明,道荣与李儒再度商议对策。
    李儒曰:“吾等已得地利,加之新筑工事坚固,吕布虽狡,短时间内难以动摇我军。但不可大意,宜再派斥候密切监视吕布动向,随时准备应战。”
    道荣点头,深感此言中肯。
    即命下属加强警戒,确保营地安全无虞。
    夜半时分,道荣独步于营垒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