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暗箱操作
作者:上官雪牛   三国首富:邢道荣之货币收割机最新章节     
    邢道荣者,通宝钱庄之新顾也。
    初至,探其规矩之严松,诸般运作之细。
    遂入其内,详细考察,而发觉钱庄中潜藏诸多弊病。
    真金白银之事,无疑矿脉之可掘也。
    邢氏之来,非偶也。
    洛阳城中钱庄林立,如云烟常在。
    而通宝钱庄为尤盛者。
    此庄以安民富国为名,实则内藏诡谲。
    邢氏一到,即刻心知底细。
    暗中记载,是夜无眠,细思极虑,决意一举。
    将其漏洞尽出,以摧城中之金融巨擘。
    庄中最为人诟病者,无赀之归还。
    民间存金,庄中取之易,还之难。
    利息不明,反索管理费,此等苛政烦民至极。
    再者,金银兑换,非等值。
    然而诸庄仍旧风生水起。
    邢道荣暗度陈仓,先自钱庄之员工而入。
    结识众多同僚,渐渐引导话题至钱庄之不是。
    乃知同僚中亦有不满者。
    而此情此景,正是邢氏布局之良机。
    他日复一日,假借教导之名。
    详细讲解各种金融操作之巧妙与险恶。
    使众人渐觉醒悟,知晓自身为何日渐窘迫。
    于是乎,邢道荣暗中发动,计划策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揭露活动。
    意在彻底揭开钱庄的真面目。
    让所有暗箱操作无所遁形。
    从各自角度切入,揭发钱庄之不法行径,自此风起云涌。
    计日程功,遍访洛阳,收集证据。
    绘制账本,密谋策略,将一并公诸于众。
    行暗箱操作,以蠹国害民也。
    邢道荣自商议垮倒通宝钱庄后。
    需详知底民之态度与行为。
    乃召其左右手来福,谋问之以钱庄存取之事。
    邢曰:“来福,汝是否常往通宝钱庄以存银?”
    邢目注来福,意在察其反应。
    倘若来福之言有所顾忌,可见钱庄之事非浅显,其中必有蹊跷也。
    来福颔首,应之较缓,似有所思。
    乃答曰:“回大人言,小的平素但往普通钱庄存些碎银。盖因其地近民众,手续简捷,不若通宝钱庄规模庞大,多是达官贵人往来,非我辈所能及。”
    听此言,邢内心一动。
    思此庄固非池中之物。
    若能挖其短,则对策方能成形。
    遂继续问曰:“普通百姓,其实际受益若何?”
    来福叹气,言之颇为无奈:
    “大人,普通百姓家贫如洗,日子过得艰难,鲜有余钱存储。即使有银两,亦因通宝钱庄之高额费用与复杂手续却步,故而多选择邻近之小钱庄,虽说安全不如大庄,然而亦足够其用。”
    邢道荣听毕,眉头稍皱,心中已有筹算。
    他深知。
    通宝钱庄虽大,却因其不公平之政策。
    使得普通百姓远离,此即是其软肋。
    邢遂拍案而起,对来福命曰:
    “汝言甚是,我已有计在心。我须令此庄无擅自压榨之力,让民众亦能安心存钱,不受其害。”
    来福闻言。
    心知大人此计必深远且重大,遂俯首称是,颇感钦佩。
    邢道荣则步出房外,望着那通宝钱庄的方向。
    目光如炬,心生壮志,誓要改变这一切,以正视听。
    洛阳,天下之中。
    商贾云集,财富汇聚之地也。
    通宝钱庄,以其久负盛名。
    信誉过人,遂成为诸侯达官显贵,及富商巨贾所共推。
    不惟洛阳城内,且自他郡他邑,乃至远方诸侯封地,皆有来者。
    春秋之际,天气渐暖。
    商旅往来,尤为繁忙。
    自南至北,由东向西,马车连绵,尘土飞扬,皆向洛阳而来。
    其中,尤以那司马家族之钱庄最为人所瞩目。
    通宝钱庄之前,可见数十辆马车。
    车上载满金银财宝,其声轰轰,其势汹汹。
    犹如江河日下,不可阻挡。
    马车之中,有的镶金嵌玉,车帷华贵,显然主人身份不凡。
    有的虽然简朴,却也干净整洁,可见并非寻常户。
    这些马车多半由四匹骏马所拉,马匹鬃毛飘逸,蹄声铿锵,一路尘土飞扬。
    足见其主之富贵与急切。
    司马家族之钱庄,门前两根高大的朱红柱子。
    上挂匾额,书“通宝钱庄”四字,字迹飞扬,若龙腾虎跃。
    钱庄之内,庄丁忙碌。
    一辆辆满载金银的车辇,缓缓驶入庄内的专用仓库。
    银锭金条,被仔细点验、记录,然后妥善存放。
    不时有达官贵人亲自前来。
    或派遣心腹随从,皆是交代极为谨慎。
    他们或低声细语,或威严交待。
    确保自己的财富在钱庄中得到最安全的保管。
    一日之内,至少有数十次金银入库之举。
    观其场面,宛若国库之盛,令人目不暇接。
    此等壮观,非独洛阳本地人士所能目睹。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董卓横行霸道,纵横朝野,祸乱朝纲,国之大事,日见衰微。
    然诸侯割据,各执一方。
    虽战火纷飞,却亦未尝忘却经济之根本。
    金银为货币之本,财经之纽带,维系着万商百业。
    生民日用,非可轻动也。
    时见董卓老贼,虽为乱臣。
    但亦精金融,明白金银之重要。
    他虽肆意妄为,焚烧洛阳,赶逐天子。
    却亦未敢擅改金银之规。
    知其臣子、兵卒及天下百姓,皆以金银为生活之需。
    故不得不以常理治之。
    一日,董卓召其财政大臣,商议国库之事。
    大臣谨慎而行,言于董卓曰:
    “相国,天下虽乱,但金银之规不可废。市井之中,黄金白银乃是流通之血脉,若是轻动其规,则是挖掘国之根基,终将自伤。”
    董卓闻言,虽心中不悦。
    惟其也知治国如烹小鲜,不能操之过急。
    乃沉思良久。
    终点头应允。
    于是,虽然天下大乱,金银市场仍旧有序。
    不敢妄为其规矩。
    商人仍可安心交易,百姓亦能维持生计。
    天下诸侯,各据一方,亦明白此理。
    他们在自己控制之地,无不维护金银规则。
    确保经济之稳定,以稳固民心,扩大势力。
    董卓召诸商贾而谕之曰:
    “吾等虽为战国,但不可忽略经济。金银之流通,关系到国计民生,诸君需谨慎行事,稳定市场,以辅我大业。”
    商贾们皆拜而答应,纷纷表示将维护市场规则,不敢有违。
    董卓虽为一时之雄,亦不敢轻易动摇金银之规。
    知此乃维护自身统治之要。
    诸侯各自为政,皆因明白,无论如何争战。
    经济基础不可摧毁。
    金银市场一旦崩溃,国之大厦将岌岌可危。
    如此,虽世道沦落,群雄逐鹿。
    金银之规犹为各方所守,此乃国之大统,不可或缺也。
    故虽有董卓之乱,天下仍有其秩序之一面。
    是以也能使天下苍生,在风雨飘摇之中。
    亦能保金银之权重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