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何雨柱为“爱好”四处借钱
作者:人间一颗尘   重生何雨柱远离是非最新章节     
    随着大浪潮接近尾声,何雨柱一心想着做点什么,去为将来打下个好基础。可现实的情况是:此时,龙国已经和世界割裂很久,基本和外界没有多少互动,国内各行各业也是百废待兴,到处都是计划主导着社会的一切资源。这让人没法施展拳脚,更不能去乱闯乱拼,只能在两点一线(家里和工作单位)之间的老实待着。
    何雨柱拥有着后世的记忆,怎么会错失这时代赋予的良机。放眼此时的龙国,最有价值的就是土地和老祖宗传下来的物件。虽然经历了“文运”初期,全国各地盲目地焚烧古典着作,捣毁文物字画,破坏名胜古迹。但能留存下来的,其实还是不在少数的。
    虽然,这时是在大浪潮尾声,家里出现大量的旧物什会被人垢病,严重的话还会遭人举报。何雨柱脑海里有了想法,就没能抵抗住这么好暴富机会的诱惑,此时,他由性格里的执拗劲驱使着,决心放手去搏一把,不想再一天天的得过且过下去了,于是他行动了起来。
    何雨柱以何家有一套空置的四合院为由头,请给何家翻新房子的老雷师徒们,帮他留意金丝楠木、紫檀木等老物什,他需要大量收购。老雷他们和何雨柱打了那么多年交道,知道何雨柱不是放口炮,糊弄人的主,所以不疑有他,一有好东西就会来找他。何雨柱呢,每次成功收购后,都会给他们一点谢礼,这让老雷他们觉得这何雨柱太讲究了,乐此不疲的帮他留意着。
    另一边,何雨柱在自家空置的四合院里放了几套破衣烂衫,一有空余时间,就会换上那衣衫,在四九城里转悠。四九城这时期,清朝的物件是遍地的,很多老茶馆用的茶碗都是“康、雍、乾”三朝的。而何雨柱把主要目标放在了“元、宋、明”的古书画、瓶罐碗盘上。假如遇到人家有老的契约、家谱、成婚聘书等,要价不高,他也会勉强收下来。
    每个周末,四九城的小巷里总有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人,骑着一辆成色破旧的二八大杠,二八大杠后座上拉着两大筐新的碗盘,在那里转悠,时不时还会传来喊叫声:“以旧换新咯,旧碗盘换新碗盘;一个旧大盘换三个新盘…”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没出一个月,何雨柱就把家里的存款花了个七七八八。梁拉娣看着何雨柱花了那么多钱,却换来了一堆破烂货,也是相当无语了,可她还是识大体的,虽然心里反对,但也没有去吵闹。她心里想着“柱子哥有个爱好也不错,总比把钱花在那些年轻的骚狐狸身上强”。但是,在他们夫妻俩办事的时候,她还是会不失时机的劝说何雨柱适可而止,不能玩物丧志。
    这年月,家里缺钱可没有找银行贷款这一说,只能在私下里找亲戚朋友借。于是,何雨柱眼见家底用空了,就把主意打到了红星轧钢厂李主任及中层领导们身上,就连退居二线的大领导、下放劳动的原厂长杨爱国等,以及他的师父罗建荣及众师兄弟们都没能幸免于难,三天两头的就会被他找上门借钱。
    不过,何雨柱的人品还是不错的,只要人家愿意借钱的,他都会认认真真的给人家打一张借条。但是,大家随着借出钱的次数多了,见到何雨柱还是心里一百个不情愿,可这时代的人,都讲情面,谁看到何雨柱那诚恳的态度,也拉不下脸面儿,多少都会借给他点。何雨柱这隔三差五的找人借钱,其中就数李主任最大方,每次出手都是500~1000块的,还关照何雨柱:手里实在困难了,别和他客气,可以再找他。
    这时期虽然是步入“文运”尾声,但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忧,何雨柱可不敢去和家里人说明情况,只能借口这是他的爱好,就像别人喜欢集邮、收集烟盒、火柴盒等一样。何雨柱收集旧物什的行为,让已经不闻世事的聋老太太都为他担忧,在她生命的最后关头,看着在身边陪伴她的何雨柱,关心的的叮咛道:“我的傻柱子啊!老太太闭眼前有你在身边,这辈子算没有白活。老何家在你手里,眼见着日子越来越红火了,可你要稳住啊!以后别再去淘那些破物什了…”
    聋老太太是在“文运”结束前离世的,她把手里的钱票及一些首饰留给了易中海的前妻潘美丽,而房子早早就立了遗嘱,是留给何雨柱的。
    聋老太太出殡那天,街道办、红星轧钢厂都派来了代表,四合院里的老街坊们,包括易中海都来参与了送别。聋老太太生于旧皇朝,经历了乱世,在新国家安度晚年,虽然她晚年无儿无女在身旁,生后事还是被何雨柱办的有条不紊,闹闹热热的,让四合院里有儿有女的老人们都羡慕不已。
    易中海见识了聋老太太隆重的身后事,很多次想向何雨柱开口“想让何雨柱给他养老,可最后他还是没敢说出一个字。”易何两家没有多少交往,更没有过多的人情债,何家又不缺房不缺工作的,他凭借什么去要求人家。最后,易中海吃完聋老太太的白事饭,把何雨柱夸赞了一番,带着解不开的心结,落寞的走了。
    聋老太太的离开最伤心的还属潘美丽,此后,在四合院里再也没有人会耐心听她倾诉,也没有诵苦经的去处了。还好,她的养子潘年余,给了她面对未来的希望。潘年余18岁时,聋老太太出面请求之下,何雨柱已经帮她安排进了轧钢厂车间做学徒。所以,现在的潘美丽盼着“自己的养子快点转成正式工,娶一个好人家的姑娘,生几个孩子给她带着,来颐养天年。”
    晨曦微露,太阳慵懒地依旧照常会升起,平凡的一天又一天。聋老太太的离开,在四合院的岁月长河中,如同一颗星辰,虽会逝去却也璀璨过。可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在院里老人们的记忆深处,想起聋老太太这一生曾经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