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水师出征
作者:云陵一梦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最新章节     
    看着朱雄英伸出来的手,朱棣一时之间有些恍惚。
    沉默良久后,他终于还是同样伸出了手。
    一大一小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在场的所有人也跟着松了口气。
    朱雄英紧接着从怀中拿出一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王朱棣,克己明德,勇冠三军,改封镇北亲王,封地镇北城,统率镇北军,钦此。”
    “儿臣朱棣接旨。”
    接过了圣旨,朱棣还是没有反应过来,他看向朱雄英,硬生生的憋出两个字:“谢谢。”
    朱雄英则拉起朱棣,笑着道:“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说罢,又转向燕王妃道:“四婶,如今辉祖去了倭国,只怕短时间内是回不来了,徐帅年事已高,镇北那边王府已经在开始动工了,侄儿想劳驾您转告徐帅一声,漠北,北平,南京,不管徐帅想在哪里荣养,朝廷一体遵行。”
    燕王妃微一欠身,细声道:“殿下已经帮助燕王府良多,家父的事,就不劳烦殿下费心了,我想家父也愿意待在北境度过余生,一家人还是要在一起才团圆,等待镇北王府竣工后,我们就搬去漠北。”
    朱雄英赶忙回礼道:“殿什么下啊,四婶,您这可就是折煞小侄了,好,那徐帅的事情就让四婶费心了,有什么需要小侄的地方,尽管开口。”
    随后他又将目光投向朱高炽与朱高煦,真心实意的道:“高炽是世子,我就不过多安排了,但是高煦一身本领,不从军真是可惜了,四叔去了漠北大部分时间也是练兵,不如让高煦随我前往辽东可好?也能积攒些军功。”
    闻言朱高煦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期待的看向朱棣。
    朱棣的眼睛里都是宠溺的目光,叹了口气道:“儿孙自有儿孙福,高煦,你的未来你自己决定,你想不想去?”
    朱高煦坚定的点了点头,不假思索的道:“儿子愿意随殿下前往辽东。”
    见此情景朱棣自然也不会拒绝,而是仔细的叮嘱道:“好,既然你有此志向,为父也不会阻拦,记住,一定要保护好吴王,他是咱们家的恩人。”
    就连朱高炽也忍不住多嘴嘟囔几句:“老二啊,你要记住,到了战场上别逞能,别像以前一样,见到人就往前冲,你要保护好自己,听到了没?”
    朱高煦认真的听着这些平时他可能会觉得唠叨的话,内心升起一种别样的情绪,但是表面上还是大大咧咧的道:“行了,又不是没上过战场,这么唠叨做甚?”
    朱雄英哈哈一笑,突兀的来了一句:“好,既然如此,那就收拾东西去吧,这顿酒喝的也差不多了,我们该出发了。”
    燕王妃一愣,不自觉讶然出声:“现在就出发吗?”
    朱雄英这时才表露出对辽东的担忧:“兵贵神速啊,虽然现在辽东的局面已经稳住了,但是不赶到辽东,终究是有些放心不下。”
    朱棣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亲自送着朱雄英一行人走出王府。
    却没想到王府外面赫然站着十数道英勇的身躯,在见到朱棣的时候,齐齐跪在了地上。
    “见过殿下。”
    朱棣看着眼前的这些身影,不可置信的惊呼道:“张玉,丘福。”
    这十几人都是朱棣之前绝对的心腹,每一个都是难得的将才,自从朱棣被幽禁后,他们被调往各地,天南海北,原本他们以为再也不能见面了,却没想到还有重逢的一天。
    朱雄英悄悄在朱棣耳边说了一句:“四叔,此去漠北,您身边不能一点根基都没有,侄儿能做的只有这些了,保重。”
    说完这些,便策马而去,没有留给朱棣多言的时间。
    只留下朱棣看着逐渐远去的朱雄英陷入了沉默。
    而朱雄英此刻脸上也挂着一副深不可测的笑容,呵呵,马哈木,我把整个靖难天团给了朱棣,我看你怎么攻破漠北!
    大明,福建沿海,福州水师基地。
    自从汤和接到带兵出征的圣旨后,就坐在大殿内沉默了许久。
    自从他接受了水师大都督的任命之后,每天都在殚心竭虑的提升水师的战力。
    早在朱元璋刚刚起兵的时候,汤和就带着义军中为数不多的水师,后面张士诚雄距浙江,依靠长江天险,想要划江而治,也是他带着水师正面击溃了张士诚,还顺势收复了浙江,福建等地。
    所以他在指挥水师作战当面的能力毋庸置疑,也正因为如此,他相信皇帝绝对不会让自己领兵出征,因为如今他已经是国公之尊了,而且在淮西一众武将之中威望极高。
    作为朱元璋最信任的老兄弟,他也同样最了解这个陛下。
    他深知朝鲜不过弹丸之地,有吴王的运筹帷幄,再加上自己的十万水师,朝鲜灭国已经成了板上钉钉之事。
    但是灭了国之后呢?面对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情况下,自己该如何自处?
    作为熟读史书的汤和来说,他深知一但臣子做到他这个程度,那绝对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开国之后自请降低爵位,自请为侯,后面因为击败伯颜帖木儿后因功进封信国公后就辞去所有官职,在家荣养。
    如今这道让他率军出征的圣旨宛如一个烫手的山芋,让他纠结不已。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小儿子汤醴,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爹,吴王信使求见。”
    闻言汤和虎躯一振,急切的道:“快带他进来。”
    汤和是最先知道朱元璋有意立吴王为皇太孙的,所以这几年明里暗里的都在观察吴王的一举一动,深知这是个重情重义,心思缜密的孩子,就连自己这个水师大都督的位置也是吴王争来的。
    但是为了避嫌,两人之间从来没有过交集,如今吴王既然派了信使过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当然不敢怠慢。
    片刻之后,就见汤醴带着一名壮汉龙行虎步的走了进来,来人正是豹爷。
    汤和见到豹爷神采奕奕,不由得好奇道:“这位兄弟,如何称呼?”
    豹爷淡淡一笑,躬身道:“唐老公爷,殿下让我代为问好,名字不过是个代号,我等江湖中人,不劳公爷记挂。”
    随后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恭敬的呈了上去。
    “这是我家殿下托我给您送的密信,信已送到,草民告辞。”
    说罢,便又大摇大摆的走了出去。
    汤和在豹爷走了之后,才打开这封密信,看完之后面色不停的变幻,最后叹了口气,猛然起身,喝了句:“传令下去,水师拔营,随本督出征!”
    就这样十万大明水师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了福州的海面之上。
    辽东,锦州,辽王府。
    辽王朱植苦着脸躺在床上,辽王府的一众属官都守在下面。
    只听到朱植微弱的喊道:“锦衣卫指挥同知方白镜在不在?”
    没错,方白镜在锦州由于表现出色,已经破格提拔成了锦衣卫第三位指挥同知,负责北平,辽东,漠北三省的锦衣卫。
    可以说是大权在握,最主要的是他年轻啊,现在刚刚二十岁,谁也不知道他的上限在哪里。
    听到辽王叫自己,在角落中打瞌睡的方白镜赶忙推开人群,挤到朱植面前,低声问道:“殿下,可是有什么吩咐?”
    朱植拽住方白镜的手,紧张的问道:“我那大侄子到哪里了?”
    自从得知吴王即将率军东征朝鲜后,朱植就每天都要问一下吴王到哪里了,生怕自己不能尽快好起来,受到自己大侄子的耻笑。
    方白镜一头黑线,不动声色的抽出自己的袖子,无奈的道:“殿下放心,吴王刚到北平,怎么着也会在燕王府用一顿饭,最快明日才能到达锦州。”
    朱植这才放心下来,嘴里不断重复着:“那就好,那就好,明天给本王好好拾掇拾掇,一定要看起来精神十足。”
    方白镜连连点头,应承道:“好的,下官明白,一定让您容光焕发的见吴王。”
    朱植满意的点了点头。
    可是就在他要躺下来的时候,一道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响在他的耳边。
    “十七叔,你大侄子来了!”
    朱植的面色一变,紧接着发出一声怒吼:“方白镜,你个狗东西竟然敢诓我。”
    方白镜瞬间反应过来,嗖的一下整个人化为一道残影,消失在了原地。
    天地良心,谁知道吴王在北平停都没停,直接就奔着锦州来了。
    朱植还想挣扎,就被闯进来的朱雄英按了下去。
    “十七叔,躺下,不要乱动,你这伤势还没好呢。”
    其实从辽东的军报想要送到南京,就需要七天左右,所以现在距离朱植受伤已经过了大半个月。
    此刻朱植的伤势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剩下的只是慢慢恢复了。
    但是在自己的大侄子面前,他还是有些抬不起头,尴尬的道:“大侄子,让你见笑了,竟然让朝鲜这些狗砸碎在背后捅了一刀,丢人了。”
    朱雄英拍了拍朱植的手,笑呵呵的道:“没事,十七叔,不丢人。朝鲜不过是出其不意罢了,哪怕是偷袭,朝鲜军的损失也远在我大明之上,所以不用觉得丢人,再说了,大侄子这不是来了嘛,你安心养伤,我去给您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