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江浙形势
作者:钢铁余晖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最新章节     
    浙江西安县内,张献忠正一脸得意的接受部下的恭贺,这段时间他已成功将衢州府城攻破,并俘虏了两千多号明军,只要再将严州.杭州二地拿下,南直隶便算是门户大开了。
    唯一让他有些烦躁的是,那个新上任的浙直总督张镜心有些不好对付,张献忠曾派人带去手书一封,表示只要汝肯率军归降,将来等老子登基之后,定封你个异姓王,但张镜心却不吃这一套,直接将使者给推出去砍了。
    这一下可把张献忠气得够呛,发誓要将这个张镜心抓住后千刀万剐,但要实现这个愿望恐怕不容易,因为大西王已经隐隐察觉到,江浙士绅对西军的统治貌似很抗拒啊。
    只闻得西军杀来,衢州当地的官绅便连夜拖家带口的跑了,老百姓们也是一个个极为恐惧,完全没有想象中那种喜迎王师的景象。
    其实这个现象也很正常,对于江浙或南直隶的士绅财团而言,西军简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献贼与徐贼无异,所到之处常行夺人基业.灭人满门的祸事,毫不夸张的说,这七八万西军就是靠盘剥江西富户才供养出来的。
    因此无论是西军还是夏军,江南士绅都不太欢迎,甚至畏之如虎,如果非要选择的话,他们宁愿让关外的鞑子进来,毕竟建奴杀来之后可能也就是另一个大元朝,要统治基层仍要靠士绅群体,自己依旧可以活的滋润。
    不过,夏军和西军其实有一点大为不同,前者的统治内虽然也对那些乡绅大户重拳出击,查没他们的财产,但夏军却很懂得团结底层民众,对贫民小老百姓一向秋毫无犯,甚至老百姓还能从这运动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好处,比如分土地等利益。
    夏军这种打击上层.团结底层的战略目前来看十分成功,最起码在其辖境内,徐晋这个越王是深受老百姓拥戴的,而张献忠则不同,他虽然也打击上层,但却没有团结好底层。
    当然,此人不是不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朴素道理,只是他做不到,西军的构成本就五花八门,有昔年起义的流民,有投降后吸纳的明军,还有一部分盗匪,成分很复杂自然也很难管理,是典型的封建军队,军纪方面只能说一般。
    占据江西之后,张献忠虽然试图严苛军法,禁止士兵骚扰盘剥百姓,甚至还处罚几个顶风作案的刺头,但却成效甚微,私下里,西军的将士还是经常抢劫老百姓,甚至搞起了放高利贷的买卖。
    这也没办法,毕竟这些人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早些年你张大帅穷的叮当响,经常发不下饷银,兄弟们不也无怨无悔的跟着你干,怎么?现在有块地盘了,条件也好了,却不让大伙过好日子,这是何道理?
    总而言之,别看张献忠素有杀人魔王之称,但有时候吧,他拿手底下这些老兵油子也没啥办法,老百姓苦点没什么,自己的兵要是苦久了,人心可就散了。
    正是因为江南士绅对西军极为抗拒,故而这些人如今是铆足了劲.铁着心不想让张献忠进南直隶,为了自己的基业考虑,当地的财团.官绅们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势要抗西到底!
    新任浙直总督张镜心是崇祯专门派来救火的,原本此人应该是继熊文灿之后的下一任两广总督,后来出了徐贼那档子事后,便搁置了下来,张镜心一来到南直隶后,这里的情况让他眉头紧锁。
    按照南京兵部的黄册,南直隶和浙江在明面上应该有十二万大军,但实际上,就算将各地的守军全部拉出来,也仅能凑出三万,其中可战之兵不过一万,账目和现实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但放在大明这个环境里又好像很正常。
    另外,由于常年武备松弛,这些官军的刀剑多已生锈甚至腐朽,鸟铳更是没有几杆能用的,粮草早就不翼而飞,张镜心深入探寻后了解到,这些年里,许多物资已经被人倒卖出去了,至于是谁,一时半会也查不出来。
    这天,在巡查军营的途中,张总督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兵丁放着好好的铁甲不穿,却批着一看就很低劣的棉甲,以及皮甲之类,连纸甲都见到了好几副,反正一看就是来应付差事的,谁都知道抡起防御力,当然是铁甲最强啊。
    张镜心又疑又怒,便找来几个把总喝问,谁料这些家伙皆支支吾吾不敢出声,直到再三逼问下,这才说出实情:
    “大人恕罪,小的们也是有苦难言呐。”
    那人苦着脸解释道,这铁甲好是好,就是甲片很容易生锈,尤其是在湿润多雨的江南,早些年,那些大人们动不动就要来军营检阅兵丁,每逢此时大伙都是苦不堪言,为何?
    这札甲若想除锈,就得将甲片一片片拆下来再打磨光滑,然后再编上去,就算从早忙到黑,将这一幅铁甲打磨完毕也得数日时间,要是一个月搞个好几回检阅,那大家就啥也不用干了,天天在家里磨甲片吧。
    于是后来,才有人想到了用这种不易生锈的劣质棉甲等物来应付差事,时间一久,上下也就都习惯了。
    张镜心这才恍然大悟,叹息过后并未为难这些军士,而是让他们抓紧时间将武库内的甲胄都拿出来除锈,否则,仅凭他们身上穿着的样子货,又怎能抵御献贼呢。
    紧接着,他又开始为粮草的事情烦恼起来,按理说作为鱼米之乡的江南是不可能缺军粮的,可粮仓里就是啥也没有,你说奇怪不奇怪,而正当张总督琢磨着该如何筹措军粮之际,却没想到有人主动送上了粮草。
    来者正是松江府陆家的人,名叫陆文祥,乃是陆老太爷的幼子,身上还挂着个举人的功名,这陆家据说是三国时陆逊之后,在历代都是名门望族,可谓源远流长,而今更是一门三进士,即便在朝堂上也是颇具能量的,陆家长子便是大明的吏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