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逛菜市场
作者:楠馨月   何须浅红深碧色最新章节     
    海吉星农批市场属于农产品物流园,主要经营的品类繁多:蔬菜、水果、冻品、干货、茶叶……综合批发区的全面开业,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辐射范围最广,为深市、港市及珠三角地区的\"菜篮子\"供应和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能进一步满足各类下游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一走进菜市场大门,只见里面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顾客的脚步声,顾客与摊主讨价还价声,鸡、鸭等家禽的鸣叫声,卖菜的吆喝声混成了一片,热闹非凡。
    市场分了蔬菜区、鱼肉禽蛋区、熟食区……
    何书瑶跟着妈妈随着人群走进了疏菜市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蔬菜摊。只见里边的疏菜、水果,鲜嫩丰富,琳琅满目,丰富多样,各类农副产品应有尽有。
    菜摊上摆满了各种绿油油的青菜,白里透青的萝卜,水灵灵的芹菜,红润润的番茄,青绿带刺的黄瓜……人们在摊位上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鲜嫩蔬菜。
    何书瑶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了不少的蔬菜,都是她奶奶从老家带来的种子,比不上菜市场的品种多。
    冯桂琼想着将阳台上的新鲜蔬菜各摘一些给侄女们带回去吃,蔬菜并不贵,自己种的是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是她的一片心意。
    她打算今天在菜市场去买些蔬菜,换换口味。
    冯桂琼还未走近,曾姐看见她,脸上老远就露出了笑容,每次冯桂琼买蔬菜都是在她摊位上买的,一来二回的,二人已经很熟了。
    曾姐大概五十岁左右,脸长得圆圆的,见人就是三分笑,一脸喜庆憨厚的样子,看起来亲切和善。
    曾姐家有个和何书瑶差不多大的儿子,俩个人围绕着孩子都能有不少共同的话题,遇上不忙的时候,冯桂琼会和曾姐聊会天才走。
    五月是黄花菜开花的季节,何书瑶一下子就在摊位上看见了一堆理得整整齐齐的黄花菜,并不是很多,只是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有一小摞,大部分人都喜欢将黄花菜晒干后吃,她喜欢吃新鲜的黄花菜。
    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她都会让奶奶带她去田里摘黄花菜,勾起了她对童年满满的回忆。
    黄花菜,在农村的田野里、山坡上、小河边经常能见到的植物,常常和一些野草长在一起,黄花叶的叶子和麦苗很相似,碧绿而细长。
    自从有一次奶奶摘了一些回来加腊菜炒给她吃,第一次吃到黄花菜,她就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味道。
    奶奶见她喜欢吃,就在院子里种了一些黄花菜。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金是针。”黄花菜的花期很短,只有一天,朝开暮谢,最好看的时候是清晨,花冠如钟,花丝细长,碧叶间开满了黄色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的一片,看起来温暖而明亮。黄花菜不仅可以观看,而且可以食用,还可以入药。
    她总是缠着奶奶带她去田里摘黄花菜。
    她跟在奶奶的身后,奶奶教她怎么摘黄花菜,你要先把根部掐了个口,再顺着方向慢慢的把菜花掐下来.然后轻轻一摘,就采下来了,她照在奶奶的样子先在根部掐起口来,可是由于掐的过猛把根部掐掉了,她试了几次还是不成功,都快要失去耐心。
    奶奶回过头笑呵呵地看着她,向她示范道:“要慢慢来,奶奶对她总是那么有耐心。”
    于是她静下心来,轻轻的先在根部掐了个小口,又顺着方向慢慢的将花芯摘出来。
    她还顽皮地将小黄花扎在头发上。 后来,她认识了黄花菜,自己就挎着一个小竹篮,来到碧绿的田野,在田边地角里寻找黄花菜,都会有收获,尤其是雨天过后,黄花菜会有更多花苞冒出来,除了摘黄花,它还会采摘树上的蘑菇。
    奶奶会给她做腊肉炒黄花菜,或者是连蘑菇一起做一个三鲜鸡蛋汤给她喝,那种滋味至今想起来都是回味无穷。
    一般难得在菜市场看见新鲜的黄花菜,既要来得早又要赶得巧,去迟了,就会被别人抢购一空,而菜市场也不是常常都有卖的,一般都是晒干的黄花菜随处可见,何书瑶见到了就迫不及待地往袋子里装。
    冯桂琼轻拍了下女儿的手道:“你啊,少装点,你这是要将阿姨的黄花菜全部都买了,放久了,也不新鲜了。”
    何书瑶满腹委屈地说道:“这个菜又不是天天都有的卖,过了这个季节,就只能吃干黄花菜了。”
    冯桂琼看着女儿像捡到宝一个劲地往袋子里拣,也不知道女儿是随了谁,遇到自己喜欢的,好像生怕没有了。她用手指戳了戳女儿的额头,满脸温柔说道:“黄花菜偶尔吃一次,吃多了就会吃厌的。”
    曾姐一边忙着给其它顾客打秤,收款,一边乐呵呵地看着母女俩:“小姑娘,你哪天想吃了,就让你妈妈告诉我,阿姨进货的时候给你留意。”
    曾姐指着摊上紫贝菜道:“这是我在自家院子里种的,吃不完,就摘了一些拿来卖。”
    何书瑶还是来深市后才见到紫贝菜,对于她们来说,偶尔吃上一回还是觉得蛮新鲜的,冯桂琼就拣了炒一盘的菜量,又买了苦瓜、荷兰豆、冬瓜,程姐秤好称,又装了一些小葱、大蒜和香菜一起放进了袋子里。
    曾姐的摊位上今天多了一个小姑娘,十五六岁的样子,虽然人长得瘦瘦小小,但做事却相当的麻利。
    这时菜场的人还不多,又多了个人帮忙,趁着闲暇时间,就同冯桂琼聊起了天。
    曾姐看着正在忙碌的女孩,眸光里满是心疼与无奈,道:“这是我哥的女儿,初中未毕业还不到十六岁,来我这里找工作,太小了,又不能进厂,我就让她先帮我的忙,给她开点工资。”
    冯桂琼道:“小女孩做事蛮麻利的。”
    曾姐叹了口气道:“从小就做事,十三岁就在工地上跟她爸爸一起搬砖,手脚哪能不快呢,在家里还要做家务活,有一个将她当赚钱机器的父母,不快怎么行。”
    何书瑶不禁多看女孩一眼。
    人长得瘦小,脸色有些蜡黄,一看就营养不良,女孩儿很沉默,手脚没有停过,一看就是平时没少干活,没有顾客的时候,就低下头整理菜摊,一双眼睛没有神采,总是怯生生的。
    曾姐从女孩身上收回目光,看着何书瑶,对着冯桂琼露出憨厚朴实的笑容道:“你真是好福气啊,一儿一女!”
    冯桂琼听到她这样说,心里美滋滋,面上却没有显露出来,说道:“你儿子一表人才,名校毕业,现在又进了名企,你也是个有福的。”
    曾姐感慨说道:“生儿子是名气,生女儿才是福气啊,你看你闺女一放假了就陪着妈妈买菜,还是女儿贴心啊。”
    冯桂琼笑笑,道:“上周我还见他在这里忙进忙出的。”
    曾姐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容道:“他啊,偶尔来两次刚好被你看见了,现在宁愿宅在家里打游戏,整天不出门的。想跟她聊会天啊,半竿子说不出一句话,叫他出去找朋友、同学玩,他也不出去,哎,这不愁死我了,这成天呆在家里,到哪里去找女朋友。”
    冯桂琼呵呵笑道:“曾姐,你就不要担心了,现在年轻人联系方式多了,不像我们那会儿,见个面坐个车都方便,说不定正谈着呢。”她皱了皱眉,接着说道:“像我们家那小子,昨天从学校回来,今天一大早就出去了,整日不落家,像他这样,又要担心他在外面交了不三不四的朋友,惹事生非。”
    曾姐摇了摇头,无奈说道:“哎,做父母的有操不完的心,小时候担心他吃不好,穿不暖,学习好不好。好不容易等到他毕业,又要操心他娶媳妇。”
    冯桂琼深有感触地说道:“谁说不是呢?我啊,俩个都正是操心的时候。”
    两人相视无奈地摇了摇头,感叹着生活的不易。
    菜市场进进出出的人越来越多,曾姐在摊位前忙碌不停,冯桂琼和女儿跟曾姐打了声招呼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