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空杯空船
作者:善文居士   我的朋友圈最新章节     
    微信朋友圈儿翻阅到2018年10月份,今天这篇要终结,下一篇就是11月了。偶尔也需要点紧迫感。
    ?10月21日百香果,请发挥你所有的天赋,来帮我一起抵挡这连绵的雨。
    每个周末我都要比平时忙两倍,单老约翰都要来两次~遇见两个兴趣广泛又爱学习的崽,听令!
    ?10月22日:圣安寺篇
    桂花香
    「睡至二三更时功名皆成幻影,过完一百年后老少都是古人」
    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应该是地藏经里的话!此刻,如此舒心!【偷得半日闲】
    ?10月23日:不用纠结,不用请假,本周六来圣安寺“皈依”【百度导航“圣安古寺”】
    公众号文章更新:佛教入门|什么是“三皈依“、“受五戒”?看完还纠结吗?
    皈依也作“归依”,有“归顺、依靠”之意也是成为佛弟子的一种仪式。
    三皈依也作“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是指觉悟者,不单指佛陀或某一尊佛;法是教义、佛教经典,是佛所讲的道理,修行的方法;僧是住世的佛,是延续佛的慧命者,是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就看你有没有皈依?
    你没有归依学佛就是旁听生,归依后学佛你就是在册生。可以说“三皈依”是你佛教入门的基础。
    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只有已经皈依了的佛弟子才可受五戒,受五戒也有正式的“受戒”仪式。而且,受五戒完全是自愿的行为,皈依佛弟子也不一定要受五戒。
    但受了五戒的佛弟子就要严格按照戒律要求自己,不然就是佛经里讲的“犯戒”,佛经讲“违背戒律”的罪过是很重的。不过,如果你没有受戒,却做了违反戒律的事,同样有罪过。
    好比一个人不知道闯红灯违法,他闯了就不算违法吗?不知者者无罪是有条件的,比方说智商有问题,小孩不懂事等。
    所以,皈依和受戒是不一样的,更不是一回事当自己想了解佛教、想学习佛法,就去皈依即可皈依不是皈依哪个人,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当自己愿意受持五戒时再受戒即可。
    小时候,你也有十万个“为什么”?就如同你现在的孩子一样。
    妈妈,为什么人会流鼻涕啊?爸爸,为什么那朵云总跟着我?我想出去玩,为什么天还下雨?那个老奶奶的头发为什么是白的?……
    现在,你脑子里没有“为什么”吗?只是,绝大多时候,选择了不说。
    为什么对方总不能理解你?为什么说那么清楚还需要解释?为什么双方就是想的不一样?这个“对方”是亲人、朋友、同事……
    娑婆世界的苦何止这些最基本的沟通问题?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工作、生活、情感…
    皈依,是在为自己种下一颗“解脱”的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成为一切律仪之根本,一切功德之来源,也能受到善法方面护法神的保护,并且一切所愿称心如意,经常不离三宝的光明而且能忆起宿世,今生来世安乐,究竟获得佛果等有无量功德。
    如果你皈依佛陀指示护法龙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时代,要保护、加被所有皈依的三宝弟子。如果你皈依你能够获得世间大众的尊敬,并以为模范。如果你皈依你易获得消灾免难,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会成就。
    如果你皈依,你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如果你皈依你会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到处都能得方便。如果你皈依你就有受戒的资格。皈依三宝的人可以受持五戒,参加八关斋戒等。如果你皈依终有一天,你必定得度。
    ?12月24日:昨晚和女儿一起看7点新闻时,就好激动!特别是看到他对建桥代表们说,你们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我们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分享的链接是人民日报报道:震撼航拍来了!你好,港珠澳大桥!
    它是超级跨海工程,主体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它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总长约55公里,120年设计使用寿命。50万平方米钢桥面,世界最大规模的钢桥面铺装工程,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中国结”造型桥塔,标志性景观高达163米。
    ?10月25日:【深读】人,一颗空杯心,明了空船论!
    导读? 人,不能让心情生病。愉快的心情,是健康的第一要素。糟糕的心情,会降低人的免疫能力,影响睡眠质量,影响身体各机能正常工作。当我们的心情生病时,无疑是将自己置身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所以,常保一颗空杯心,明了一切空船论,身载满满的正能量,给你的心情保驾护航。
    空杯心
    南隐是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学者来向他问禅,但自己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客人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客人着急地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成见。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空杯心态是求知若渴的学习精神以及可纳百川的宽广胸襟的象征。每个人的心就像一个空杯子,你往里倾倒什么,你的人生就是什么味道 。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永远都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空船理论
    《庄子·山木》篇里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
    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其实你会发现,生气与不生气,取决撞来的船上有没有人!
    有时候,你生气仅仅是因为对方“竟然有这样的人”,而非仅仅是那个人对你造成的伤害。
    庄子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意思就是不要太自我、太自私、太把自己当回事。一个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太把自己当回事,那么就很容易与别人起冲突。
    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当回事,不以自我为中心,放下自已为是、放下偏见和无用的面子,谁又能伤害他呢?可这世界上偏有各种各样的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如果碰到一个奇葩,就要生一顿气,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一个人“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空船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把别人看成一个“空船”;你被同事绊了一跤,就要想,他一定是无意的。
    当你被一些人伤害的时候,不要想着去报复,更不能沉溺于痛苦之中。
    要把这一次的伤害当作一次空船事件,你是被一只空船撞伤了,而非是一个人有意开着船撞你。
    只有这样,你才能尽快地从愤怒和痛苦中走出来,尽快完成创伤后的自疗自愈,也才能不断放大自己的格局。
    ?10月26日,公众号文章更新:观音菩萨出家日(九月十九日) | 为什么菩萨这么灵?
    民间非常崇信观音菩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把他奉为“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万能之神。
    据 《妙法莲华经》说,观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如果人们遇难,只要喊他的名字,就会前来救助,有着“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的慈悲心肠。
    众所周知:“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中,明天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出家日了,所以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或回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来由。
    观音菩萨出家日及起源依据
    汉传佛教认为,观音菩萨生日为阴历二月十九日,出家日为九月十九日,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日,其中,我们最为看重的还是观音菩萨的出家日和成道日,诞生日是一种对观音菩萨成人入世的纪念。
    观音菩萨的出家日和成道日是则是一种对于观音菩萨本身的佛性修行的缅怀和体会。在这一天,通过了解观音菩萨出家成道的由来和修行经过,以勉励佛信徒的修行坚韧。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关于观音菩萨的第一次现世,最为广泛流传的说法出自《编年通论》和《汝州志》,其中记载的观音菩萨的事迹可作为参考(有称杜撰):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庄严王,他的王后是宝应夫人,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妙严,二女儿妙音,三女儿妙善(传言妙善就是观音菩萨的第一次现世);到了一定的年纪,妙严和妙音都顺利嫁做人妻,唯独妙善宁死不愿出嫁,执意要出家修行;
    庄严王为此大怒,将妙善赶出来王宫,从此之后,妙善遁入深山青灯相伴一心向佛;又过了很多年,庄严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至亲的一只手,一只眼做药引方能活命;而妙严和妙音此时都不肯牺牲,唯有遁入深山修行的妙善,肯为救父舍去一只手一只眼;
    佛祖被妙善的孝心感动,便赐予她千只手千只眼,使之成为千手千眼的观世音!,即是分别对应了观音菩萨化身妙善公主降生和修行的不同时期。
    ?10月27日:观音菩萨出家日~一盏灯,是希望也是熄灭。照亮你前行的路,灭你妄念颠倒想!
    ?10月28日:公众号文章更新《圣安寺 | 观音菩萨纪念日祈福法会,佛光普照法喜充满!》
    2018年10月27日(农历九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杨枝净水遍洒三千大世界,慈航普渡利益无量诸众生。
    祈愿诸众生菩萨加持、消灾免难、离苦得乐虔诚皈依无量欢喜!
    在这殊胜的日子里晨四时,寺门已开皎洁的月光、遍洒圣安古刹寺内,树影娑婆、人影绰绰,各处殿堂内外虔诚善信恭敬礼佛。
    五时,伴着引罄敲响,观音菩萨出家纪念祈福法会在大雄宝殿正式开启,大和尚拈香主法,领众诵经祈福僧众和声唱赞。虔诚拈香、礼佛、诵经法会庄严殊胜。
    经中所言:百千万劫无量众生,如遇危难痛苦,若能诚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对众生的苦难有求必应。深秋暖阳,佛光普照。白日里的圣安寺道场更显庄严殊胜香客络绎不绝、香雾缭绕。
    ?10月30日:公众号文章更新:《圣安寺 | 什么是寺院义工?义工的福报及功德》
    义工通常是指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而寺院义工,又有更深一层的要求,它不但要义务地去做事服务大众,更要按照佛法的教义去工作、去实践。
    寺院义工,是基于对佛法的热爱与实践在寺院里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的群体担任义工往往出自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是心意和生命的奉献是智慧和时间的布施。
    寺院义工具有五个特征 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义务性、组织性
    能付出,便有福,更何况“三宝是大福田”,能奉献自己的身体、精力、时间。放下自我的执着,融入到义工团这个大集体当中以团体的需要,为需要尽力去做,便是“无我”身体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口里说的是,柔和、赞叹、感恩的话语,让听者心生欢喜心生智慧;心里想的是三宝的恩德,众生的恩德,念念想的是如何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是“身、口、意”的清净自然能消业障,身心健康。
    量大福大,心心念的是团体的需要,寺院的需要,为护持佛教,弘扬佛法而做义工,为世界和平,众生安乐而做义工,这就是以我们的“身、口、意”大做供养、大行布施。不求回报,也自然增长无量无边的福报和功德。
    开智慧:通过在寺院学习做义工,既增长自己的见识和各种工作能力,又使自己体会义工团体,与社会上的其他团体所经历的工作过程的不同。
    义工们和合增上,快乐的工作心态,与世俗工作中各种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心态不同,使自己懂得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照顾心态健康快乐地生活;有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面对问题发生时不该抱怨、烦恼,可就是习气在那里,陷在那里跳不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资粮不足,无法转变业报。
    如法做义工的功德很大,资粮积累够了,面对问题时自然心态就不一样了。
    佛是“福、慧”两足尊,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的人,我们用心向佛陀学习,实践佛陀的教法,就能积累成佛度众生的资粮。
    要度众生也要有缘才行,做义工就是广结善缘。若将做义工的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则功德更大更殊胜。“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学习佛菩萨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慈大悲精神。量大福大,成就道业更快。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安息」即便再有来者,你我再不是观众~
    ?10月31日:无限光明
    公众号文章更新:新闻 |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圆满闭幕,三天珍贵图集、视频回放!
    导语: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于福建莆田召开。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中道圆融”为主题,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其他社会知名人士共约千余名代表和嘉宾莅会,超越了历届论坛参会国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