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玄奘法师
作者:善文居士   我的朋友圈最新章节     
    微信朋友圈儿翻阅到9月,第一篇就是9月1日:8月,再见。9月,你好!
    配图里的文字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写的,我觉得值得分享:
    1)读书学习,是为了某一天,当你想要给别人帮助时拥有游刃有余的能力,做到无所障碍。因为,当你有所障碍不能随心行事时,你会有悲痛心、愧疚心、忏悔心,想要重新不遗余力地读书学习!
    2)8月,再见!秋风吹秋雨凉,自然便无常。9月,你好!去燥暑迎金黄,娑婆总无常。
    3)身体是灵魂的房子,当身体老了,或是生病了,人的灵魂就会离开这座房子……打坐是与自己灵魂沟通的一种方式。
    ?9月3日,公众号文章更新,标题《听玄奘法师的故事 : 不被世俗迷,不惧红尘乱,守得住初心!》
    导读?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初心,也许前路迷茫,苦难重重,但所有的故事都会有答案。在最终答案到来之前,耐得住性子,守得稳信念,终将能等得到前方的光明。看完玄奘大师的故事,你需要明白的道理:不被世俗迷,不惧红尘乱,守得住初心!
    玄奘法师原名陈祎,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父母早逝后,家境困顿,二哥剃度出家,年仅10岁的陈祎,随兄长来到洛阳净土寺旁听佛经。
    陈祎13岁那年,隋炀帝号令度僧,通过考试选择27人出家为僧。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觉得他气质不凡,又佩服他的浩壮志气,就破例让他参加了考试,最终被破格录取。
    从此,玄奘周游四方,向众多大德高僧学习,渐渐闻名蜀中。可玄奘却发现,人们平常诵读的经书,有很多都译着不善,难以理解。甚至对一些基本的理论,大家都分歧很大。
    25岁那年,天竺(印度)禅师波颇来到长安,玄奘闻之大喜,前往请教。波颇闻言合十,缓缓道:那烂陀寺的戒贤大师,将告诉你答案。
    那烂陀寺,就在佛教的发源地天竺,是世界最权威的佛学圣地。玄奘心中一震。既然印度高僧能不远万里来到华夏,我为何不能西行求法?
    他当即上书唐太宗,请求到天竺取经。可当时边关战事正酣,管制森严,上书遭到无情拒绝。但玄奘心意已决。2年后的某日,准备已久的玄奘混在逃难的百姓中,从长安偷渡出境,头也不回地孤身踏上西行之路。
    …… ……
    大家对文字不感兴趣,可以看《玄奘大师》这部电影。而这篇文章中还有触动心灵的文字,发几段:
    玄奘淡淡地说:我当初既然发愿西行,即使死在路上,我也不会东退一步。
    “我起先发愿,不到天竺誓不东归,现在为何又返回?我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可东归一步生。”
    在无数个艰险的日夜,玄奘都在心中默念: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
    玄奘毫不犹豫地说:你可以留下我的骸骨,但留不下我的神识。我此生使命只有一个,就是远赴印度,求法取经,然后回国弘扬于百姓之中。
    经过漫长的旅程,玄奘终于在31岁到达印度,拜在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短短5年间,身为外国人的玄奘,便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被印度信众尊称为“三藏法师”。
    643年,44岁的玄奘带着满腹的学识和657部佛经,在印度全国上下信众的送别下,启程回归故国。
    玄奘向太宗请求回洛阳少林寺,从事翻译经书的工作。岂料太宗拒绝了,反而劝他还俗,担任高官。
    事实上,太宗本人并不热衷佛教,只是当时唐朝正处在经略西域的关键时期,他非常需要像玄奘这种精通西域文化的人才辅助自己。但玄奘在皇帝三番四次的劝说或命令面前、在万人之上的荣誉地位面前,没有动摇半分。
    玄奘足足用了10多年,将1335卷梵语经文全部译成汉语,影响力遍布中亚、越南、日本…
    ?9月5日:你好美哦!你的美是“世界因我而美”
    在厨房窗外的一片废墟中耕耘劳作,种了一万粒格桑花的种子,希望某一天,站在窗前洗菜切菜时,一抬头就能与鲜花触目相望,每天都能与美好不期而遇的时光多美呀!
    因为窗外朝北,又有点背阴,所以网上查了一下,说格桑花的种子可以遇土就发芽,而且年年复生。带着对美好的无尽向往努力耕耘了63天时间,终于开了一朵橘红色的单瓣格桑花。
    我称它为“欢喜一笑”,发文配了它的图片,一枝独秀,亭亭玉立于杂草中,好美!
    ?9月7日:踩秋。
    带儿子在南湖广场玩耍,秋天很多美丽的落叶,很多美丽的落花。有棵不知名的树,落了一地小小的黄花,花心还是五角星的红色,特别美。
    给儿子随手拍了一组踩花、堆花、闻花、赏花和落叶的照片,很有意境,如今看来,依然喜欢。还有他在广场健身器材活动的照片,小小的人儿,如今已是一米二三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
    刚百度了一下,它叫栾树,旺夫旺子树。有句话说“栾树花落,秋天真的来了。”还有一句“秋来夏花落,蒴果挂满枝”说的也是栾树。花语是“奇妙震撼,绚烂一生”。
    ?9月8日:想要去远方,去云游,要随心,要自由……其实,是心灵的不富足!养心安于“当下”,欣赏一朵落花,反观一棵秋树,体会每一棵植物体富足的“生命感”
    ?今天值得纪念,是因为竟然看到了几条鳝鱼跳出水面舞蹈,几条泥鳅在水里像海草一样飘摇……众生皆有灵,对生是那么的渴望和欢喜。
    视频中带俩崽去南湖边放生,天气很好,女儿蹲在湖边学着青蛙呱呱叫,儿子却突然指着水面说“有一只青蛙在太阳底下睡觉呢,啊哈哈哈!”
    ?9月9日:累生累世,生生世世,众生求解脱,你却愿永不离世,很想问你,是不是从此不度,也就不增不减了呢?
    从第一次读《地藏经》到前段时间,心里一直有个疑惑“地藏菩萨为什么会发那个渡尽众生方成佛的愿?”
    因为在我看来,众生是度不尽的,那又要何时成佛呢?知道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我在苦苦思考时突然明白了“度尽一切众生,实无一众生可度”
    ?9月1 0日,公众号文章更新:【一声师父一生师父】祈愿天下所有的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1985年9月10日,为我们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历时33年的时间,但据史料记载,教师节其实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见,尊师重教早已成为我们泱泱大中华一种传统美德!
    今日,又时逢农历八月初一,大众可以去寺里点香祈福,拜见恩师,拜谢每一位佛菩萨!值此殊胜日请大家吃素、放生、供灯、持咒、念佛、诵经等。回向给三途六道所有有情众生离苦得乐、吉祥安康!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我们凡夫俗子有很多苦恼、很迷茫,但是很幸运,我们遇到了师父!师父把我们领进佛门,在佛祖面前接受一番终生难忘的洗礼。教我们诵经、领我们念佛教我们参禅打坐、持清净心、发菩提心使我们有法可依、离苦得乐
    而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地为了众生而忙碌,为了弟子们担待背业,慈悲不舍地教导着。
    师父,是佛前一盏油灯,为照亮慈航,无怨地燃烧生命;师父,是住世慈悲的佛菩萨 ,但求终生离苦得乐、如山的恩情 。
    今日教师节,让我们一起说一声:师父,感恩您!如父的师父!感恩您!
    祈愿天下所有的出家师父:法体永安康,六时恒吉祥,法轮常转动,正法久弘扬!
    ?9月11日:今天早上拍到的“凤凰”,第二张处理一下就更清晰:连眼睛、顶冠、嘴巴都栩栩如生,好漂亮!一切的美都源于自然……
    ?9月12:跟着你走,走出属于你的道路……昨天这小小人儿的灵感:
    1小鸽子,毛茸茸,不长翅膀,飞不动;
    2小鱼鱼,长尾巴,跳进水里,笑哈哈!
    「记得姐姐自编的第一首小曲两岁半左右:小狗狗,不让背,不让抱,不讲卫生,乱尿尿」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所以,值得反思的还是父母!纪念姐姐好久没有作业写到十一点半,也纪念我这一整夜的失眠……这“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真的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