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看顾水牛经
作者:善文居士   我的朋友圈最新章节     
    微信朋友圈,翻阅到2018年7月22日:早安吉祥捧着一部厚厚的书看,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纸张来源于树木,而树木来源于阳光雨露的滋养,阿弥陀佛!只求每天福慧增长一点点,先按住内心的“六根”【修行的最初就是“听话”二字!感觉自己上路了…】
    ?公告号文章更新《佛教入门|【看顾水牛经】十一点修习法》
    导读?就像牧童了解每一头水牛的特性和倾向,一个人也该知道哪些是应该或不应该做的;就像牧童替水牛洗涤身体,一个人也应该清除他身心的欲念、执着、愤恨和恐惧。南无阿弥陀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佛陀为缚悉底受“三皈依”。这一天有些凉意,午饭后,佛陀坐在竹台上,高度刚好使每个人都可看清楚他。他安详的端坐那里,威严的气势好比一头狮王。望向群众时,他的眼光充满慈悲。
    当佛陀看见缚悉底和罗睺罗,他就微笑着说:“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关于看顾水牛的工作——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牧童应该知道和做到的。一个好好照顾水牛的孩子,应该很熟悉他看管的水牛。他会知道每一头水牛的特性和倾向、什么时候要替它们洗擦身体、怎样料理它们的伤口、用烟来赶走蚊虫、给它们找安全的路行走、爱护它们、带它们过河时走水最浅的地方、给它们新鲜的草和水、好好的保养草原、又使年长的水牛给年幼的作好榜样。”
    听着啊,比丘们!
    《看顾水牛经》十一点修习法
    1正如牧童能认识他的水牛,一个比丘也应该认识他自己身体的每一样元素。
    2就如牧童知道每一头水牛的特性和倾向,一个比丘也该知道哪些是身、口、意应该或不应该做的。
    3又如牧童替水牛洗涤身体一样,一个比丘应该清除他身心的欲念、执着、愤恨和恐惧。”
    4就像牧童照料水牛的伤口,一个比丘也应该看管他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好使它们不会在散乱中迷失。
    5就像牧童为了令水牛不被蚊子侵扰而生火弄烟,每个比丘也用他醒觉的教化使周围的人能免除身心之苦。
    6就像牧童会找安全的路给水牛行走,每个比丘都避免那些会引起财、色、名等欲望的场所,如酒寮、剧院。
    7又像那牧童爱护他的水牛一般,每个比丘都向往和珍惜禅坐的平和。
    8就如那牧童会找浅水和安全的地方给水牛过河,一个比丘也会倚仗‘四圣谛’来作他今生的向导。
    9又如那牧童去找新鲜的水和草给水牛作粮,一个比丘也知道‘四念处’是可导致解脱的资粮。
    10像那牧童知道不应该过量的在草原上放水牛,一个比丘也同样地知道当他乞食时,必定要小心保持与邻近居民的好关系。
    ?像牧童让母牛给牛犊的做榜样,一个比丘也会依赖长老们的智慧和经验作借鉴。
    补充,佛教专业名词解释
    1.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2.四圣谛: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即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谛;四者、道圣谛。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盘的最终目的。
    3.四念处:就是对四种境界观察思维,安住心念,从而引发定慧。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念处的内容主要以五蕴为主: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着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
    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嗔痴,就是执着常、乐、我、净。
    ?7月23日:嗡嘛呢叭咪吽【对于不懂事的孩子,佛陀只能用他感兴趣的糖果或玩具来诱惑他脱离火海,那么,现在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感恩您的慈悲和智慧!】
    配图是拍了几只努力工作中的蜜蜂,飞起来的“嗡嗡……”声,我听起来像无数声快速念诵的“嗡阿吽”。那段时间就是如此,世间万物皆是佛法。
    ?7月24日:早安吉祥!小家伙,感谢你的光顾。
    配图,拍的是一只飞到我手腕处的小虫子,比蚊子大不了多少,我却觉得它是如此可爱,连手脚眼睛翅膀都长的那么精致。所以,那个时候我不忍心扫院子里的落叶,觉得会伤害很多无辜的生命。再不敢大踏步向前冲,担心会踩死蚂蚁,脚步平缓后发现比以前更舒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