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拜师宴
作者:惊鸿鹊起   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最新章节     
    拜师仪式开始,首先行盥手礼。李吉端着干净的面盆过来,李延宁将手放入盆中,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盥手礼寓意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然后正衣冠。古语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他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以示对老师的尊敬。
    接着献拜师礼。李家准备了六礼束修,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和红枣:寓意红运高照,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表达弟子心意。
    李延宁捧着装有六礼束修的锦盒,跪地道:“弟子李延宁,想要向沈先生求教受业,特来贽见,恳请先生收弟子为徒。”
    沈辙端坐在太师椅上,他捋捋胡子道:“延宁勤奋向学,诚心拜师,老朽便收你为徒。”他亲自接过六礼束修锦盒,将李延宁扶起来。
    接着行拜师礼。李延宁先叩拜至圣先师神位。他双膝跪地,双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行九叩首;然后拜沈先生,同样的跪拜姿势行三叩首,如此稽首之礼方成。
    李青鹤捧着茶过来,李延宁接过茶盏,恭敬地向老师行献茶礼。茶,有润泽心灵的之意,献茶礼不仅是对老师敬意的表达,更是对知识、智慧的珍视。
    沈辙接过茶喝下,最后便是师徒誓约,也是拜师礼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心灵契约的见证。
    李延宁在老师面前庄严宣誓,道“弟子李延宁从今以往会虚心向老师学习,遵守师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生民立命,为盛世开太平,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沈辙道:“为师也将倾囊相授,望你学有所成,为国为民,不负诺言。”
    拜师仪式结束,李延宁从地上弹起,雀跃不已地对沈辙道:“老师,接下去就是拜师宴了,弟子诚挚邀请老师到我家去品尝火锅。”
    沈辙问:“何为火锅?”
    李延宁卖关子道:“自然是美食了。”
    沈辙一个吃货,迫不及待地跟着李延宁和李青鹤去了李家。
    火锅是天气转凉后,李延宁想要推出的新菜品。为了照顾不同口味,他还设计了鸳鸯锅。铁锅下面放碳火烧,锅里刷菜和肉。
    今天他们吃鸳鸯火锅,一边是辣锅,一边是清汤锅。因为现在的牛为耕牛,不能随意宰杀,所以火锅的荤菜没有牛肉,以羊肉、猪肉和鸡鸭鱼肉为主。素菜和其他菜品就丰富多了。
    他们到家时,叶柔已经将涮火锅的菜品摆满整张桌子。桌上不仅放有琳琅满目的菜品,还有一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锅。
    沈辙的目光扫过那口锅,深吸一口气道:“是辣的!”
    待他走近仔细观看,才发现一半是浓白的锅,一半是红辣辣的锅。
    李延宁解释道:“这是鸳鸯锅,能吃辣不能吃辣的都能坐在一起吃。”
    李青鹤招呼道:“沈先生快请坐。”
    大家入座后,李延宁端起一盘切成薄片的羊肉放入滚烫的锅中,一边放一半,让大家尝尝两个锅不同的味道。
    李延宁道:“老师,这是和兴食肆即将推出的新菜品——火锅。将各种菜啊,肉啊,丸子啊都放进去煮,煮熟后放入各种调味料当中蘸一蘸,非常好吃。”
    羊肉片一会儿就熟了,李延宁捞起来,放在沈辙的碗中道:“老师,这里有四种蘸料,有蒜泥蘸碟,麻酱蘸碟、豆瓣酱碟和椒盐辣碟,你可以选一种蘸一蘸。单吃也很好吃。”
    沈辙在椒盐辣碟中蘸了蘸,羊肉片鲜美,加了蘸碟味道更丰富。
    李延宁又放入不同的菜,豆腐、青菜、酥肉、豆芽、鸭肠、鸭血、木耳、香菇、鱼片,卤过的鸭肉、兔肉、肥肠,炸过的鸡爪等等,菜品丰富,选择性多。
    沈辙和李青鹤吃得停不下来,辣锅香而不辣,清锅原汁原味。蔬菜烫熟后口感脆嫩,肉菜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几人在初冬里吃得汗流浃背,饭后来一碗桂花琉璃冻,又立刻舒爽起来,别提多惬意了。
    沈辙吃得心满意足道:“这拜师宴不错。”
    李延宁吃得脸蛋红扑扑的,笑道:“要不老师就住我家吧,我家每天都有吃不完的美食。”
    沈辙道:“为师更爱自由。”
    李延宁失望。
    冬天到来,天气变冷,寒风呼啸,街道上不免萧瑟,很多店铺也门可罗雀。
    这时候和兴食肆推出了名叫火锅的菜品。
    “你听说了吗?和兴食肆推出了火锅,听说菜品非常丰富,一个锅里有辣的也有不辣的。”
    “同一个锅里,怎么会既有辣的,又有不辣的?”
    “不知道啊,咱们去尝尝看。”
    大堂里有正在吃火锅的,小二正在教食客怎么涮火锅。那扑鼻而来的麻辣鲜香味让众人不停咽口水。
    看那桌火锅食客吃的那么香,大家也点了起来。雅间客人也忍不住尝尝。
    很快火锅就风靡了东临府,大冬天聚在一起吃火锅,热气腾腾,香气弥漫的屋子里,大家谈天说地,把酒言欢,不可谓不快哉。
    李延宁也将火锅底料的制作方法修书一封给李延峰,让他和大伯大伯母在秀越县的和兴食肆也将火锅开起来。
    才半个月,东临府其他的饭店也陆续推出了火锅,这本就是很好模仿的东西,李家也不在意。
    都是火锅,汤底也是有差别的。其他店铺的都是清汤锅、骨头锅,没有辣锅。
    也有其他饭店的老板上门来询问辣椒是何物,他们想购买。
    李延宁自然不吝啬,千山村现在种辣椒的人多了,连邻村都有的种,种出来的辣椒都被李家垄断了。
    李青松将辣椒晒干做好辣椒保存。酿酱园做了豆瓣酱、剁椒酱等。新鲜的辣椒也会定时送过来东临府。
    李家以千山村为据点,不断向外发展。李延宁另外买了一个调料铺子,准备卖辣椒、椒盐、花椒等等调料和豆瓣酱、黄豆酱等酱料。调料铺是与大伯家合作,还得跟大伯商量商量。
    没几日便收到李青松的信,让弟弟和侄子拿主意,需要他做什么说一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