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建新房2
作者:惊鸿鹊起   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最新章节     
    乡村的家里少不了要种点果树和蔬菜。李延宁觉得有绿树鲜花,有瓜果蔬菜,有猫狗家禽才像乡下人家。
    他和李青鹤在每个院子里都种了不同的果树,留一些地方种点鲜艳的花儿点缀下环境。内院和后院也留足空间种菜。
    叶柔尤其喜欢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每天推开门窗便看到院子的鲜花掩映在绿植间,闻着空气中馥郁的芬芳,心情都能即刻好起来。
    李延宁见他娘喜欢花,有时候会将路边或者山上好看的花朵摘下来,弄成一束鲜花送给他娘。
    叶柔每次收到鲜花都很惊喜,会嘴角挂着笑意,哼着歌仔仔细细地修剪枝叶,再错落有致地装进瓶子里,把花瓶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李延宁有时候不经意一个拐角就遇到一瓶开得正艳的鲜花,烦躁的心情都似乎被安抚了一下,好心情从一束鲜花开始。
    李延宁送了几次后,他便没有再送的机会了。因为送花这件事就被他爹包圆了,李青鹤比他更积极。嗯,哄娘亲开心这种事,就不跟爹抢了。
    叶明和李青松也参考了李延宁的设计,三家在大格局上差不多,只在各个功能区上有自己的偏好。
    李青鹤再次找了他曾经的工友来建房,因为三家同时开工,需要的短工多,这些工友又拉了工友,每天都有浩浩荡荡的队伍来村尾,吭哧吭哧地建房。村尾都更有人气了。
    因为李家和叶家舍得用料,舍得花钱,雇佣的人又多,三个多月后房子彻底完工。
    三家人正式搬进新房。三座气派又漂亮的青砖瓦房成了千山村亮丽的风景线。
    李延宁还给家人设计了不少新式家具。外院的堂屋正式待客的桌椅摆设,依旧是这个时代的统一风格和布局,不做大变动,只在细节上稍加改动,让人坐着更舒服。
    而内院的厅堂,他设计了现代的新中式沙发和茶几。沙发上还让叶柔做了软垫,垫面绣上千雾山的风景图,既好看,坐着又舒服。
    为了每日洗漱更方便他还画了面盆架草图。面盆架自古以来就有,百姓们用的都是简易的四个架能放脸盆就行。
    李延宁设计的是六足盆架,更加牢固,上下两层,上层放脸盆,下层放脚盆。
    面盆架有直靠背,其搭脑部分可以搭放毛巾或挂衣,在中牌下安装一块小横板用来摆放胰皂、漱口杯和猪鬃牙刷子。横板下做了两个抽屉,可以存放备用的毛巾或者胰皂。
    面盆架尤其受家里女人的欢迎,而最受全家人欢迎的是猪鬃牙刷子和牙膏。猪鬃是杀猪时从猪的背脊上取下的硬毛,经过石灰水的浸泡脱去猪鬃上的油脂,漂洗后晒干。
    将猪鬃插进钻有小孔的木制手柄里,用线固定住,再将参差不齐的猪鬃修剪整齐后就是一把能刷牙的猪鬃牙刷子了。
    一头猪也就只有那么三四两的猪鬃能用。每次家里一杀猪,李延宁都要收集猪鬃,起初家人们很不理解,直到李延宁做出了第一支猪鬃牙刷子,全家人才惊喜原来刷牙还能这样!
    现在三家人每人一只猪鬃牙刷子。至于牙膏,李延宁制作的也是简易的粗制版本,将盐填进新鲜的竹筒内,填满后盖上竹叶,再用黄泥封口,放炉火中烧制四个时辰。
    这样取得的就是竹盐,之后再加入竹炭去污,加入磨成粉的金银花消淤消肿,加入薄荷粉末增加芬芳。
    牙刷和牙膏都是新鲜东西,叶弘轩和叶弘远喜欢的紧,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刷牙,柳芸催都不用催。
    现在脸盆架和竹盐牙膏、猪鬃牙刷子也在镇上的能工巧匠铺里售卖,销量不错。
    竹盐牙膏中的盐贵,猪鬃牙刷子的猪鬃少,这两样只能少量售卖,价格都比较贵。但不差钱的人家都会买,一旦用上习惯了就是生活必需品。现在叶明帮忙到处收猪鬃。
    李青鹤一个人没法做这么多东西,从永东府回来后,他就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李武波大哥的小儿子叫李炳,一个是陈叔和陈婶子的大孙子陈晨。
    两人都对木工活感兴趣,且是耐得住性子,愿意钻研的人。现在两人在能工巧匠铺里边学边打工。铺子里还雇佣了两个店员。
    一些大件复杂的家具,李青鹤还是流水线式的分包出去,再由两个徒弟组装。两人所做的东西能卖得出去,都有工钱。两个徒弟对李青鹤和李延宁非常尊敬。
    天气转暖,叶明开始正式雇佣村民上山采摘山货,有叶明带队,又都抹上驱蛇药粉,村民们都敢上山了。大家也都担心乱跑会迷路,都紧跟着叶明,倒是没出什么事儿。
    采摘的山货村民们要拿回去处理了再晒干,叶明按脱水后的收,品相好的贵些,滥竽充数的一概不要。
    叶明一向说一不二,不要就是不要,之后就禁止这几个爱占便宜还总是拿烂货滥竽充数的村民上山。
    那些被禁止上山的村民有怨言,到处说李家和叶明坏话。
    其他的村民也看不起这样的人,纷纷道:“千雾山李家都买下了,人家带你上山摘自己家的东西,你倒好,好的东西留着自己吃,坏的还要卖给人家,人家不要,你还有脸强买强卖不成?”
    “就是,李家和叶家已经很厚道了,采摘的东西都是按镇上的价格收,咱们还不用走那么远的路去镇上,你自己想贪便宜被叶家禁止上山,别来害我们也被禁止。”
    “对啊,别跟他一块了。走走走,今天咱们多挖点,昨天我家卖了六十文呢。”
    “是嘛,我家也卖了五十几文”
    ……
    上趟山摘下东西,再处理一下,都能卖钱。以前在北山要和人抢着挖,现在去千雾山,遍地都是东西,只要听话不乱跑就不会有危险,一趟下来捡都捡不完。捡了可都是钱,竟然有傻子还埋怨,活该被禁止。
    叶明这边带村民上山,姜氏和柳芸留在家里称重,分门别类地收纳储存起来。
    李青鹤又雇佣了些人给荒田做水车,准备引千雾山上的河流灌溉。
    李延宁还让他爹在山下留两亩荒地给他。李青鹤看儿子一脸神秘地说以后就知道用处了,也不多问,总归儿子不会拿去做坏事。
    其实李延宁准备在预留的荒地上建造纸坊。建水车的荒地除了种粮,他还准备种辣椒。
    建完了房,忙完春种,李青松和李青鹤已经在镇上和县里看房,一家人商量了下,一致决定去镇上和县里分别开一家食肆。镇上的食肆由杨芳华掌勺,县里的由叶柔去坐镇。
    李延峰还在镇上的魏夫子那进学,李青松夫妇决定去镇上好好督促李延峰学习。李青鹤每天都要接送李延宁上下学,叶柔去县里合适。于是就这么定下来。
    李延宁说两家食肆是连锁店,取一样的名字,都叫“和兴食肆”,取意:家和万事兴。
    众人都很喜欢这个店名,情绪高涨地准备开店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