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童生试
作者:惊鸿鹊起   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最新章节     
    四月二十日县试,李延宁等人十八日便出发去县城。从千山村去秀越县步行要一个多时辰,若是骑骡车,半个多时辰便可到。
    这几年香酥饼和香酥糕都有稳定进账,不能买食肆,便只能买田,可田也不能买了后,李青松买了一头黄牛耕种,李青鹤便买一辆骡车运送香酥饼。现在正好赶骡车送儿子和外甥赶考。
    上次胡鹏程县试,也是胡瑞和李青鹤送来的,两人已有经验,一进县城先奔去离县试贡院不远的客栈投宿。
    这家客栈离贡院步行一刻钟,虽不是极靠近县贡院,但胜在安静。
    李延宁第一次进秀越县,好奇地到处张望。
    秀越县是个大县,人口稠密,因为有一个码头,来往的商船不少,经济比较繁荣。
    这里的马路比景和镇宽很多,街道更长,店铺更多,街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也多,牛车、骡车、驴车、马车都有。百姓的穿着比景和镇的好很多。
    他只来得及匆匆一瞥,便到了客栈,他决定等考完再认真逛逛。
    县试考前要先填写“亲供”即考生的样貌描述,填写姓名、年龄、籍贯和直系祖宗三代姓名,证明三代下来无犯罪,且不是商籍、冷籍等,此外要有同考的五个人互相结保,最后还要有廪生担保。
    这些有魏夫子指导和担保,李延宁去县贡院排队填写案供,提交证明,都进行得很顺利。
    很快,县试开始,二十日早上,李青鹤早早唤起李延宁,又将考篮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嘴里念念有词,生怕落下什么。
    李延宁见父亲双眼下的青黑,想来他一夜未睡,守着时间叫他起床,他叹了口气,他爹真的太紧张了。
    四人很快到县贡院,队伍已经排起来了。
    胡鹏程道:“爹,二舅,你们就送到这吧,我和宁弟自己进去。”
    李延宁交代他爹:“爹,你回去后先睡一觉,睡醒我就出来了,别在这里等。”
    “好,去吧,我们看着你们进去就走。”李青鹤点头道。
    李延宁和胡鹏程去排队,很快检查到他,衙役将案供上的样貌描述看了又看,确定是本人,才让李延宁进去,
    接着到了第二关检查,衙役将考篮里的东西翻来覆去地看,连馒头都掰开检查。
    最后来到第三关,即搜身检查。脱下衣物,衙役检查身上有无作弊痕迹,再仔细搜看衣物,确定没有夹层无作弊可能,才能进入考场。
    如此繁琐的检查,杜绝了科考舞弊,对李延宁这样的农家子是有利的。
    穿好衣服,衙役给了他一块号舍的号牌,他找到了自己的号舍,先检查了一番,见瓦片齐全,想来不会漏雨。
    他放下考篮,拿出叶明调配的驱蛇粉,绕着号舍撒了一圈。再拿出抹布,将桌椅擦拭干净,免得弄脏试卷,这些都是魏夫子交代的。
    最后他闭目养神,等着分发试卷。
    县试考四场,隔一天考一场,要考到四月底才结束,五月中旬出结果。
    太阳升高,考试正式开始,衙役在各个号舍分考卷。
    拿到试卷,李延宁先看了一遍题目。县试第一场考四书文两篇,五言文韵试帖诗一首,题目多以默背为主,考察记性,这对李延宁完全不在话下。
    他写完后,拿出馒头啃起来。本来李青鹤借用客栈厨房想烙香酥饼,李延宁拒绝了,香酥饼油润,手指沾了油怕影响卷面。
    反正就中午一顿,填个温饱即可。吃完简陋的午餐,他又将所写的内容检查了两遍,才端正地抄写在试卷上。
    太阳西沉,他举手示意交卷。衙役收完试卷,他提起考篮出了县贡院。
    他是前几个交卷的人,出来时汇集了众多目光,众人都惊讶竟然有这么小的孩子来考童生。
    “宁儿,爹在这里!”听到李青鹤的声音,李延宁淡定自若地走向自己的爹。
    李青鹤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饿不饿?爹借客栈厨房给你炖了红烧肉,可能没你娘做的好吃,但肯定比外面的强。”
    “爹,我还好,就是有些渴。”李青鹤赶紧打开水壶递给儿子。
    “姑父不用担心,考题不算太难,大表哥一定没问题。”
    旁边一辆马车咕噜咕噜走过,听着李延宁的话,马车主人翻开车帘看过来。李延宁感受到探究的目光,可转过头看去时只有一辆走远的马车。
    不一会儿,胡鹏程也出来了。神情轻松,想来是不成问题。
    四人回到客栈,吃了饭,便早早睡去。
    隔天凌晨,李延宁依旧很早被李青鹤唤醒,重复第一天的流程进入了号舍。这次号舍比较偏僻,房顶还长着荒草,为了保险起见,李延宁将伞放在一边备用。
    还好没有派上用场。考题是写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都是练过的,做得挺顺利。
    此后两场,李延宁运气都不错,没有抽到臭号,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这几年他勤勉自律,憋着一口气想证明自己,想为李家扬眉吐气。
    魏夫子临考前曾对他说:“你是我教书十几年来,见过的资质最出色也是最自律的学生,这几年该教的我都教了,接下来就靠你自己了。记住,你年纪还小,切莫贪快贪多,学问要循序渐进,融会贯通。”
    “夫子我知道的。”
    他已经尽力了,若是不中,证明他学问不够,他再给自己三年时间,若连童生都考不上,说明他没有走科举的天赋,那他会选择换条路,光宗耀祖也不是只有科举一条路,他总会寻到新出路。
    终于考完县试,李青鹤却看着比李延宁还累。几人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养足精神,李延宁兴致勃勃地逛起了县城。
    县城四通八达,有街有巷,有市有坊。主街道宽阔平坦,两旁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各种摊贩在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卖着各种各样的商品,从生活用品到美食佳肴,应有尽有。
    走在这条街道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商人、有文人、有农人、有挎篮子采买的妇人,也有带着帷帽的姑娘。
    沿着街道前行,摊贩在吆喝着,吸引着过往的行人;茶馆里传来了说书先生的声音,让人忍不住驻足倾听。
    胡鹏程见父亲对说书感兴趣,便留在茶馆听书,李延宁父子继续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