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栗子饼
作者:惊鸿鹊起   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最新章节     
    四人在路上吃了自带的干粮,到家时已是未时。
    李青鹤一到家,立马翻出自己画图的工具开始画草图。
    李延宁看爹在忙活,便坐在旁边看着。叶柔开始绣手帕。
    李青鹤画图的笔是一小块木炭,削细了用竹子夹着,跟现代的铅笔很像。
    二十分钟不到,李青鹤画了一个衣柜,四四方方,上面画了图案,衣柜里面就是隔间,平平无奇。这样的衣柜是个木匠都会做,比的无非就是柜面的图案。
    要想拿下严家这个单子,还想打出名气,必须新颖独特。
    李延宁想到了现代的衣柜,于是对李青鹤道:“爹,柜子里面为什么都要弄成一格一格的?”
    “这样才能放衣服。”
    “衣服不是也可以挂着吗?”李延宁指着院子里正在晾晒的衣服道。
    “那样挂太占地方了。”古代没有衣架都是直接放在晾衣杆上晒。
    “那就不要那样挂,我们做个衣架子挂。像这样。”李延宁拿起李青鹤的竹碳笔画了起来。
    他画的是现代的简易衣架,再在衣架外面画上衣服,他画的幼稚,可李青鹤看懂了。
    “这样衣服侧着放进去,就不占用地方了。”
    李青鹤看着儿子的稚嫩的图画,陷入沉思,随后哈哈大笑,道:“柔儿你看,咱们儿子真聪明,他竟然想到这样放衣服,一个衣架挂一套衣服。”
    叶柔也来了兴趣,看了儿子的画,再听完李青鹤的话,她惊喜道:“这样好方便啊,拿衣服都不会弄乱别的衣服,衣服还不容易有皱褶。儿子真的好聪明!”
    李延宁嘻嘻一笑,感谢前世的设计师们。
    李青鹤又道:“咱们可以一半衣柜做悬挂式设计放当季的衣服,另一半还是格间,收纳换季衣服和被子。”
    “对,外面的造型也独特一些,我给你画些图。姑娘家肯定都喜欢花,我们雕刻牡丹。今天听姐姐叫严家姑娘燕姐儿,我们再刻几只燕子。”叶柔的绣图都是自己画的,她的画技很好。
    “娘子好巧的心思。”
    李延宁欣慰,他一启发,父母像打通任督二脉,灵感汩汩而来。
    “爹,姑娘家都爱美,我们可不可以做一面大镜子放在衣柜上面,她们换完衣服就可以看啦。”李延宁建议道。
    “你小子还知道姑娘家爱美?”李青鹤打趣道。
    “我当然知道,娘每天都会照镜子,堂姐去河边还要照一照呢。”
    “你倒是观察得细。”叶柔不好意思地刮了刮儿子的鼻子。
    李青鹤道:“主意是好,但这么大的铜镜价格昂贵,不知道严掌柜要不要?”
    听了李青鹤的话,李延宁才反应过来古代可不是人人用得起这么大的铜镜,只得放弃。
    一家三口忙活到天黑,终于把衣柜画完了。李青鹤还突发奇想地在衣柜下设计了抽屉,效果很不错。
    三人吃完饭休息,一夜无话。
    第二天,李青鹤结合叶柔的想法设计了梳妆台。梳妆台外形酷似宝座环绕,中间安上铜镜,台面可以放首饰盒等。台桌下的两边做柜子,增加收纳空间。
    设计梳妆台的椅子时,叶柔觉得女子每天都要坐,若是塞一些棉花做软垫,坐上去一定舒服。
    但宝座式梳妆台上需要安的铜镜面积较大,价格也贵,李青鹤便画了传统的妆奁盒供严掌柜选择。
    李青鹤画妆奁盒时,李延宁提出妆奁盒可以设计暗格放贵重物品。三人商量了不少图案,最后李延宁问屏风是什么样的?叶柔灵机一动画了一个屏风式妆奁盒,父子俩大为赞叹。
    一天的时间,衣柜、梳妆台和椅子、妆奁盒都画好了。第三天一大早,李青鹤带上草图便去找严掌柜。母子俩在家里等着。
    这些图纸三人花费了大量心思,寄予了厚望,等待的时间变得漫长,等得叶柔绣手帕都心不在焉,怕绣错毁了绢布手帕,干脆不绣,决定给李延宁做点心吃。
    当叶柔问李延宁想吃什么时,他立马想到板栗饼,于是道:“我想吃栗子,娘,你可以把栗子包在饼里面吗?”
    “你要吃烙饼卷栗子啊?栗子圆滚滚的不好卷。”
    “那把栗子碾碎再像包肉包子那样包在烙饼里呢?”
    叶柔想了想:“这倒可以,不过这会好吃吗?”
    李延宁撒娇卖萌:“娘~我们做甜的嘛。甜的肯定好吃。”
    原来是馋糖了。叶柔失笑,一想到昨天儿子提了不少点子,让她和相公灵感爆棚,于是觉得奢侈一回给儿子做甜点吃。
    叶柔行动起来,第一次做,又是没做过的点心,她做的不多,揉面时,李延宁自告奋勇帮叶柔煮栗子。
    李延宁记得板栗饼的面皮分水油皮和油酥皮,这样做出来才酥脆。
    于是他提醒道:“娘,这样醒好面做出来的饼会脆脆的吗?”
    “这是做包子的揉法,当然不会酥脆。你要吃酥脆的外皮啊?”
    李延宁点头。
    “小鬼头真会吃!要酥脆,那得多加一些猪油。”说着,叶柔又放了一些猪油,还倒了些糖,再次揉起面来。
    “娘,是不是猪油加得越多越酥脆?”说着还咽了咽口水。
    “当然不是,你太姥爷做的面皮非常酥脆,我小时候看他做过,还得再做一个油酥皮,不过具体怎么做我就记得大概,今天娘试试。”
    “谢谢娘。”
    叶柔又倒了些细面,加入更多的猪油揉起来。将两块面皮叠放起来擀匀,再对叠擀匀,最后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
    李延宁将栗子剥好,叶柔又将栗子放锅中再大火蒸一会儿,这样更好碾碎。
    她搬出舂桶捣碎栗子,加入一点猪油和糖拌匀,揉成小团子,包进面剂子里。
    李延宁用手掌压了压,包子状的面剂子变成饼状。总共才做了十个,每个才李延宁手掌心大小。
    叶柔在锅中刷点油,开始烙饼。不一会儿,香甜的栗子饼便熟了。
    李延宁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了起来。外皮酥脆,里面的栗子馅儿一抿就碎,绵软细腻,香甜可口,既不会太甜,也没有油腻的感觉,吃一口就会爱上。
    “娘,太好吃了,你尝尝。”
    叶柔吃了一口道:“确实好吃,栗子做馅料竟然这般香甜软糯。皮还是不够酥脆,看来得改进下揉面的手法和包法。”
    两人没忍住,一人吃了两个后,决定等李青鹤回来后再一起吃。
    等到午时,叶柔刚做好饭。李青鹤兴高采烈跑进家门:“娘子,宁儿,成了,成了。”
    看李青鹤眼睛发亮,叶柔高兴地不得了:“相公,真的成了?”
    “是啊!严掌柜和严婶子一看这些图纸当场就同意了,还付了二两的定金。”
    “二两定金!”叶柔吃惊道。
    李青鹤骚骚后脑勺道:“我这不是看咱们的图纸新型独特,别家的木匠肯定没有,严掌柜和严婶子又满意地不行,就提的贵了一些,想留些打折的空间,没想到严掌柜一口答应,当场付了定金,我就没好意思拒绝。”
    李延宁心急:“爹,你卖了多少钱?”
    “衣柜三两银子,梳妆台和椅子二两,妆奁盒一两,总共六两。”
    “六两!”叶柔惊呼,农家人做家具,山上砍的木柴不要钱,工钱通常几百文。
    李青鹤:“对,梳妆台的铜镜严掌柜根据尺寸自己去商铺定制,到时候我再安上。严夫人对屏风妆奁盒爱不释手,严掌柜也买下送严夫人。”
    叶柔高兴极了:“太好啦!”
    李青鹤也一脸振奋:“千雾山上有很多不错的木头,咱们刚建房的时候,我和大哥还有明子砍了、晒了不少核桃木想着以后给自家做家具,这次倒是先派上用场了。
    “核桃木颜色有金褐色和红褐色,衣柜和梳妆台用红褐色的吉利。妆奁盒用金褐色的大气。据我所知,整个景和镇的木匠都没用核桃木,咱们是第一家。”
    独特新颖就值钱,李青鹤说着就要去后院搬核桃木。
    “你先吃饭,等会儿让明子跟你一块去搬。”叶柔拿出了刚刚做的栗子饼,“你尝尝这个。”
    李青鹤心想也是,木头又不会跑了,先吃饭再说。
    于是洗了手,拿起一块栗子饼一嘴一个:“这是?”又嚼了嚼道,“这是栗子吗?还做的甜口馅。”
    “爹,好吃吗?”
    “好吃,就是太小了,两口一个。”
    “点心哪能像你这样胡塞,点心铺里的点心哪样不是这般小巧。”叶柔嗔怪道。
    “那倒是,你怎么想到用栗子做馅儿?”
    “你儿子的主意。”
    李青鹤夸赞:“宁儿可真会吃。”
    “那是,我最会吃了。爹,娘,如果我们卖栗子饼能赚钱吗?”
    “卖栗子饼?”叶柔惊讶。
    李延宁道:“是啊,栗子饼这么好吃,大家肯定都没吃过。”
    李青鹤问:“成本贵吗?”
    叶柔算了算,栗子不要钱,但这外皮用的细面、猪油还有糖,哪一样都不便宜,她在心里算了下成本道:“我第一次做用了五两面粉,两大勺的猪油,还有不少糖,就做了十个,一个这么小的栗子饼成本都得有五文吧。卖得太便宜会亏本,卖得太贵怕没人要。”
    “娘,这么好吃,怎么会没人要呢?我们下次去交手帕的时候,带几个给王掌柜尝尝,他有钱,吃过的东西多,他要是觉得好吃,肯定有人买。”李延宁道。
    叶柔犹豫:“真要送吗?点心铺里那么多精致的点心,他会看上咱们这栗子饼吗?”
    “宁儿说的不错。王掌柜是个和蔼的,以后也是你的固定合作者,送几个栗子饼搞好关系也不错。王掌柜觉得好吃,那说明能卖,若是觉得跟点心铺子不能比,也能说是自家做的,送他尝尝鲜,反正亏不了多少。”李青鹤道。
    “那好吧,我这两天再改改配方。”
    “娘,你做的很好吃,王掌柜一定会喜欢的。”李延宁鼓励叶柔,主要是景和镇的人别说用栗子做馅料,就是知道栗子能吃的都少。
    第一次出现栗子饼,味道新颖别致,口感绵软细腻,还是甜口的,女人和孩子肯定会喜欢。
    到时候送几个给姑姑和严婶子,有她们做宣传,肯定能赚上一笔。这么一想,得赶紧上山多捡一些栗子回来。毕竟栗子是有季节性的,现在已经要过季了。
    吃过午饭,李青鹤和叶明再去山上砍一些好木头回来晒,李延宁和叶柔去捡栗子。
    回来后,太阳已经西沉,姜氏已经做好饭在等着了。
    吃完饭,借着最后一点夕阳光,姜氏和李延宁在剥栗子毛刺外壳,叶柔给牡丹手帕收尾。叶明帮李青鹤刨木头外壳。
    直到月上树梢,几人才回去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李青鹤开始在院子里做木活,叶明进山里打猎。
    姜氏收拾好家里的家禽和地里的菜,便过来帮叶柔浇菜。李延宁一直在帮姜氏打下手。
    叶柔才有时间赶紧绣手帕。她要绣完,留出时间琢磨栗子饼的配方。
    院子里,李青鹤在做木活,叶柔在绣手帕,李延宁和姜氏忙着给菜除草、施肥。一家子祥和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