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朝会
作者:刘家银   大唐:自爆穿越,宰相爹盼我成龙最新章节     
    “臣接旨。”杜荷躬身行了一礼,便退到了一边。
    “岭东郡,朕欲让长孙冲去领兵,房遗直去当突狎利稽的副手,掌管岭东郡的政务。”李世民接着开口道。
    有了杜荷在前面挡着,这两个官职也没那么显眼,没人站出来谏言。
    “既然诸位无异义,那么长孙冲任岭东郡郡守,房遗直任岭东郡长史。”
    “臣接旨,多谢陛下。”两人站了出来,行了一礼,就站到了一边。
    “程处默、李德謇、尉迟宝林、秦怀玉出来接旨。”李世民又说道。
    四人站了出来。
    “你四人跟随杜荷征战靺羯有功,如今凯旋,李德謇官升半级,任亲勋翊卫队正,封为致果校尉。”
    “多谢陛下,臣领旨。”李德謇行了一礼。
    李世民翻看了一下御案上的折子,继续说道:“程处默任司农寺司竹副监一职,尉迟宝林任诸卫左司戈,秦怀玉任诸卫右司戈。”
    “臣等接旨!”三人一拱手,退到了一边。
    李世民又喊着:“杜荷!”
    杜荷一愣,连忙起身:“臣在。”
    “你那军队如今有多少人了?”
    “大致五万三千余人。”杜荷思索了一阵,小心回答着。
    “朕不管你那大军叫啥,如今统一更名为辽东军,最高可扩编至六万人。”李世民朝着杜荷眨了眨眼。
    杜荷一喜,憋着笑意,鞠了一躬:“臣接旨。”
    李世民宣布完事情,看了一圈众臣,淡淡道:“朕说完了,你们可还有什么事要上奏吗?”
    杜荷看着李世民不停的给自己使眼色,又无奈的站了出来:“陛下,臣还有事要请奏。”
    “哦?可是封赏不满意?”李世民捏了捏嗓子,故意说着。
    “不是,臣请求陛下下令,推行府兵制,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为何?”李世民偷偷的看了一眼群臣,才轻声问着。
    杜荷从袖口摸出一个折子,打开照着念:“陛下有所不知,如今北方基本已经平定,整个北方如今有接近五十万将士囤积,粮晌乃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不妨将闲时的将士们调动起来。”
    “此举有几点好处,一是能给朝廷省下一大笔开支。”
    “二是能让将士们有事可做,避免荒废了。”
    “三是如今突厥、薛延陀、室韦、契丹、靺羯,都已经成了我大唐领土,若是将这闲置土地利用起来,未来未必不能成为我大唐的粮仓。”
    李世民斟酌了一番,转头看向众臣:“诸位觉得此法如何?”
    见众人思考的模样,杜荷出声道:“臣认为不妥。”
    众人都麻了,说好的是你,觉得不妥的还是你,不过转瞬之间都明白了,这就是杜荷和李世民商量好的,就是要改制,不过是借了杜荷之口说出来罢了。
    “哦?提出府兵制的也是你,觉得不妥的还是你,你这是弄什么幺蛾子?”李世民疑惑的看着杜荷。
    “陛下有所不知,府兵制的优点在于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可是如果发展下去,就会成为地主和豪绅的私役。”
    “臣认为可以将所有土地收回,归为朝廷所有,各地地主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并设立一定年限,避免日后尾大不掉。”
    “而且还有一点,若是采用府兵制,种出来的粮食,一成留于各州府,剩下的全部上交朝廷,再由朝廷进行统一调度为妙。”
    此言一出,在座的众人全都坐不住了,纷纷出声:“陛下,不可,此举……此举……此举恐怕会引起民变啊。”
    杜荷说完之后,将折子叠了起来,收入袖口之中,退到了杜如晦身边。
    “老爹,咋样,这下是不是就将众人的目光引到了陛下身上了,我这就没这么人盯着了?”
    杜如晦轻声说着:“倒是不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你是陛下推出来的,尤其是刚才你那一手将折子拿出来念,老夫没和你说这事啊,你这简直是神来一笔,神来一笔啊。”
    杜荷掩着嘴笑着:“那是,年年回长安都要出点事,避免被追杀,只能这么弄了,看看陛下怎么处理吧。”
    收回目光,父子俩都盯上了李世民,只见李世民板着脸,看着站出来的群臣说着。
    “诸卿为何认为此举不妥,朕倒是觉得这收回土地和府兵制相结合,对朝廷和对大唐皆是一件幸事啊。”
    一个小官员说着:“陛下,那土地都已经卖给了当地百姓,若是收回,到了一定年限再收钱,这不是逼的百姓活不下去了吗?”
    李世民反问道:“此言差矣,若是将买卖土地的银钱按税收的比例返还,然后再每隔五年收一次租金,那土地还是土地,还能避免士绅豪强强占土地,一举多得,为何不妥?”
    “这……这……”众人顿时结巴了起来。
    李世民继续说着:“还有那买土地的钱,朕咬咬牙免他们一年的税,再之后朝廷有粮,百姓有地,那还有何不妥之处?”
    “贞观元年,关中饥,贞观二年,天下旱,朝廷粮仓空虚,如今朕就算不收粮税收,也损失不了多少,还不如借着这机会,直接出个变法。”
    “朕就不信这天下,年年都是大灾,百姓民不聊生,生活疾苦。”
    “朕南巡了一次,北巡了一次,百姓们虽日子过得不算宽裕,至少也还饿不死。”
    “若是不趁此机会改革,再遇上一次大灾,朝廷的粮仓依旧是亏空,到时候苦的都是百姓,那才是激起民变的原因。”
    “你们是不懂还是装不懂?或者是动了你们的利益了,所以全部站出来反对朕的意见?”
    说完,李世民气势一变,站起身来,走了下来,凌厉的眼神扫视着站出来的朝臣。
    “臣觉得此举利天下之百姓,陛下乃是当之无愧的为民着想啊。”魏征罕见的站了出来躬身道。
    “其余人呢?还有谁有意见可以说出来听听,朝会朝会,就是用来商讨国事的地方。”李世民收敛了气势,回到龙椅上坐着。
    “杜荷,听说你前些日子说寺庙的事,朕没记住,再说一遍。”
    杜荷心里都骂开了,这是盯着自己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