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李渊出马
作者:刘家银   大唐:自爆穿越,宰相爹盼我成龙最新章节     
    腊月二十六,江南东道,余杭。
    李世民走在前,杜如晦跟在身后。
    “克明,你说,打东瀛是从辽东入海好还是从这余杭出发好?我大唐沿海的百姓们可没少受那倭寇的侵扰。”
    杜如晦让身后几个跟随的侍从将舆图拿到前方,看了半天。
    “陛下,如今荷儿在辽东,臣觉得不如从高句丽或者那新罗出发,相对而言要更近一些,也要更方便些。”
    李世民哈哈大笑:“和朕想到一起去了,不过朕细细思索过,打东瀛不难,如果那些倭寇知道自己后方被一锅端了,只怕会狗急跳墙,我大唐沿海百姓日子更加不安生。”
    “陛下所言极是。”杜如晦挠了挠头,“可惜了玄龄没在此,不然定会有个解决法子。”
    “你家那臭小子应该有办法,不过如今坐镇在辽东,一纸调令给弄来江南,怕是那些草原人就没人能压得住了。”
    杜如晦一瞬间冷汗就从额头渗出,李世民拍了拍他肩膀,宽慰道:“你这身子够虚的了,等着回长安,叫御医去给你补一补。”
    说完,挥了挥手,侍从和小太监们都立在原地,李世民朝前走了十几步,杜如晦连忙跟上。
    “克明,你我君臣二人多年,不必事事恐慌,如今这大唐此般也不错,至少我和高明不会对你家那臭小子下手,日后,百年之后,你我二人皆是一捧黄土,管他作甚?!”
    杜如晦擦了擦汗,不敢多说话。
    李世民摆了摆手,意兴阑珊道:“罢了罢了,朕坐上这皇位之后,你们都变了,有啥话都不敢直说了,朕还是怀念那时你和玄龄在秦王府门口大骂的时候。”
    李世民站在原地,眺望着远方的海平面:“这余杭还是冷了些,还有几日过年,一会启程吧,看看今年过年能不能赶到岭南道,听闻那边冬日也不会太冷。”
    “还有一件事,如今你家小女也出生了,等着过完年,将你家大小子安排到剑南道任职吧,他不是说想到疾苦之地看看那民生吗?”
    杜如晦连忙拱手道谢,不过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自己俩儿子,一个到了东北,一个到了西南,距离长安都数千里远,日后见面的日子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摇了摇头,跟着李世民快步走着,上了马车,只见一乳娘抱着一如玉雕琢的熟睡婴儿,不停的晃悠着,看到杜如晦的一瞬间,刚想行礼,却被轻声打断。“妙颜还在睡着,小点声。”
    杜崔氏靠在车厢上熟睡,杜如晦轻轻地将她身上的毯子向上拉了一下,盖好后坐在了一边。
    马车缓缓行驶,朝着南方继续走着,杜如晦透过车窗帘子看着远处,本想提笔写下一封书信,奈何马车太过于颠簸,只能作罢。
    朝堂上,时隔两年没有主政的李渊又重回江湖,看着满堂文武,没一个是自己心腹,不由得心里一酸。
    缓了好一会,才问道:“李二呢?好好地一个皇帝,说跑就跑了?都没留个人主政吗?”
    长孙无忌硬着头皮站了出来:“禀太上皇,本来是留了太子李承乾主政的。”
    “那高明人呢?”李渊皱着眉头问着。
    “跑了,目前还不知去向,多半是追着陛下去了……”魏征站出身来,面色铁青,“臣要弹劾,弹劾陛下与太子殿下……”
    李渊可不惯着魏征:“你弹劾等着李二回来再弹劾,跟我弹有啥用?你们一个个的都是李二的人,真指望你们打李二板子?朕倒是愿意看到,你们可敢下手?”
    朝臣一个个皆是闭口不言,李渊又问道:“那青雀呢?嫡长子不在,嫡次子也不在?”
    “禀太上皇,皇子李泰被陛下带走了……”
    李渊大怒,直接将御案给掀了,朝臣连忙朝着两边避让。
    只听李渊大骂道:“逼我退位的也是那逆子,将这朝廷扔到一边的也是那逆子,瞅瞅那逆子生了个什么玩意,跟他爹一个模样。”
    说完,又一指众朝臣:“还有你们一群废物,瞅瞅你们跟了个什么人,年庆都办不了?皇帝不在太子不在把太上皇都搬出来了,你们是真行,一个个的都是废物!”
    说完,一脚将龙椅踢翻,走到朝臣中间,先是站在长孙无忌身前,背着手,死盯着长孙无忌。
    这一瞬间,长孙无忌汗毛都立了起来。
    “长孙晟就生了你这么个玩意,真是给长孙家丢脸,连皇上都看不住,还宰相呢?还重臣呢?就这?呸……”
    说完,就朝着魏征走去,长孙无忌悄悄地擦了一下额头的唾沫,有些幸灾乐祸的看着魏征。
    “你就是魏征?曾经大郎的心腹?”
    魏征挺立着身子,不卑不亢的回到:“正是在下。”
    谁料李渊一拳头照着魏征的脸就挥了上去,边打边骂:“叛主的玩意,朕要是李二,一刀砍了你拉倒,留着干啥,看着恶心。”
    打了一会,魏征蜷缩在地上,李渊一脚踢在了魏征的屁股上,接着朝着房玄龄走了过去。
    长孙无忌忍着笑,继续盯着,躺在地上的魏征,一边哎呦哎呦的叫着,一边将眼睛露了出来,偷偷看着房玄龄。
    “你就是那房乔房玄龄?”
    房玄龄这会都想跑了,也不知道昨天脑子怎么就抽了,几人商议之下,竟都同意把李渊请出来,这请出来的哪是太上皇啊,怎么见人就骂几句啊,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问你话呢,你就是房玄龄是吧!”李渊没好气的看着面前像个小鸡崽子一般颤抖的人。
    “是……臣乃……”没等说完话,李渊一把拍在了房玄龄的肩膀上,“你不错,朕听说那日逼宫乃是你一手策划的,等着啥时候要反了李二,提前和朕说一声,朕好好活着,看看热闹。”
    “啊?”房玄龄还一脸懵,李渊说完就朝着后面走了去,长孙无忌和魏征顿时心里不平衡了,为啥到自己这就是打又是骂的,就他房玄龄受夸奖了。
    一早上,除了寥寥几人,其余皆是被李渊骂了一遍,回到正中间,李渊长出一口气,整个人神清气爽,舒坦多了。
    看着翻到的御案和龙椅,李渊一皱眉:“就这么上朝?啊?桌子椅子都不会摆?!说你们都是废物还真是抬举你们了。”
    几个朝臣连忙走上前去,将桌椅摆好,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太极殿。
    李渊坐在龙椅上,有些怀念的在御案上摸了摸,才正色道:“说吧,将朕请出来是啥事?没事就退朝。”
    太极殿内众人纷纷对视了一圈,却无一人敢上前。
    李渊见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都不说话是吧,行,朕帮你们说,是不是李二跑了,没人主政了?是不是想让朕再当皇帝?朕告诉你们,门都没有,当皇帝?谁爱当谁当去,老子不伺候了!”
    “太上皇息怒,臣等并无此意。”长孙无忌率先走了出来,拱了拱手。
    李渊瞥了一眼长孙无忌:“那你叫朕来干啥?”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身后众人,轻声道:“这不是快过年了吗?还请太上皇主持年庆事宜。”
    “年庆?不是还有几日吗?到时候再办便是,急什么?”
    长孙无忌苦笑一声:“太上皇,如今的国库啊,您也清楚……”
    李渊眉头一挑:“哦?连办个年庆的银钱都没有了?李二这两年这么废物吗??”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陛下在位的两年,商税田税皆有所减免,又加上接连的天灾,国库早已亏空,如今……哎。”
    李渊沉默了片刻,开口问道:“年庆需要多少银钱?”
    长孙无忌拱了拱手:“最少三十万贯。”
    “三十万贯??!!”李渊揉了揉脑袋:“朕在位时,年庆不过十万贯,怎地到了李二这就三十万贯了?”
    长孙无忌苦笑一声:“太上皇,如今的长安城,可不是您在位时的长安城了,这两年陛下广开商路,将商税降低,吸引来了无数商人,如今的长安城,可谓是寸土寸金,举办年庆的规格自然不能降低了。”
    李渊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户部还有多少钱?”
    长孙无忌轻声道:“不足二十万贯。”
    李渊猛地站起身子,朝着长孙无忌走去,伸手揪着长孙无忌的衣领:“不足二十万贯?你们这群废物,这两年都干啥了?李二呢?李二跑哪去了?”
    长孙无忌被李渊揪着衣领,也不敢反抗,只能任由李渊骂着。
    李渊骂了一会,才松开手,坐回了龙椅上,喘着粗气:“朕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年庆之前,必须将三十万贯送到户部。”
    说着,拍了拍胸膛,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重臣,缓缓开口:“否则弄死你们。”
    众朝臣连忙拱手应是,李渊摆了摆手:“退朝吧。”
    说完,便转身朝着后殿走去,众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面露难色。
    长孙无忌轻叹一声:“诸位,如今该如何是好?”
    房玄龄叹了一口气:“如何是好?也没啥办法了,只能大家看看筹集一下,还有几日时间,应该够了。”
    长孙无忌咬着牙,恶狠狠地说道:“都是杜荷那臭小子,若不是贩盐那银钱都被他弄去了,何至于此?”
    程咬金站出来说道:“我程府愿出三万两银子,多的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