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问心和推理
作者:木星残骸   从被炼成僵尸开始最新章节     
    “滴、滴滴滴——滴滴——”
    姜钟坐在电台前,仔细接收着电报。
    等通讯结束之后,就拿出一本《西游记》翻译起来,没多久,就得到了千鹤道长和九叔的对话信息。
    九叔知道飞僵出世之后,只劝千鹤最近就留在茅山,哪儿也别去,“前番张天师召集天下道门议事,希望大家同心协力诛杀妖邪,但青城、武当等派就表示不愿意干预这件事,最后闹了个不欢而散。”
    千鹤不能理解,“难道就放任僵尸祸乱人间吗?”
    “大家都自身难保啊……”九叔无不感慨的说:“天师府遭了两次大难,洞天里的真人们唯恐避之不及,怎么肯出来趟这浑水?也就张玄师真人看不过去,要亲自出山捉那妖龙,可结果呢?现在这世道,谁入劫谁死。”
    千鹤愤愤道:“那些真人们就忍心看着道统断绝吗?”
    沉默片刻,九叔涩声道:“师弟,你不知道,北边的出马堂口,都被杀的七零八落了……”
    千鹤听的浑身发冷,“他们不是号称四梁八柱十二堂吗?”
    “支离破碎。人道大兴,仙……”九叔欲言又止,终究还是一叹,“师弟,就听为兄的吧。”
    “那……”
    千鹤问,“要不要提醒一下天师府,他们可能还不知道那是飞僵。”
    “有理。”
    九叔一听,当即就要去准备圆光术。
    “师兄!”
    千鹤叫住九叔,犹豫道:“我曾经立下誓言……”
    ……
    道门竟然混的这么惨?
    姜钟放下电报,思绪万千。
    虽然僵尸跟道门天生就是死对头,可目前的情况还是让他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联想到巫师世界也在尽量割裂自己和外界的联系,姜钟似乎隐约明白了什么,但那道灵光却一闪而逝。
    “元颖。”
    姜钟叫了一声。
    院子里正在拿着筷子玩投壶的敬元颖听到动静,提着裙摆小跑过来。
    “郎君,怎么了?”
    姜钟看了看她手中的一把筷子,忍不住摇摇头。
    这丫头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都只有十四五岁,据她说是得自许敬宗家的丫鬟兰苕的,但离奇的是,她并不是鬼,而是类似镜灵一样,白天也可以出来,身体与常人无异,甚至还有体温的存在。
    至于那面铜镜,更是来历非凡。
    这些日子姜钟让人找到了不少古籍资料,再加上敬元颖口述的镜子功能,已经基本弄清楚了。
    《轩辕本纪》有言:“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月用之,此镜之始也。”
    说是黄帝在见了西王母之后铸造了镜子,从此天下就有了镜子这种东西。而春秋战国的音乐大佬师旷有个神仙朋友,叫王子乔。
    当王子乔还是太子的时候,师旷曾经去拜访过他,询问道德等等,后来王子乔就骑着白鹤飞升了。
    王子乔成仙之后去见师旷,向他透露了黄帝造十二面镜子的“秘方”,然后师旷就造了十二面盗版的镜子。
    皆以日月为大小之差,第一面镜子是一月一日铸造,第二面是二月二日铸造,依次排列。
    姜钟得到的就是第七面——心镜。
    具有照出人之本心的功能,比如姜钟去照,上面就会显示出他前世的模样,而不是现在的这具魔躯。如果照得久了,还会显示出更多的东西,无形无质,更像一种情绪,或者说理想、向往和深埋内心的渴望。
    而这,就是人们会被敬元颖迷惑的原因——谁会不爱自己所向往的东西呢?那甚至不是爱,而是一种渴望和疯狂。
    在看过镜子里自己的渴望之后,姜钟不得不承认,这镜子是有点本事的,要不然根本不可能照出一些这世界上还没诞生的概念,这也让他第一次彻底的认清了自己——一个彻头彻尾的冷血的僵尸。
    他不相信所有以集体为名的概念,激昂的文字、挣扎的文明、伟大的胸怀,什么着书立说,惠及万民;什么英雄大义、理想家国通通都要靠边站。
    他只相信力量和自己。
    其实,对于智人这一依靠想象的共同体团结社会才活下来的伪社会物种来说,这种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在掘起文明的根系,但他不在乎。
    总有人会费尽心思去建设,去发扬,细心的浇水施肥,春种秋收,教化万民……耗尽一生,甚至耗尽几代人、十几代人……
    姜钟不想那么辛苦,他只要自己不再承受枯荣衰败,不用饱尝轮回之苦。
    毕竟,时间是一切成就的土壤,有了足够的时间,才能够去不急不缓地去实现一切可能。
    跟敬元颖聊了聊大劫的事儿,发现这丫头懂得也不多,于是只能从历史上着手。
    姜钟把古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都写在纸上,逐条联系起来,一个清晰的脉络就被梳理出来。
    14-16世纪时,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所以出现了文艺复兴。而在17世纪末,巫师们号称厌倦了与麻瓜的持续冲突,因此制定了《保密法》。
    联想到1927年农民攻占天师府,不难看出其中饱含的深意。
    人们自主意识觉醒,自然要打破世家门阀等旧有的食利阶层。
    只是巫师界在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时候,完成了与世俗的彻底割裂,成功将自己隐藏起来,避免了成为如天师府一般的下场。
    这么一对比,所谓的“大劫”就浮出水面了。
    工业革命并不是驱逐神权的关键,关键是文艺复苏导致的民智开化,这一过程,西方用去了三四百年时间才完成。
    那神州的民智是什么时候开化的呢?
    姜钟往西南方向望去,目光似乎透过了千山万水,心中若有所觉。
    对于神权来说,大劫恐怕早就开始了。
    因为祂们的供奉越来越少,祂们的信仰者都找到了新的方向。
    由此看来,这一次的大劫是人劫,而且不同于以前的皇朝更迭,这是一次彻彻底底的翻天覆地,整个旧世界都会被砸的粉碎,而后废墟中会长出一个璀璨的、充满盎然生机的煌煌大世。
    原来,这才叫信则有,不信则无……
    “郎君?”
    敬元颖见姜钟嘴角似乎带出一丝笑意,“是想到什么高兴的事了吗?”
    姜钟回过神来,拿起桌上的纸撕碎,有些纠结的说:“高兴,也不高兴。”
    “喜忧参半?因为大劫的事情吗?”
    敬元颖问道。
    姜钟站起身,收拾桌上的电台,放进袖囊里,“本来是好事来着,可惜咱这一次站到了四万万人的对立面,以后的路,可是如履薄冰啊。”
    一边说着,一边把东西都收好,然后拿起铜镜,示意敬元颖进来,“走吧,去做点正确的事。”
    敬元颖虽然听不懂,但还是顺从的回到了镜子中。
    姜钟将之放进袖囊,踏步出门,辨了辨方向,就腾空而起,只听一声昂然大响,他已经钻入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