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重逢故友
作者:兆每   重生:我的投机岁月最新章节     
    飞机降落在莫斯科。一下飞机,老朋友亚丽科夫早已等候多时。看见李庆,亚丽科夫挥舞着手中的接机牌。
    李庆一眼认出,觉得既亲切又无奈。原来,仍是上次那个接机牌,上面仍是那歪歪扭扭的“欢迎,赵!”。
    “我说你这脸皮也太厚了,怎么又拿着这个?”李庆无奈笑道。
    亚丽科夫却满脸自信:“嘿,我这字只是在你眼里难看罢了。你看看周围,有比我写得好看的汉字接机牌吗?”
    李庆环顾四周,果然如亚丽科夫所说。如果说亚丽科夫的字是歪斜,那别人的简直是纵横交错,如蟹行乱涂。
    “好吧好吧,你是汉字界的一股清流。”李庆笑着应和。
    亚丽科夫闻言更显得意。老朋友间无需过多客套,亚丽科夫便带着李庆直奔附近的餐馆,当然,还是那辆破旧的小车。
    “求你了,换辆车吧。”李庆在颠簸的车上抱怨,骨头都要散了。
    亚丽科夫苦笑:“朋友,我也想换啊,可是换不起啊!”
    李庆听后颇感意外。
    在抵达前,他已经详尽地研究了苏联当前的汽车市场状况。
    即使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购买新车也并非昂贵之事。
    更不用说像别列兹尼基这样拥有大型汽车制造厂的城市,价格更是亲民。
    察觉到李庆脸上诧异的神色,亚历克夫立刻洞察了他的想法:
    “你想说现在苏联动不动就能买到便宜车,对吧?”
    “正是如此。”
    李庆轻轻点头。
    亚历克夫见状,无奈地摇摇头:
    “车辆确实便宜,但燃油费用高昂啊!我这辆旧车虽然破,但胜在省油。
    那些新车的确便宜,可惜耗油量大得惊人!
    我并非买不起车,只是负担不起油费罢了!”
    听到亚历克夫的解释,李庆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稍作停顿,李庆突然感到有些不对劲,却又难以言表。
    沉思片刻,他终于领悟:
    “不对呀,你们不是天然气和石油的富饶之地吗?油价怎么会特别高呢?”
    在他的记忆中,天然气和石油是苏联对抗国际制裁的利器,时常以减少天然气供应和提升油价作为回应。
    亚历克夫闻言,略显惊讶地瞥了李庆一眼,显然没料到他对苏联的了解如此深入。
    然后,他解释道:
    “没错,石油资源丰富,可都被那些寡头当作商品出口换取外汇,真正供给国内的微乎其微!”
    说到这里,亚历克夫忍不住咬牙切齿。
    李庆听到这个解释,心中大致有数了。
    苏联动辄亡国,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这些寡头的贪婪。
    不过,这些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石油作为国家战略资源,李庆深知自己无从插手。
    至少现在的他,无能为力。
    两人边用餐边聊着别列兹尼基的种种情况。
    渐渐地,李庆对这座小城有了更深的认识。
    别列兹尼基位于苏联中西部,虽称小城,实际地域不小,坐落在达拉平原,矿产资源极其丰富。
    而他要去的目的地,严格来说并非别列兹尼基,而是紧邻城市的达拉镇。
    达拉镇之所以位于城市之外,是因为镇上的居民全是达拉汽车厂的工人及其家属。
    换句话说,达拉汽车厂的建立孕育了一座完整的城镇!
    达拉汽车厂主要生产专用于长途运输的达拉品牌货车,且几年前的产量相当可观!
    然而,由于建厂时间较晚,未曾涉足军用车制造,加上和平年代,大众更关注沃尔沃之类的轿车品牌。
    因此,达拉货车的知名度一直不高。
    然而,这并不降低它的本质价值。
    \"依我看,你的选择去贝利亚兹尼基无比正确。\"
    亚历克说着,抿了一口烈酒,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意。
    \"哦,何出此言?\"
    李清询问。
    亚历克又挑起一片牛肉,塞入口中,咀嚼着含糊不清地回答:
    \"众所周知,苏联的汽车满大街都是,价格低廉得如同路边的野草。
    所以,每日都有成群结队的人涌向沃尔沃的工厂购车。
    正因如此,最近车价飙升,从当初用日常用品就能交换,到现在非黄金这类硬通货不可。\"
    李清听后,内心微微一震。
    果然,自己的想法并非独一无二,已有他人捷足先登。
    不过,李清并未感到恐慌。
    毕竟,亚历克描述的是莫斯科的情景。
    李清问:
    \"那贝利亚兹尼基目前状况如何?\"
    亚历克闻言,弹了一下手指,神采飞扬地说:
    \"这正是我想告诉你的!达拉汽车厂位于那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几乎没人知晓,更别提去买汽车了!我今早刚给我老同学打了电话,听说他们那儿连基本的生活补给都快撑不住了!\"
    看着亚历克的兴奋模样,李清有些失神:
    \"我说,你真的是苏联人吗?怎么一副乐见其乱的样子?\"
    李清忍不住看向亚历克。
    不料,亚历克认真地回答:
    \"当然是,而且我这不是幸灾乐祸。
    你想,虽然肖洛霍夫他们快要饿肚子了,但你不就准备立刻送物资过去了吗!这笔生意,我们都能获利,肖洛霍夫他们也能解决吃饭问题,多好的双赢局面!\"
    肖洛霍夫,就是亚历克在贝利亚兹尼基的副厂长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