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集见鬼
作者:南山跳跳虎   明末之定都上海最新章节     
    崇祯十二年三月十六,陕西省汉中府略阳县铜钱坝
    华阳集团别墅区
    中餐是在小宾馆吃的。
    张肇伦的儿子张铭来了,王启年在这里办了一桌酒席,毕竟是亲戚,招待一下是人之常情。
    按说这样的家长里短,原本是不会去打扰蓝采和的 。
    但李铭是奉命而来,知府赵维章让他押送一批物资过来,交给华阳集团做实验,还要出报告。而这些东西,却是无人能识,所以只好去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的蓝道长请来喝酒。
    果然,蓝采和一到,便指着桌子上的一滩东西哈哈大笑起来。
    张肇伦问:“蓝道长果然认识这些?佩服佩服!”
    蓝采和笑道:
    “嗐,这不就是红薯和玉米嘛!
    你们是从哪里弄来的?
    我看都长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落座以后,张铭报告了原委。
    原来这甘薯和玉麦,乃是徐阁老早些年从南方带到北直隶,在天津试种成功之后,上书朝廷,请求在全大明推广。
    但此后一直未曾施行。
    近几年山西陕西河南一带气候变化无常,寒灾,旱灾,蝗灾不断,皇帝陛下就想起徐阁老推荐的甘薯和玉麦来了,这些东西据说耐旱且产量高,虽不是主食却足以果腹,于是内阁便分拨种子到各省,要求各地推广种植。”
    蓝采和问:“徐阁老就是徐光启吗?“
    张肇伦叹道:
    “是啊,徐阁老可是一心为民,可惜他老人家前几年就不在了。“
    “哦?徐阁老已经去世了?“
    张肇伦点头:“是啊,早四五年就不在了。“
    徐光启在后世知名度很高,蓝采和自然是知道的,上海的徐家汇就是因他而得名。
    据说徐光启是古代中国少有的高官科学家,不但对于数学,几何,枪炮,农学,天文地理这些都有研究,而且还是内阁高官。
    这样的人让蓝采和很感兴趣,只可惜老爷子已经去世了。
    蓝采和觉得这事儿实在是难以置信,又问张铭:
    “你说这些玉米和红薯就是朝廷分拨到陕西的种子?”
    张铭点头道:
    “是,是布政司衙门分拨过来的。
    其实去年也有,只是去年的数量少,直接都给了南郑县。
    但是南郑拿了却发不下去,最后都堆在仓库里发霉腐烂坏掉了。“
    “没人要?
    红薯玉米没人要?”
    蓝采和有些不信,很是不解。
    张肇伦笑着解释道:
    “种子发不下去,道理很简单。
    一个原因是农民不认识,不会种,害怕种不好没有收成,
    反而耽误了农时,地里来不及再种别的东西。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到处都有大片的抛荒土地无人耕种,
    若是农民有余力的话,肯定要去开荒种小麦或者水稻,
    哪有人愿意种植这些杂粮?
    今年布政司下拨的数量更多,两三个月了,还在仓库里面堆着,
    府衙正愁无法向布政司交代呢。
    知府大人见华阳集团善于耕作,便将这些东西送过来,
    交代年底前一定要提交一份种植报告,也算了结了这项公务。“
    这倒是意外之喜,蓝采和自然很高兴。
    只是他是南京六合人,自小在城乡结合部长大,没干过农活,对于红薯和玉米,只是吃过,但感情不深。
    反正都交给肖老三去试种也就是了。
    蓝采和知道,红薯和玉米这些东西,原产于南美洲,传到大明朝应该还不久。
    他最想要的,其实是西红柿炒鸡蛋,炸土豆条,还有咖啡,还有辣椒,哦对,还有橡胶,对于造车,非常重要。
    在这个时代,南美洲应该是西班牙的地盘,只是,去哪里才能找到西班牙人呢?
    正在吃喝,小橘子突然上气不接下气地闯了进来,话也不说,直接上前就拉蓝采和走。
    蓝采和一把甩开她的手:
    “别闹别闹!
    我还没吃饱呢。“
    小橘子一手撑在膝盖上,大口喘着气,一手指着外面:
    “快!快!去看!
    我抓了个鬼!”
    蓝采和笑道:
    “那就牵来杀了吃。”
    小橘子又来拉他:
    “真的,我不骗你!
    长着红毛绿眼睛!
    准保吓死你!“
    蓝采和跟着小橘子到抓捕现场一看,只见一个人形妖怪被罩在渔网里,又被一群女警察死死按在地上,不能动弹。
    蓝采和小心翼翼地凑近了一看,不禁大吃一惊。
    哪是什么妖魔鬼怪?就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而已。
    看他四十来岁,也穿着灰布长袍。
    汉中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会有外国人呢?
    蓝采和试探问道:“hello,where are you from?”
    那个外国人也没有想到,会有人用英语和他打招呼,转头看时,见是一个道士打扮的人,身材比他还高大,并且白净,完全不像大明人。
    他用流利的汉语说:“我叫方得望,很高兴认识你。“
    蓝采和吃惊了:
    “哎呦,你还会说中国话?好好好!
    请起请起,我叫蓝采和。“
    等女警察们都从方得望身上爬起来,蓝采和问:
    “请问方先生,你来汉中府是旅游还是经商还是传教啊?”
    方得望一听更加惊奇了,心想这个大明人怎么什么都懂啊:
    “我是耶稣会的传教士,过来汉中府这边传教已经三四年了。
    你也是过来传教的吗?”
    蓝采和笑道:
    “我不传教,我在这里开矿山。”
    蓝采和请他一起去继续吃饭,方得望很干脆地同意了。
    原来这个方得望是法国人,今年四十一岁,早在八年前就奉耶稣会总部的命令到中国传教。
    他先在澳门学习了一年汉语,随后又在北京、太原等地传教。
    在山西太原传教时,他结识了一位祖籍汉中城固县的姓韩的知县。
    韩知县被方德望拉进了天主教,并介绍他到陕西传教。
    三年前,方德望翻越秦岭来到了陕南,主要在南郑、城固、洋县,沔县一带活动。
    到了小宾馆,王启年他们已经散席走了,蓝采和害怕浪费,就让小青把盘子里的剩饭剩菜都倒进一个大盆子,热一下端给方得望吃。
    没想到方得望也不讲究,吃得很是香甜。
    原来这家伙一个人来到陕南,每天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传教事业却进行得很不顺利。
    原因是他一直未能打入知识阶层,平常接触的贫苦农民认为方得望不能为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所以并不接受他的说教。
    如今偶遇的蓝采和,明显是个读书人,对于天主教也不排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两个人各怀鬼胎,所以相谈甚欢,很快就达成了合作。
    方得望致信各地传教士,帮助蓝采和与西班牙人取得直接联系,并协助双方尽快形成商业往来。
    作为回报,蓝采和则要为方得望捐助一座教堂,地址由方得望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