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
作者:夜雨听荷   穿书不可怕,凭自己改掉炮灰命最新章节     
    这边庄稼长势良好,秋闱的成绩也出来了,田润泽考中了乡试的第三名,欧阳华居然也吊着车尾上了榜。
    多少人奋斗一辈子也未必能中举,二人刚及冠便成了举人老爷,是可喜可贺的大事。
    大喜事上礼不可废,翁晓晓送了欧阳华一款新造型的玩具战船,田润泽那边就实际一些,只送了六十两银子。
    过了重阳佳节,二人便结伴进京了。
    欧阳华能中举已经喜出望外,进士是不敢想的,他只是借机出去游玩一番。
    田润泽的未来都在科举之路上,好名次令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对家里给定下的亲事已经浑不在意。
    ......
    “崔尚书,对于杨将军的奏请,兵部怎么看?”
    崔铭站出队列,心里还在不住地盘算着皇帝的用意,用兵之事问兵部自然是合情合理,但是,他总觉得皇帝有言外之意。
    西北的战报还没有到呢!
    “杨小将军驱除蛮夷,扬我大秦国威,居功甚伟。只是久战之师,上下疲惫,还是休整一下再奔赴西北才稳妥。更何况,要调拨十万漠北军,不是个小事情,还要挑选一个合适的人选去接管才是。”
    皇帝点了点头,这理由冠冕堂皇,没有半点破绽!
    “西北还没有战报传来吗?”
    有没有的,皇上您比谁都清楚!即便没有战报,您也有锦衣卫的耳目,消息比谁都灵通。但这些话都只能在心中腹诽,站在朝堂上的人精们没一个会说、也没一个敢说心里话。
    “回圣上,兵部暂时未收到西北战报。”
    老侯爷不敌拓王,这是不争的事实,西北战场需要杨朔去驰援,但是,如今杨家三位大将在军中,太多了!
    斟酌片刻,皇帝缓缓开口说道:“杨将军不顾自身安危甘愿奔赴西北,他的奏请,朕准了。但是,调拨军队前必须先安排好诸多事宜,兵部拟个章程出来,军机事宜,加急办理。”
    “臣,遵旨。”崔铭起身回队列。
    “诸位爱卿,可还有要奏报的?”
    “臣,有本要奏。”
    皇帝抬眼打量下户部侍郎,不耐烦地问道,“褚爱卿,何事?”
    “陛下,今夏江南水灾祸患三省十四个县,这些地方秋粮几近绝产,今年的税赋艰难,估计也就能达到往年的一半。”
    管钱的告诉自己收入减少,这怎么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消息,“你们户部拟个条陈出来,不管怎么筹措,西北的军需不能短缺。”
    褚进匍匐在地,“陛下,臣等已经算过多次,无论怎么调派,还是短缺了五十万两,没有这五十万,西北将士的棉衣都不能保证了。”
    一股邪火暗然而生,皇帝使劲拍了一下御案。
    君上发威,皆是臣下无能,一众大臣在褚进的身后跪了下去,齐声请罪。
    请罪就能治罪吗?自然不能!
    任何时候都不能让众位股肱大臣跟自己离心离德,尤其在眼下。
    先皇在位时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他自登基以来,萧规曹随,勤勤恳恳,不敢说是明君,却从未做过一件任意妄为的事情。
    除了勤勉,他也想有所作为,可削藩受阻,兄弟谋反,今年又是灾祸连连,国库空虚。坐在这至高的位子上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没有一日是畅快的。
    可他才是正统,是君命天授的帝王。
    乱臣贼子的拓王算什么!一个庶子也敢与他争锋,死后连皇陵都不配入。
    伸手摸了摸御案上印玺,环视一周,才缓缓开口说道:“都起来吧。皇家相国寺暂停翻修,后宫用度缩减一半,除了大的节庆,宫中暂停各类宴席,这些开支直接裁掉,不用拨给内务府了。”
    “圣上仁慈。”
    “陛下贤德。”
    仁慈?
    贤德?
    我缩减了用度,你们也得出出血。
    “朕已尽心尽力,剩下的就靠各位想想办法了。”
    “臣愚钝,还请陛下给指条明路。”最后筹钱的差事还是要落到他头上,皇上说的那些杂七杂八,节俭下来也不过几万两,剩下的缺口怎么办?
    总不能为了公事,把一众同僚都得罪光吧。
    为了这身官衣,即便是得罪人,也要有圣旨在那里才能办到啊!他此刻很羡慕即将告老还乡的老尚书,本来这事儿该他担着的,一句身体不好,便躲开了。
    他若想顺利接任尚书一职,必须把这差事办好,起码得让皇上满意。
    “先回去拟个条陈,我再御批,退朝吧。”皇帝说完就起身离开了。
    众位大臣起身,略带同情地看了眼还在地上跪着的褚进,脚步却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
    ......
    远处的青山依然郁郁葱葱,但山顶已被秋霜染上了淡淡的红晕,如诗如画。
    茂县的庄子也种了晚稻,茶山上只有养殖的一些鸡鸭算是出产,猪、羊要到年底才能出栏,收入不算大,勉强维持着。
    莲房已经采收,还在晾晒中;莲叶随时可采,鲜叶、干叶都已经卖了一些钱;藕节要到十月采挖。
    “庄子上无闲人,更没有因为受灾饿死人,都是托了东家的洪福。”韩东心悦诚服地恭维道。
    洪灾来临时,韩东有力地组织了村民们避险,跟周正配合的也不错。庄子的安宁,有他的一份功劳。
    对他的表现,翁晓晓还是很满意的。“老庄头身子可还好?”
    “我爹身子骨还行,不过到底年岁大了,逃难时闪了下腰,如今行走有些不便。”
    翁晓晓点点头,“老人不容易,好好养着吧,田地上的事情就靠你了,务必颗粒归仓。”
    这边庄子比较独立,跟周围村民相离较远,有粮食也不怕被人盯上,但是安全无虞。
    韩东拱手,“是,这些保命的粮食可不敢糟蹋半点。”
    “莲藕的销路去探过没有?”
    周正上前,“派人去县城问过,也只有两三家大餐馆收。”
    “知道了,我会让裴钧留意扬州的销路。”
    饥寒交迫,灾荒年的冬天可不好过!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