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太极殿前,新皇继位大殿正式开启。但不知为何,这一日...长安城内,满城寂静,百姓不出。硕大的太极宫之内,格外压抑。还是曾经李承乾继位的样子,唯独没有曾今的气象。
“新皇入场!!!——————”
伴随着这一宣传,李治身着黄袍在一众礼官的随同下,走在十里红毯之上。在左右百官、禁军的目视下,一步一步朝着太极殿前的丹陛行去。数万人的大殿外,寂静的可怕。
而上方高居龙椅的郑丽婉,则是兴致缺缺,一如既往的依靠在龙椅右侧。半晌后,李治踩着丹陛,来到太极殿之前。
郑丽婉挥了挥手,一旁的长孙宝庆将承载了和田玉玺的红托盘呈递上前。李治看着面前这个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玉玺,久久不语...而在场的,也没有任何一人催促他。
“咚————咚————咚————————”
突然,天际之上一阵混沌钟声长鸣!众人纷纷翘首,看向那风卷残云的天空。
“吟——————”
一声久违但却令众人无不熟悉的龙吟传来,漆黑靓丽的长龙、赤红威严的龙眸。万米宗龙,盘踞宫城上空。而那无尽的旋涡当中,一道熟悉的人影缓缓落下...
“东宫五军!!恭迎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瞬间,三万北衙禁军纷纷齐齐下跪,高声呐喊,呼唤着那苍穹之上,他们的效忠半生的皇帝!
郑丽婉也展露欢颜,一瞥一笑一如春风得意、星河璀璨。郑丽婉自那龙椅起身,而李承乾也徐徐落下,最终伫立在郑丽婉面前。
李承乾挂着温和的笑容,朝着郑丽婉伸出大手:“丽婉,我来接你了。”
郑丽婉脸上挂着此生难有的盛世欢颜,细步上前抓住了李承乾的手。两手相握,再无分离。刹那间,郑丽婉全身青光闪烁...片刻后,郑丽婉以昔日李承乾自那云间初遇之相,以面世人。
高髻覆金瑶,四尺青丝落。皓齿蛾眉妆,螓首若玉霞。璎珞三千珠,墨赤六窈窕。雍雅俱仙姿,慵倦遮精眸。
郑丽婉声如悦耳轻灵、略显慵懒:“夫君。”
李承乾挂着温柔的笑意,点头回应:“夫人。”
李承乾转身看向下方一个个熟悉的人们...夫妇二人,携手与共。下一刻,群臣上下,万千众人,无不纷纷下跪行礼。
“臣(末将)等参见圣上!!!参见圣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后万安万安!!!万万安!!!!————————————”
李承乾始终挂着和煦的笑意,看向那三万北衙禁军的众人...
“朕曾说过,护承明朝安然,他日我等再会。如今,时日已到。诸位五军的兄弟们,可愿再随朕之左右?”
李承乾声自九霄而来,洞彻世间生灵。
“我等愿意!!!——————————生当为皇效死!!!——————————死亦护皇长眠!!!——————————吾主所至!!!————————生死相随!!!————————————”
三万北衙禁军,纷纷高声回应,声色之间尽显亢奋激动之意,其声势惊天动地。那上万炙热的斗志,满怀憧憬的目光,无不彰显着他们对李承乾的忠君之心!
李承乾的左手伸出,黑玉国玺出现,散发着阵阵红光!下一刻,三万北衙禁军将士们,纷纷起身,昂首挺胸目视他们效忠的帝后所在。他们被一阵红光包裹,片刻红光消逝...他们以天兵神将之姿,展现世人!
“吾皇万岁!!!————————万岁!!!————————”
三万神将齐齐挥舞手中兵刃,高声呐喊,九天之上回响不断。
“啾啾——啾啾——————”
天空之上,一架黑金龙辇在六匹乌黑天马的带领下,跃下人间,伫立于天空之中。李承乾与郑丽婉徐徐升空,落入龙辇之上,夫妇二人结伴落座。
“啾啾——啾啾——————”
天马凌空扬蹄,随即拉着龙辇朝着九天飞驰归去。
“起驾!!!————————”
三万天兵齐声高喝,下一刻人皆一跃,数万匹雪白天马乍现,带着三万天兵腾空而起,踏空而行,追着那龙辇而去。
“朕先行矣,诸君慢行。”
龙辇飞入那天际旋涡之中后,李承乾留下了这一句离别之言。三万天兵也紧随其后,消失在了那旋涡之中。最终,方才的天地异象,缓缓退散而去...当一切结束后,唯一的改变无非是郑丽婉、三万北衙禁军的消失,其余的...依旧如此。
承明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大唐承明皇后于禅位大典同平祖同离人世重归九霄。尊号:东唐天后、太初玄女;谥号:圣文明正皇后。
平祖圣文明正皇后郑氏讳丽婉,豫州荥阳人,唐承明礼部尚书仁基之独女,隋朝骠骑大将军郑权之孙。少幼多才,谓奇女矣。识大体、通古今、晓利弊、明进退。东罗正德皇后曰:女曹操之才!平祖催妆诗曰:朝夕华浓垂金枝,明媚洒照入妆台。瑶池芙蓉徐徐现,金镜衬得仙缘来。
年十二于胡国公府初逢平祖,慧眼识得平祖一为同道,同平祖辩论而激平祖。武德九年麟德殿,寻平祖面太宗文德顺圣皇后而无胆怯,豪掷‘人虽多,不及他。万千眼,纵一人。’获群臣瞩目,诱以阳谋掌以平祖少年!太宗曰:‘此双无成,千夫所指。’太宗遂下聘,平祖少幼顽劣抗婚,逃至高祖大安宫城。文德顺圣皇后曰:‘解铃还须系铃人。’太宗领圣后至大安宫,初见高祖而显大度得体,获高祖认同。高祖曰:‘朕唯以丫头为朕之嫡孙正室。’高祖亲领入驻大安宫,伴平祖左右。平祖再施脱壳之计,离宫就学业为由,伏于翼国公府邸。太宗遂令圣后擒得少夫,圣后转以高祖所处,获高祖欣然应允,以全天家无隙。圣后擒夫,谓以高祖、太宗、母后、卫国公等由,迫使平祖就范。自此,平祖服认圣后。
平祖少年多顽,为圣后所改。一日沉迷,苏醒蜕变,现帝王姿,成高明志。圣后自以十二入宫,随文德顺圣皇后之侧,入驻东宫,虽无太子妃之名,却已行得东宫正宫之位。平祖年十五,同圣后祭庙以册成人大礼,后遂以成婚。
平祖圣后成人,高祖亲至,颁以太子印玺、太子妃印玺。平祖上告天道,以己阳寿反哺慈母,未料平祖阳寿有缺,难达不惑之年。幸得圣后献助,以己身阳寿以补文德顺圣皇后、平祖之阳寿。天道以证,天地以鉴,钦点夫妇,生死与共。
婚期至,文德顺圣皇后允其自裁大婚,谕令内侍省、六尚局从其令。婚至,圣后年二十,着凤簪、披赤金!太宗准其行承天门街,南衙休假一日,见者皆赏!平祖却扇诗曰:聪敏巧凝霜,雍容覆时瑶。大雅明余私,云台缘方来。平祖圣后大婚,天下豪杰相聚,高祖亲至,以敬平祖四师。
圣后少时以己内辅皇室,以慰高祖、太宗之隙。圣后多重皇室,内饰隔阂,外顺诸臣。圣后才貌无双;容色绝姝,当世莫及;才持平祖,智高平祖;善明人性不输平祖丝毫,若为男儿当为平祖并肩之肱!然圣后人性淡漠,无以凡尘烟火之气。皆为平祖入世,终为平祖脱尘。
平祖理政咸阳往后,圣后掌其东宫事务。平祖创以市场产业经济理论,圣后无师自通以至炉火纯青。承明经纶绝世之就,半数当为圣后之功。平祖少年主外,内事辅策皆以圣后以出。太宗特授从一迁以特等,位平皇后、太子,超群正一以上,彰其贤明淑德。圣后少为太子妃,掌东宫内外,申办盐铁司、火器监、商会事务。权重之高,古今未有!享高祖之立、太宗之可、文德顺圣之育。贞观一朝,无有轻视者。
东罗正德皇后初临长安,时遇吐谷浑、突厥来犯,平祖受制,太宗遂见,图以皇嗣,不欢以散。情势危急,圣后出见东罗正德皇后,允其愿,解困境,踌躇三十万石军资。此举,引太宗、文德顺圣皆大怒,圣后曰:予其亦可随性而还。平祖明悟,遂同圣后此举。东罗正德皇后虽年长圣后有三,却非圣后才智之敌。平祖醒悟,褪以凡心七分,生平唯圣后、东罗正德皇后二妻。故,东罗正德皇后得以为平祖后苑唯二,亦为圣后之功。
及贞观十四年,平祖携圣后继位。平祖授圣后:委决策之权,驳非议之策,理臣民之声,掌皇室之规。圣后予群臣曰:念及先辈,言尽于此。顾忌新君,止步于此。诸卿,愿常在此。
承明之始,平祖变革强国,执其乾坤独断。唯以圣后常在,以辅、督、察、制以平祖。圣后掌行大内诸事,殿中、内侍、秘书三省;火器、盐铁二司;军区后勤、对外贸易;九寺五监。户部从其令,以避平祖奇策。古今凤印,未有此般。承明一朝,虽以皇权独断乾纲,实为帝后共治,二圣同治。
圣后行事无偏无倚,秉以中庸。非平祖所托,无以多理。一生无子,然亦无可动摇。承明治世,文官无有逆者,皆以从者。概因平祖杜文抑武,颁以吏治考核多于文官苛责,唯以圣后可庇。且圣后为高祖所择钦定,文德顺圣皇后之育。太宗、平祖皆无以可制,唯以圣后自束。
圣后虽无后嗣,然善于平祖东罗正德皇后之子。东罗正德皇后非常于国都,德志为圣后所育。允德志出入南衙,引承明群才以授,从侧辅导,成德志少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圣后视德志若己出,德志敬以甚亲。东罗正德皇后曰:圣后无愧德志嫡母,当为德志其母上。
平祖遣军西征西域诸国,诸国无不退避。一年克定西域以还,酿以赤字三百余万。平祖遂请圣后相助,圣后变卖私产助以四百万,增百万以本土水利。承明六年,圣后代平祖巡视西域六道。辟以宝石贸易,纳以皇室私产。圣后在位,独断皇室府库,庇以户部度支,制以平祖。
承明七年,外无忧患,平祖察朝堂之患。遂以南巡离宫,遣三省六部访西藏南北两道,实则施以惩戒。平祖离宫,中央都督府尤以惊恐,大都督苏定方联刑部、御史台半月六百里加急,以定军区无恙。圣后晓平祖意,遣礼部尚书仁基往高句丽旧地。后引皇子德志入局,令德志、萨珊波斯王朝公主沙赫尔巴努同行西藏,以挽百官之危。承明立朝,唯此一劫,幸得圣后相助,百官方才逃的一劫。平祖苛责文官,常以严苛以束。平祖整顿之策,同为肃清之为。承明文官六万,武官将士四十余万虎狼,无有可抵平祖之镇者,唯圣后一人尔。
承明九年平祖驾崩,平祖委政圣后。圣后受平祖托,掌行承明一年安然。却如昔日所言,圣后此间人世,为平祖而来,自随平祖而去。圣后执政承明十年,稳基业、定国威,可谓延承明一朝最终余晖。圣后灭林邑,后令破阵、舰队赴东西,以固西域汉化大业。遣皇子德志入新罗,承继新罗大统。圣后过后,无人可担承明之伟业,大唐伟业终化镜中水月。
圣后于承明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传位高宗,遂辞别凡尘,随平祖归去九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