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找外援
作者:赵清樾   清穿之娘娘她是东北滴最新章节     
    长宁更不放心了:“这回让谁去?冲破这包围可不是闹着玩的,我阿玛年迈,手上功夫不弱,勉强能冲出去,现如今可能有担此重任之人?而且,乌珠穆沁那边的事……也不好让其他人知晓……”
    胤禛没有说话,苏培盛从外面猫腰进来:“主子爷,皇上召见。”
    长宁担心地拉住他的手,胤禛给她掖了掖被子:“别想太多伤神,我让孩子们不要过来扰了你休息,他们也担心得很,不如让瑚图里来陪你?”
    胤禛话音刚落,瑚图里,弘晏和弘昭就冲了进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弘晏:“阿玛!我愿意去!我身量小,趁着夜色偷偷潜出去,不会有多少人发现的!”
    胤禛皱了皱眉,长宁一惊:“弘晏!别胡说八道!怎么轮的上你?”
    弘昭和瑚图里也主动请缨,都是同一套说辞,还拿自己昨天杀了几个叛军当理由,说自己有这个能力。
    长宁头一回这么生气地喝斥:“这是军情大事!不是你们小孩子过家家,不要以为这非常简单,只需要一腔蛮力就行了!延误了军情,这成千上万的人马都要因此葬送了!你们身处皇家,这些事也知道不少,怎么还如此莽撞!”
    看到长宁生了这么大气,孩子们也不敢再嚷嚷,胤禛生怕她气坏了身子,还是个孕妇呢!
    “让她们端来一碗鸡汤,你一天没吃东西了,补补气血。孩子们都大了,别骂他们,我先去皇阿玛那里,有什么事回来再说。”
    胤禛临走之前拍了拍孩子们的脑袋,让他们别那么垂头丧气的。
    瑚图里看到长宁直运气,也知道额娘是担心自己,身子还不舒服,赶紧给额娘递过垫子,让她靠着:“额娘,我们错了,您别气了。”
    长宁叹了口气,让孩子们坐自己旁边,好生劝告:“额娘知道,你们想为父分忧,为国分忧。可是这件事没那么简单的,不说刀光剑影有多么危险,只说若不能及时找来外援,行宫被叛军攻破,你们可能想到后果?”
    三个孩子面面相觑。
    长宁不管孩子们的想法,直接把最坏的结果说了:“若是叛军攻破了,我们都要死。皇上会被夺位,富察氏一族满门抄斩,额娘和弟弟们都是刀下亡魂,成千上万个宫女太监士兵都会埋葬在此处。江山易主,从来都是血流成河。你们真的能担起责任吗?”
    其实长宁心里也清楚,孟古青假死还成了乌珠穆沁首领一事,绝对不能被心怀不轨之人知晓,若要旁人去,总有风险。
    可是他们手上能信得过的人实在太少了。更别说此去搬兵,寻常兵士是不够资格的,一定要一个身份尊贵的人才行。
    不然何以富察博德尔六十高龄还要亲自出征?
    弘晏武功不错,身份也够,又确实没有成年人那么显眼,更别说孟古青还和他相熟。若是派他去,算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长宁必须把这个严重性跟他说清楚,这关系着大清的江山和许许多多人的性命,绝对不能儿戏!
    而另外一边也在激烈争吵。
    十四最是热血莽撞,披着盔甲几乎立刻就要杀出门去,还是十三死死拽住他,才让他没有冲昏头脑。
    “皇阿玛,儿臣请战!”看着十四威风凛凛,毫不怯场的模样,康熙没有说话。
    他的身子越来越虚弱了,此刻眼睛却是亮得骇人。
    “这事,查清楚了吗?真的和太子无关?”
    听到皇上的问话,三阿哥上前一步回答:“回皇阿玛,儿臣去看过太子了,他不承认。”
    康熙的脸上露出一种古怪的神情:“你可查到老八跑出去的时候,确定没联络他?”
    几位随行身边的皇阿哥都不敢言语。
    刚才义愤填膺的十四也不说话了,饶是他头脑简单,也听出来不对劲的地方了。
    明明是八哥和索额图造反,怎么皇阿玛总是盯着太子不放啊?
    就因为索额图是太子的舅公?
    胤禛胸中像是闷着口气一样,为何皇阿玛总是逮着太子呢?现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破局啊!
    他上前一步,声音铿锵:“皇阿玛,若要破解此时困局,喀喇河屯和固安驻军尚有有一段距离,富察大人临危受命,也并不一定有足够的把握。儿臣有一想法。”
    “说。”康熙靠在椅子上,神色不明。
    “蒙古各部落前几日已经撤退,如今我们孤立无援,不过木兰围场地势广阔,若是能有就近部落骁勇善战的骑兵赶来,想来更有几分把握。”
    十三已经知晓胤禛的布局,上前顺水推舟,想要助他成事:“皇阿玛,儿臣觉得四哥此言有理。”
    如今跟着来的皇阿哥,老八早就跑了,太子早在失火之时就被康熙圈禁起来了,只有三四五,十三十四,一共五位阿哥在此。
    三阿哥虽然向来和胤禛不太对付,不过此时也没出言反驳。五阿哥面色复杂,外面是老八造反,但是老九向来跟在他屁股后面,怎么劝都不听,如今他更是没法说话。
    康熙略加思索,开口问:“你想去哪个蒙古部落?”
    胤禛弯腰拱手:“若是论就近兵力强壮,儿臣认为,可去乌珠穆沁。”
    康熙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打量着面前这个已经颇具城府的儿子。
    胤禛低着头,心也在狂跳,皇阿玛现在这个时候已经不能以常理来论了,他真的不知道能不能成事。
    好在康熙没让他等太久:“去办吧。”
    “儿臣遵旨。”
    胤禛松了口气,好在皇阿玛答应了。
    等到儿子们都散去了,梁九功扶着康熙慢慢坐回床榻上,又将烛火熄灭了半数,现在康熙的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了,更加适应昏暗的环境。
    “九功,太子他,还是不承认谋逆吗?”
    哪怕梁九功常年伺候皇帝,如今也是双膝一软,直接跪地磕头:“回万岁,太子一直没有松口。”
    “嗯。”
    康熙躺下了,映着这昏暗的烛火,想起自己的那个梦,那个一直萦绕在心头,挥散不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