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勋章
作者:落叶凋谢   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     
    李瑄与李隆基一起攀谈超过两个时辰。
    下方有不少文武大臣在不经意间观察着玉案前,他们看到李隆基时而凑近李瑄,时而向李瑄举杯,时而点头,时而抚掌,时而慎重,时而大笑,时而拍案……
    虽多重情绪融不断变化,但文武大臣能看出李隆基是高兴的,与李瑄相谈甚欢。
    而李瑄则是侃侃而谈,风度翩然,他除了拱手和举杯饮酒以外,没有其他失礼的地方。
    仿佛九龄风度再现。
    而了解李瑄的人都知道,李瑄从不会硬刚圣人,说一些不符合圣人心意的话。
    这些是李瑄多有被诟病的地方,有人称李瑄和李林甫一样“媚上”。
    也有人知道李瑄“曲中求算”,是真正的智者。
    看似是一场简单的欢迎宴,一次攀谈,却加重李瑄的入相之势。
    以前大臣们总觉得李瑄年龄是硬伤。
    当功绩圆满后,许多人发现自己会下意识忽略李瑄的年龄。
    李林甫在整个宴会上,心事重重。
    他与李瑄的下属南霁云、哥舒翰等人饮酒的时候,这些人都只是逢场作戏,寒暄几句。
    四镇的将领,都知道李瑄和李林甫不对付,现李瑄是四镇节度使,于情于理,都不能与李林甫走得太近。
    李林甫知道,李瑄拜相恐怕难以阻止,就看李隆基什么时候下达诏书,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
    他真正的敌人就要来了,以前李瑄在边塞时,就一直让他狼狈。
    等成为宰相,一定会想方设法挤兑他。
    他再也无法像天宝三载以前一样把持朝政。
    大势从他身边流走,玩弄权术的时候感觉力不从心。
    另一个无比担心的人是裴宽。
    自天宝元年以来,中书省的长吏中书令被改为右相,门下省的长吏侍中被改为左相。
    李隆基再也没有任第三宰相的念想。似乎在李隆基心中,右相与左相商议国事就已足够。
    裴宽虽然是正派,但宰相的位置他还没干多久。
    而花萼相辉楼二楼的角落里,尺带珠丹、象雄王、吐谷浑小王等人,小腿都坐麻了。
    他们只希望宴会早点结束,此时已经是下午。
    一众人各怀心思,而宴会也终于落幕。
    离席的时候,李瑄还和李隆基坐在一起。
    若非李瑄刚从陇右回来,他定邀请李瑄到兴庆宫玩耍。
    在监礼官宣布宴散以后,众臣使节行礼,李隆基从幕后离开。
    尺带珠丹这才如释重负,他们在禁军的“护卫”下,前往为他们准备的院落。
    又有不少大臣靠上来,向李瑄行礼。
    或许他们就要见证历史。
    李瑄在回礼的时候,已经在想这些大臣的身份,出身。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将来追随他,有着志同道合的政治理念呢?
    落魄的士族,寒窗苦读的平民进士。
    像张九龄那样,一介寒衣,依靠自己考取功名,或者有抱负的人不在少数。
    门荫入仕的权贵,太容易得到地位,多有纸醉金迷。
    他们沉醉在欢乐中,不可自拔。
    李瑄向南霁云、李光弼、哥舒翰等点了点头,让他们先离开。
    朝廷已经给他们安排住所,回去后只需要等待明日上朝即可。
    出花萼相辉楼的时候,陪伴在李瑄身旁的不是李林甫和裴宽,而是李瑄的熟人夫蒙灵察。
    他的位置被高仙芝替代后,在长安以怀化大将军的散官待命,虽还有安西副都护的职事,但他已经无法再管理安西的军政事务。
    “天水王横扫吐蕃,擒拿吐蕃赞普,而我只能在朝堂内……”
    夫蒙灵察苦笑一声。
    上次与李瑄一别,他风光无限的入安西,没想到却以如此落寞的方式退场。
    他镇守河西,知道吐蕃的强大。
    可李瑄先击回纥,后战吐蕃,几乎打得吐蕃灭国。
    同为将领,他知道李瑄所作所为的困难,所以心中对李瑄甚为佩服。
    “夫蒙将军还有如此高的地位,国家若有需要,夫蒙将军还可为帅!”
    李瑄安抚夫蒙灵察一句。
    他也挺同情夫蒙灵察的。
    入安西后,夫蒙灵察发现高仙芝这个人才。
    他对高仙芝非常器重,一路提拔,从于阗使、焉耆镇守使,到安西副都护,再到安西都知兵马使,成为安西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
    可以说没有夫蒙灵察的推荐,高仙芝就无法被李隆基知晓。
    夫蒙灵察是成名已久的猛将,斩突骑施莫贺达干,威震一时。
    相比起来,高仙芝名不见经传。
    而高仙芝去平定小勃律,也是夫蒙灵察推荐的。
    不然李隆基不可能将诏书绕过没犯错误的主帅,传达给副帅。
    但高仙芝灭小勃律后,并未通知夫蒙灵察,而是派人先一步向长安告捷。
    回去以后,夫蒙灵察暴怒,指着高仙芝的鼻子骂狼心狗肺,边骂还边质问。但高仙芝出于愧疚,不敢反驳,只能赔罪。
    监军边令诚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将夫蒙灵察告到李隆基那里,说高仙芝立下大功,身为主帅的夫蒙灵察却不加善待,如果高仙芝忧愁而死,谁会为朝廷卖命呢?
    边令诚一直以贪得无厌,睚眦必报而出名。
    李隆基听到边令诚的密奏后,当即将夫蒙灵察革职调回长安,任高仙芝为鸿胪卿、安西四镇节度使。
    李瑄可以设身处地的想,如果他手下的安思顺、高秀岩,敢不经过他的手就上奏圣人,看李瑄整不整他们就完事了。
    因为这代表着一个主帅在军中的威严。
    “借天水王吉言!”
    夫蒙灵察一拱手,他戎马半生,又是胡人的身份,在朝堂上格格不入。
    “夫蒙将军常在西域,我对西域颇感兴趣,以后要叨扰夫蒙将军,了解一些西域之事。”
    李瑄向夫蒙灵察说出主要目的。
    夫蒙灵察在安西从军二十多年,又有两年安西节度使的经历,对安西了如指掌。
    李瑄想从夫蒙灵察这里了解一些西域军事,以及西域的诸多民族关系。
    治理西域,最应处理的就是西域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汉人和胡人矛盾。
    李瑄亲自问询,夫蒙灵察自然不会拒绝。
    能与李瑄交谈上,可以增加他在朝堂上的地位。
    两人谈聊间,出兴庆宫,互礼离开。
    这里已经有一队金吾卫护卫李瑄,免遭刺客。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即便李瑄有强大的武力,但总有不要命的人,会铤而走险取李瑄性命。
    用天下豪强的话来说,李瑄死,天下安。
    哪怕是没有横行乡里的大族,也不喜李瑄。
    因为他们也兼并土地,只是他们的手段合法,他们认为李瑄破坏规矩,害怕李瑄杀红眼,把他们一起宰了。
    李瑄准备上马离开的时候,林招隐小跑出门通知李瑄:“圣人在道政坊赐天水王宅院一座,作为天水郡王府,里面奴婢数十人,良马二十匹,马车五辆,其余用具一应俱全。此为房契,您先收下。”
    “多谢林常侍。”
    李瑄接过房契。
    这样的小事,刚才李隆基未告知他。
    道政坊就在兴庆宫南面,与兴庆宫一街之隔。
    身为王爵,在长安有一宅院,也是必然的。
    哪怕他不经常在宅院里住,也得有一座象征着身份的王府。
    李瑄没有去他的王府,而是直接回平康坊。
    李霅一如既往地在门前迎接李瑄。
    李瑄相拜,李霅不肯接受。因为李瑄现在的地位非同凡响。
    进入宋国公府,李适之紧紧地握住李瑄的手,短短一两句问候,就知道彼此的心情。
    因为麒麟儿,李适之是王公权贵人人都羡慕的对象。
    大唐最大的敌人吐蕃臣服,七郎功成名就。
    李适之是希望李瑄留在长安。
    在他心中,宰相之位,是臣子的最终目的。
    而李林甫为相十几年,让李适之知道一个人可以长时间待在相位上。
    李瑄的五兄李琅已经成婚,可惜李瑄正忙于战事,无法恭贺。
    李适之让李琅带着妻子杜氏,来拜见李瑄。
    同时,李适之暗示李瑄,现家中只剩下七郎未成家。
    功成名就,娶妻是头等大事。
    这段时间为李瑄说媒的人,都快要把门坎踏破了。郡王妃的位置,还是李瑄这样文武双全的少年英雄,家族攀上关系,必然飞黄腾达。
    大唐贵族女子奔放,娶妻要慎重,其家族不得过骄。
    李瑄比较中意与他见过三次的裴灵溪。
    她好像在长安,可以请她到家里做客。
    李瑄向李适之承诺,会尽快结婚,寻找心仪的人。
    作为一个要干大事的人,拥有子嗣还是很重要的。
    听到李瑄的话,李适之很开心。
    子女膝下承欢,儿孙满堂,这是李适之期望的。
    李玉莹还想让李瑄讲《西游记》,话接上回。
    但李瑄忘讲在哪了。
    算了,不讲了……
    夜晚,李瑄与李适之又促膝长谈。
    只是这次不谈国事,只道往事。
    李适之知道李瑄有自己的想法,他好好养老,默默支持李瑄就行了,不能扰乱李瑄的思维。
    “七郎及冠,未有表字。及冠礼没有太多讲究,不知七郎的表字是自取还是何如?”
    父子品茶至晚,李适之向李瑄提起表字之事。
    “有劳父亲为孩儿取一个表字。”
    这个时代文人、贵族多有表字,只是有许多人不以表字传。
    李瑄地位太高,表字很可能用不上。
    因为不论是文人和官吏,都不会称他的表字,而是用官职、爵位。
    这会导致他的表字,很难传开。
    名字可以乱取,表字却不能胡乱取,所以李瑄不想在表字上下功夫。
    将来若是宰相,更不敢称呼他的名和字。
    “去年冬天长安流传对七郎不利的歌谣,多是以七郎名字‘瑄’做文章。瑄是顶级的玉,七郎锋芒太盛为父觉得为七郎起一个意思相反的字较好。”
    “璞为未成玉的石头,也有纯朴之意。就叫子璞如何?”
    李适之向李瑄说道。
    “一切听父亲的。”
    李瑄觉得无所谓,表字叫什么都行。
    确立表字后,李适之以后和老友交谈的时候,就会传出去。
    将近子时,李瑄送李适之回屋休息。
    李瑄并未立刻睡下,而是在灯烛下,书写字帖,困倦以后,方才入睡。
    ……
    翌日,兴庆殿。
    “卿等随天水王全歼吐蕃,鹰扬国威,诸将军功,以卿等为首,朕亲自授予英雄勋章,望卿等继续尽职尽责,为国效力……”
    安思顺、高仙芝、程圭、李光弼、王难得、哥舒翰、李朱师、南霁云。
    八位将领站在兴庆殿上,由李隆基亲自授予英雄勋章。
    纯金打造的勋章,雕刻着猛虎,栩栩如生。
    寓意着每一名将领,是虎将,是英雄。
    在群臣的注视下,他们满身荣光。
    “臣拜谢陛下……”
    当李隆基将英雄徽章挂在他们臂膀以后,八位大将一起下拜。
    “卿等平身!”
    李隆基认为这些将领会誓死效忠他,非常满意。
    此时,高力士取出诏书,在台上宣布对八位将领的封赏。
    “封安思顺为右千牛卫大将领,授上护军,封渭源县男,其他官职不变……赏黄金百两,绢千匹,金器十件……”
    “迁南霁云为右武卫大将军,授上护军,封华亭县男,其他官职不变……赏黄金百两,绢五百匹,漆器二十件……”
    ……
    诏书宣读完毕,南霁云、哥舒翰等八人再谢。
    其中,南霁云本就是大将军,只是变为右武卫大将军。
    加上南霁云,共有四人被封为大将军,其他四位皆是禁军将军标榜身份。
    所有大将都封有爵位,虽只是最低的男爵,但在当前,已属富贵。
    “天水王统帅大军,以极小的代价,全歼吐蕃三十三万大军,擒拿吐蕃赞普、诸附属王,功绩自古罕见。玉麟勋章,正是为天水王准备……”
    李隆基从宦官捧着的锦盒中,取出一枚玉质勋章。
    勋章是由宫廷第一玉匠雕刻,麒麟活灵活现,似要跃出一般。
    和其他勋章不同,英雄勋章和玉麟勋章的另一面,雕着获得者的主要官职,勋爵,姓名。
    河西陇右河东朔方四镇节度上柱国天水郡王李瑄。
    旁边还有小字,天宝三载八月三日授。
    很明显,这些小字是确定日期以后,刚刻下的。
    李隆基亲自将玉麟勋章,挂在李瑄的臂膀上。
    最顶级的美玉,凝聚着最厚重的气势,不说武将,就是文臣也十分羡慕。
    有大臣小声私语,如果按照李瑄的功绩,来定位玉麟勋章,恐怕以后没人能获得。
    “臣拜谢陛下!”
    李瑄向李隆基拜谢。
    他提出的勋章制度,却获得最高的勋章。
    只要这勋章制度,不被李隆基玩坏,绝对可以增加边军士气。
    但在“君轻爵位,人觊贵宠”的风气下,李隆基为了面子和虚荣心,以后很可能会授予更多的玉麟勋章。
    勋章授予完毕后,众人退回座位上。
    开始日常的朝参。
    在左右相将中书门下的事务汇报以后,李隆基特意向李瑄询问青海、柏海、九曲、洮阳、积石五郡的发展计划。
    “启奏陛下,新开拓五郡,面积数千里。然当今五郡除了军队,大部分为胡人。只有迁徙汉人,开垦荒地,才为长久之计……”
    “臣建议迁河南、河北等诸郡县难民和无地、少地的百姓,到五郡耕耘。如此,不下十年。青海、九曲五郡就会如汉代开拓的河西四郡一样,永远扎根在华夏,此为无量之功……”
    “不过迁移百姓时要准备妥当,粮食、帐篷,最好在春天时迁移。”
    “为吸引百姓背井离乡,朝廷要许诺每家每户到陇右后,可得多少地,以每邻共用耕牛一头,每户分母羊两只。农具、基本生活用具,朝廷分发。发动河陇边军,砍伐树木,开凿砖石等等,都要有清晰明确的要求。”
    “数千里迁移,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悲剧,所以当列为国家大事!”
    李瑄出班向李隆基禀告道。
    为河陇迁移百姓,是他入朝堂要做的大事。
    哪怕是盛世,天下间依然会有不少难民。
    他们因为天灾人祸,无地无房,有的被豪强吸取,有的依旧吃草根,啃树皮,四处流亡。
    李隆基也知道土地兼并下的惨烈,他在开元二十四年下诏《听逃户归首敕》:“黎甿无业,户籍无人,忍辱负重,迁居他乡,仆役领取俸禄,苟且偷生”。
    让地方的官吏放百姓迁居他乡,苟且偷生。
    可一道诏书,并没有止住土地兼并,反而更加激烈。
    同时,由于开元后期李隆基贪图享乐,很多事情都被地方官员欺上瞒下,以为难民已经变少。
    不论哪个朝代都会出现大量难民,街头都会有乞丐,这无法杜绝。
    李瑄的话音一落,朝堂上一片哗然。
    李瑄的话其实是非常公道公正的,但让许多大臣不满。
    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
    如果李瑄把他们,和他们亲族的佃户给弄走,谁给他们种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望他们的子嗣去耕种吗?
    地再好,如果无人种,将来必重归荒地。
    看李瑄的架势,怕是要迁几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