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拜为上将,左龙武卫大将军
作者:落叶凋谢   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     
    第112章 拜为上将,左龙武卫大将军
    “以后左相与老夫在圣人举办的宴上相熟即可。”
    李适之不在乎韦坚是否承情。
    如果韦坚有心,有的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最近圣人应该会提出封李瑄为上将的事宜。
    就看韦坚如何去做了。
    有李适之的提醒,韦坚恭敬告退。
    他现在是宰相,比之前更有顾虑。
    七月初的朝堂上,李隆基终于就李瑄晋升为节度使而议事。
    朝会日常结束后,李隆基主动提及:“宋国公致仕后,兵部尚书之位空缺。朕准备将陇右节度使召回长安,任其雄职,诸位觉得如何?”
    此言一出,一部分臣子惊诧。将皇甫惟明调回来任兵部尚书,谁来接替陇右节度使的位置?不回是让年仅十七岁的李瑄继任吧?
    还有一些亲近李隆基的官吏心如明镜,他们知道李隆基一直想让李瑄上位,帮他开疆扩土。
    此举用意不言自明。
    “陛下英明!”
    对于皇甫惟明当兵部尚书这一点,没有人反驳。
    韦坚带头向李隆基拜道。
    “皇甫将军离开后,陇右节度使空缺,朕心仪副使李将军继任大使、支度大使、营田大使。统筹陇右军,面对日益强盛的吐蕃。”
    这一次,李隆基说话更加强势,仿佛认定李瑄该继任节度大使。
    “启禀陛下,李将军虽军功显著,但年纪尚轻,不应该直控大军,否则恐有遗患。”
    一名监察御史起身向李隆基劝谏。
    “启禀陛下,自高祖、太宗建立国家以来,从未有过十七岁为上将的例子,这不符合制度。”
    礼部侍郎也出列拜道。
    “启禀陛下,虽李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未验证指挥多军的能力,如此轻易统帅大军,恐酿成差错。”
    “启禀陛下,李将军在军旅,应熟悉诸军,增加阅历,联合致胜后,再统领大军。”
    “启禀陛下,李将军现不足以权以大军,应选经验丰富者,充当大使。”
    “启禀陛下,现在任李将军大权,无异于拔苗助长……”
    ……
    片刻时间,就有数十名文武大臣出来劝谏李隆基收回成命。
    像是商量好一样!
    大唐皇帝虽有力排众议的例子,但大多时候,都会听从大臣们的建议,特别是如现在一般,这么多人出来反对,看起来还有止不住的趋势。
    在李隆基脸色变化的时候,韦坚起身到案前拜道:“启禀陛下,臣认为李将军军功已足,且谋略勇武俱全,文学才能皆在,能胜任一军。李将军的功绩传遍天下,无人不服,聪明的人,都应该像陛下一样,去认可李将军。那些阻挠李将军为将者,像是在阻挠军功一样。”
    韦坚一番话杀人诛心,斥责那些臣子阻挠军计。
    这些人都和他不对付,八成是被李林甫授意。
    韦坚很希望皇甫惟明能调任兵部尚书,来帮他缓解朝堂上李林甫的压力。
    韦坚话音落,又有几名臣子站出来,支持李隆基的英明决定。
    “右相,你是否认可李将军权以军事?”
    脸色好不少的李隆基向李林甫问。
    只要右相与左相意见统一,就可以实施此诏令。
    “启禀陛下,臣也认为李将军之才,堪比卫霍,足以胜任陇右节度使之职。陛下慧眼如炬,使其权事,理所应当。但臣担心李瑄升职如此之快,到二十岁时,就无官可封,无爵可赐。这是臣唯一的顾虑。”
    李林甫来到案前,表面上赞成李瑄任职陇右节度使,实际上用心歹毒。
    一个人无官可封,无爵可赐的时候,金银珠宝能满足其需求吗?
    这不就是暗指玄武门吗?
    李隆基眉头一皱,右相说得在理,如果李瑄连连大破吐蕃,该给什么封赏。
    更何况他还要用李瑄去西域给接连向东扩张的大食一个教训。
    “退朝!”
    韦坚还想反驳一句的时候,李隆基吩咐退朝。
    李林甫的话,成功调动李隆基多疑的性格。
    陷入矛盾的李隆基,要再想想。
    同时,皇甫惟明的调任,也因此搁置。
    “七郎料事如神呐!”
    宋国公府,李适之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刻去拜见高力士。
    高力士现在沉迷于推广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经常回府邸。
    他请李适之入内,一番谈论后,决定答应李适之的请求。
    下午,高力士又回到兴庆宫中。
    “力士,今日不是你当值,怎么回宫了?”
    李隆基和杨玉环在龙池旁垂钓,旁边还放着加糖的冰镇西瓜。
    炎炎夏日,有西瓜的清香,让李隆基在这个夏天更加舒服。
    “老奴交待一下印刷事宜,就想回来再侍奉圣人。老奴年过花甲,也不知道还能侍奉圣人几年。”
    高力士颇为感触地说道。
    “我与力士,才是真正的共同白首啊!我也不似年轻之时,只是不知后人如何评价我。”
    李隆基回想小时候就与高力士相遇,数十年眨眼而过。
    他虽追逐长生,但心里清楚那种虚无缥缈,才想着安享晚年,他迟早会尘归尘,土归土。
    “圣人开天辟地,武功直追太宗皇帝,千古之后,后世必会追慕您的功绩。”
    高力士向李隆基说道。明明是恭维的话,听着却如真心一样。
    “还不清楚呢!力士,我想任用李七郎为上将,许多大臣反对。听右相的话后,我又觉得李瑄连连立功后,不好封赏。准备过几年再提拔他。”
    和往常一样,不顺的政事,李隆基都会与高力士谈论。
    “这个……请圣人恕老奴直言……”
    高力士欲言又止,向李隆基请求道。
    “力士与我尽可直言!”
    李隆基摆了摆手,要高力士只管说。
    “七郎虽年少,但圣人却年老。虽圣人能长命百岁。然功业之事,还是要抓紧呐!今七郎爵不过县男,勋不过轻车都尉。每一战功,逐步以爵位升迁即可。更何况七郎文采斐然,从江南行可以看出七郎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等功劳更大时,还可以召入朝中,辅佐圣人。并非一定是节度使掌权,可以先将皇甫将军调回来,让七郎知节度事,待立大功,再将其调回来,亲自授予双旌双节。”
    高力士近前,慢声慢语地向李隆基表述。
    暗指圣人立功要抓紧。已花甲之年,再等几年,那要等到什么时候,还能超过太宗皇帝吗?
    李瑄的勋与爵离最高级还差得远呢!
    而且真要平定了吐蕃,可以调到朝廷。
    朝廷可是熬人的地方,这有什么顾虑呢?
    高力士这番话是李适之告诉他的,也是顺着李隆基心思去摸。
    “三郎,你看七郎从边塞带回来的瓜果多好,以后一定让七郎带更多没见过的东西回来。”
    与此同时,杨玉环拿起一块冰凉的西瓜,放在李隆基的嘴边。
    “在内,能为我分忧者,唯有力士!”
    李隆基吃一口美人递来的西瓜,所有郁闷一扫而空。
    他险些被误导!
    “三郎,鱼上钩了……”
    杨玉环轻轻拉了拉李隆基的衣襟。
    “咻!”
    李隆基提起鱼竿,一条美丽的锦鲤挂在勾上。
    杨玉环像小女孩一样雀跃。
    李隆基笑得合不拢嘴。
    高力士也露出微笑。
    ……
    翌日,朝堂上。
    李隆基入座后,中书舍人要禀告日常事宜,却被李隆基挥手制止。
    “右相,左相!伱们拟订诏书,将皇甫将军调回长安,免去节度营田支度等使,拜兵部尚书,封临泾县子。免去李将军左千牛卫将军,都知兵马使,临洮军使。拜西平郡都督,升左龙武卫大将军,任陇右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陇右支度大使、陇右营田大使,其余官职勋爵不变。”
    李隆基开门见山,下达任命。
    这是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这就是李隆基的权势。
    副大使,知节度使。是代行大使之权,处理一切军事、赏罚、调动、任命。实为“上将”!
    “启禀陛下,臣认为李将军年龄与资历不足,需……”
    一名监察御史出列,他以为还和昨天一样,没想到他的话没说完,李隆基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打断他的话斥责道:“吐蕃如此欺我大唐,你想阻挠军功吗?来人,轰出殿外!”
    羽林卫收到命令,立刻出列,将这名监察御史挟出殿外。
    “臣失礼,请陛下饶恕!”
    那监察御史惊慌失措,他大呼的同时,看向李林甫。
    但李林甫察言观色,怎么可能理会他。
    直至监察御史被拖出殿外,诸臣心中一凛。
    李隆基现在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谁阻拦,下场就是被轰出兴庆殿,成为长安的笑柄。
    李林甫心里极度郁闷,怎么一天之间,圣人变化这么大?
    和他料想的不太一样啊!
    木已成舟,他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和韦坚一起夸赞圣人英明。
    两位宰相发话,又有监察御史被哄出去,谁也不敢再多事。
    李林甫看到看到韦坚小人得志的模样,差点忍不住打他一顿。
    更烦心的就是皇甫惟明任兵部尚书,他又多一个政敌。
    在长安各个坊市遗憾左相罢相的时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瑄拜为上将的消息,更是轰动长安。
    一个十七岁的上将,使宋国公府在失去相位后,并未落下光彩。
    少年们在内心中发出“男儿当如李将军”的呼喊。
    得知李瑄尚未婚配后,说媒的人快把宋国公府的门槛踏破,连公主们都想将女儿嫁给李瑄。
    许多人文人准备向李瑄献诗,渴望入其幕府,完成“献策建功”的愿望。
    两京真正的游侠,纷纷前往陇右,希望能在李瑄麾下建功立业。
    ……
    安乡郡,金剑山下。
    李瑄正带着亲卫随从,在金剑山下的一个上牧兼视察。
    陇右群牧副使张文俨、判官崔漴、金剑监牧、柳锡等与李瑄一起随行。
    金剑监有马七千余匹,其中优良可用战马的成年马有八百匹,它们随时可以出监,入战马序列。
    “一个月来,我视察十几牧监,为国家战马强盛而感到高兴。但我觉得战马还可以培育更好更多。我准备与栗特人通商,希望能向诸马监引更多优质西域种马,来提升河曲马的后代。”
    李瑄在金剑监的草场上,向张文俨说道。
    陇右群牧虽然一直有引进西域马,但力度还不够。
    马政是经国要政,与栗特人的交流要密切。
    河曲马虽耐力良好,挽力强大,但肢体只能算中等。
    优良的战马基因,需要一代代培养,这战场上的胜利因素。
    “居于汉地的栗特人,已不去西域。西域而来的栗特人又不好打交道。”
    张文俨向李瑄回答道。
    “我会向朝廷申请金银绢锦,向栗特人购买良马,他们追逐利益,只要黄金足够,他们会想方设法将自己国家的马匹,运往大唐。”
    李瑄深知栗特商人的德性,他们为了金银能铤而走险,不顾性命。
    他准备让柳锡与栗特人商议将良种马运到陇右的事宜。
    从马匹外形,能直观辨别马匹的优劣。
    就像李瑄的火云马,一眼看出它是宝马。
    “启禀将军,皇甫帅请你回湟水,朝廷对您有新的任命。”
    就在这时,一骑冲入金剑监向李瑄禀告。
    “具体有什么任命?”
    李瑄看此使者后,向他询问。
    使者来到李瑄身前,轻声说道:“皇甫帅将回长安任兵部尚书,圣人令您知节度事,并升任西平郡都督、左龙武卫大将军,兼支度、营田大使。”
    “好,我会立刻快马赶回去。”
    李瑄内心欣喜。
    虽不是正使,但已完全掌握陇右军,他可以游刃有余地去发挥。
    得以完成开疆扩土的目标,取悦李隆基。
    都督掌管西平郡军事、政务,对李瑄其实可有可无,主要是标榜李瑄封疆大吏的身份。
    支度使是掌管军需的使职,一般节度使都会兼任。
    左龙武卫大将军,正三品,突出李瑄的武职。
    这是北衙禁军职,比南衙更显赫。
    “我准备回湟水城,诸牧监凑一万匹优质战马,两个月内送至陇右军中,这件事由张太守拟订奏书,上禀朝廷。”
    事情关键,李瑄停止继续巡视牧监。
    由于牧监很大一部分在金城郡,所以张文俨还兼任金城太守。
    李瑄没有很过分,先要一万匹应急,保证士兵的训练。
    过段时间再索取战马。
    现在大唐牧监有大小马八十万匹,李瑄知道接下来天下战争频频,他在任期间,哪怕牧监马匹不增加,也不能让其减少。
    “遵命!”
    张文俨不好说什么,李瑄是大使,他只是副使,更何况上报朝廷,只要朝廷同意就行。
    本来李瑄还要再待一个月,他也听到李瑄拜为上将。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张文俨知道李瑄心思缜密,就算将来成为宰相,他也不会觉得奇怪。
    只是感叹于李瑄能不及弱冠,就统领千军万马。
    “以后王公官吏制度、朝廷、驿站用马,张太守可以尽批准,但边镇申请战马,必须向我禀告。”
    李瑄放给张文俨一部分权力。他只要看住其他节度使。
    节度使们隔几个月都会以战马损耗为由,向牧监要马。
    “将军,如果误了他们,会不会弹劾我们贻误军机?”张文俨担心这一点。
    “有事我来承担。”
    李瑄在朔方、陇右两地任职,当然知道军中的战马,往往比按制规定的战马多得多。即便除去私人马匹。
    缴获马虽然不用上缴牧监,但腆着脸再去要损失的显马,连李瑄都会这么干。
    所以贻误战机就是说辞,派个使者去统计一下,没有哪个节镇,甚至军城不多战马的。
    一切安排好后,李瑄准备回湟水。
    在离开前,安乡郡太守高秀岩求见李瑄。
    太守不是他想干的职位,更何况还是安乡郡这样边境太守,以至于他这段时间郁郁寡欢。
    李瑄在与他角力的时候,让他丢尽面子,这是他自不量力去挑战李瑄。
    如果棋差一招,肯定不服,但实力相差悬殊,连怨恨的勇气都没有。
    “高太守有何见教?”
    李瑄笑问高秀岩。
    那天在宴会结束后,李瑄回去后反思自己,应该给高秀岩留点面子。
    他推测历史上高秀岩是潼关大败后,投降安禄山。
    那场大败,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将士心灰意冷,也很正常。
    因潼关大败,安禄山入主长安,都以为安禄山要起飞了,投靠安禄山的将领非常多。
    未来是叛将,但高秀岩在安史之乱前勇猛非凡,不然也不会被授予户部尚书。
    “在下羞愧于当众挑战将军,事后非常后悔。将军您的盖世神力,十个高秀岩也不可企及。您能上任几天后,就在积石军大破吐蕃骑兵,这种才华十个高秀岩亦无法追赶。我真诚地向您道歉,希望您能不计前嫌!”
    身为安乡太守的高秀岩向李瑄一拜。
    陇右节度使虽节制安乡郡兵马,但李瑄没有兼任采访处置使,所以安乡太守并不是李瑄的下属。
    “高将军不必如此,实在不敢当!”
    李瑄连忙将高秀岩扶起来。
    “请您上书圣人,让我再入边军。临洮军的副使有两个名额,让我当临洮军的副使,也心甘情愿!”
    高秀岩再次向李瑄请求道。
    李瑄沉定片刻,就算将高秀岩重新举荐为临洮军大使,也不是不可以。
    但李瑄突然想到一条计策,可以利用一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