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一天,已是深秋,寒风瑟瑟。
在郡城巡狩司的一间小室中,书案前坐着的陈羽喝了一大口热茶,感觉身上暖了不少,才拿起岳介带来的三份情报,安静的看了起来。
第一份情报:福伯承认曾派人刺杀苏家人,原因和目的不详。
地二份情报:徐望文在固县暂居处遇刺身亡,正面中刀,贯穿心口,一刀毙命,武器入体后有扭动的痕迹。
随行四名护卫遭受围攻,身中数刀而亡,刺杀者至少七人,领头者为一蒙面女性。
第三份情报:铁家家主与徐家家主近几月内有过几次密谈,所谈内容不详,不过两家有可能再次合作跑商。
看完之后,他思索了片刻,拿起第三份情报,在低头沉思的岳介面前晃了晃,说道:“若是确认了铁家与徐家要合作,这两家的嫌疑就会降到最低。不过还是需要深挖一下两家是否近一年内都在忙于争斗,这次合作是否因为徐家服软,确定了这两条,才能彻底排除他们的嫌疑。”
岳介抬起头,迷茫了一瞬,才嗯了一声算是应下了,然后又开口问道:“徐望文的事你怎么看?”
“想法很多,李清澜的情报帮了大忙。”陈羽淡淡回道:“行刺者用刀的手法与刺杀苏家人一致,应该也是李万里的人做的,那个老树皮似乎很希望周雅去报复,不过他可能要失望了。”
“为何?”岳介感到疑惑。
陈羽笑了笑,说道:“苏家刺杀案的时候我给了周雅一份推论,其中说的很清楚,她活着的事情已经暴露了,所以才会被人冒充。而那个冒充的人,可能设了一个局,就是为了吸引她去报复。虽然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猜到原因,不过既然是栽赃,设局的人肯定会想方设法把罪名做实。”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现在徐望文也被一个蒙面女人杀了,周雅只要不傻,就一定会猜到,若是一怒之下跑去刺杀李万里,能不能杀死先不说,万一留下什么证据,到时候苏家人和五品监军的死,可就全部落在她和红花会的头上了。”
岳介愣了一下,沉默了半晌,才说道:“李万里如果真的成功把这盆脏水泼到红花会身上,一定会影响朝廷对红花会的诏安。”
陈羽不可置否的耸耸肩,说道:“也许吧,不过我现在担心的是,我们的时间可能不多了,从苏家的刺杀案,到我与秦婉被袭杀,再到徐望文的死,李万里最近做的这些事,太过疯狂。之前王爷用典客案提醒过我,我担心李万里已经做好了随时去死的准备,而这些疯狂的行为都是他在死之前最后的布置。”
沉默了一阵,他又说道:“接下来的调查我们必须更小心,在查到新的线索和上面那个人之前,不能再刺激李万里了。这个时候如果他也死了,我们手中大部分线索会彻底断掉,到了那时,很可能就只能指望木老哥能查到银子的线索了。”
听完这些,岳介叹了口气,说道:“长水那边一直没有消息,应该并不顺利,老东西反应太快,不仅仅是陆家的生意全停了,与之有关的可疑之人,现在都在家里喝酒吃肉,门都不出。”
“好在我们现在有了李清澜...”陈羽轻摇着脑袋,也叹了一口气,将三份情报收好,开口说道:“岳总领,苏家那边的探子全部动起来吧,我们现在必须知道,苏家二房之前与陆远山到底合作了多久,又是因为什么停止了合作。”
“我现在就去安排。”岳介起身,刚转身走了几步,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转头说道:“之前你让查西川郡谁能接手官盐生意,我查到一个有趣的事。”
“有趣?”陈羽愣了一下。
“嗯。”岳介点点头,说道:“很令人意外,昨日,黑松商会的张泽涛去了一趟麓山郡柴家,两家要结亲了,柴家要迎娶张泽涛的小女儿。”
麓山郡紧邻西川郡,位于东北方向,土地面积虽然略小一些,但是人口要比西川郡多,而柴家,则是麓山郡的大族,前朝的时候也经营过官盐生意,既有钱,也有些人脉。
不过这个世界娶亲讲究三书六聘,陈羽疑惑问道:“这张泽涛跑到麓山郡,不应该是为了嫁女儿的事吧。”
“显然不是,不合规矩,应该有其他事要谈。”
“联姻...也就是说,苏家一旦倒了,张家或者黑松商会也许能够依靠柴家,争一争西川郡的官盐生意。”说到这里,陈羽沉默了片刻,又问道:“宋子宁的身份查到了吗?”
岳介摇了摇头,回道:“很难查,宋子宁的所有过往,似乎都被抹除了一般,应该是被人动过手脚。”
陈羽轻笑一声,说道:“欲盖拟彰啊...”
......
岳介离开之后,陈羽也起身离开了小室,想着再去黑松商会楼外的茶楼中碰碰运气,说不准运气来了,就能碰上点什么。
长清大街人流涌动,很是热闹,沿着街边走了一会,熙来攘往的路人们却突然出现了一阵骚动,然后便有人从的身侧越过。
开始陈羽并未在意,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他的身侧越过,向着东边走去,他觉得不太对劲,拦下一个路人打听,才知道今日是长青教授业的日子,而之前的那些人,都是赶着去凑热闹的。
之前听闻长青教为了传播《道德经》在大楚境内四处传道,如今碰上了,他感到好奇,很想知道所谓传道,到底是如何传的。
想着,便跟着人群往东走去。
大概走了一刻钟的样子,远远的看到前方有一座高门大院前围满了人,有穿着短衣的,也有穿着袍衫的,从市井百姓到文人商贾,倒是什么人都有。
走近了些,才看清了那做大院门前挂着的牌匾,上面写着:青林书院。
“原来是林家的书院。”嘀咕了一句,陈羽往人群边凑了凑,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围在门前的人不少,大家都望着书院紧闭的大门,小声议论着,说的都是些与《道德经》有关的话题。
就在这时,书院的黑色木门缓缓打开,走出一个穿着白色袍衫,文质彬彬的青年男子,男子站在石阶之上,拱手一礼,朗声说道:“请先正衣冠,再入院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