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她竟然没闹
作者:勤晓徐   真公主她不想回宫只想做生意最新章节     
    等三位官员都下去,苏鑫儿才解释道:“父皇息怒,儿臣只是觉得守护祖宗的陵寝确实是功德一件,儿臣愿意去守。而这宅子一看就是他们花了心思的,这么用心做事,也不能太不给他们面子了。”
    皇帝叹道:“虽然历朝历代都有皇家守陵人,但是一般都是不受宠的皇子,哪里能让你一个娇滴滴的公主去守陵呢?况且一守就是十年,十年后你都几岁了?还怎么成亲?”
    苏鑫儿摇着皇帝的胳膊:“父皇不是说过么,儿臣一辈子陪着父皇和母妃,不出嫁,怎么,父皇这么快就不愿意养儿臣一辈子了?”
    看着女儿没心没肺的样子,皇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总之,他这次是把钦天监给记恨上了,这个李监正如果不能为君所用,而要做别人的一把刀,那这把刀就只能被弃、被藏、被扔,绝不会再给他派用场的机会。
    出了御书房的三位朝臣,户部和工部直接走人了,李监正想让他们一同去找皇后娘娘拿银子,二人理都不理,匆匆而去。
    李监正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求见皇后。
    虽然朝臣不能随意求见皇后,但是遇到特殊的事情,还是可以拜见的。
    皇后传了李监正进去,屏退了左右,问道:“建行宫的事,怎么样了?”
    李监正便一五一十把在御书房的事情说了一遍,着重讲了公主同意的事。
    “哦?她竟然没闹,也没修改?”皇后也不敢置信。
    在她的印象中,那小姑娘自小就是个难缠的主,这一次想出这个办法把她弄到山里去,一去就是十年,前期可筹划了许久。就连那天宫宴上,那小丫头还一派胡搅蛮缠的样子,怎么转头就答应了呢?
    “公主说,还请娘娘早点给银子建行宫,早一日建好她早一日住过去。”李监正本想让户部的人开这个口的,无奈人家人都不来,那只好自己来讨钱了。
    皇后瞪了一眼李监正,给了李婼一个眼神,李婼会意,去取了两万两银票来,递给李监正。
    “工期抓紧,只要建起来,她若再反悔不去,那便会有御史参她言而无信,铺张浪费。她若乖乖的去了,那未来十年,本宫就能一步步安插人手,谋得一切。”
    李监正攥着银票,头却很低,假装自己听不见皇后的话。
    皇后所谋甚大,李监正觉得自己很危险,仕途岌岌可危。
    可他又没有办法忤逆皇后,皇后的手里抓着他全家的姓名,他不得不为皇后出力。
    有时候做官也挺无奈的,官大一级压死人不说,更要投靠不同的阵营,如果阵营输了,那就是玩命的事。
    李监正算是上了皇后这条船,想再下去,已经来不及了。
    原本就是一个荒唐的陷害,没想到经过有板有眼的执行,最后居然成了。
    李监正拿着银票恍恍惚惚出宫,他已经没机会参与祈福盛典和春耕仪式,现如今在钦天监的权利都被副监正架空了,下属一听说他请求陛下让公主去守陵,都纷纷转向副监正的阵营,如今他在钦天监里竟号令不行,无人听命,好多事情都得亲力亲为,真是累煞。
    苏鑫儿平白多了一座宅子,心情大好。
    到星月宫陪着弟弟玩了一下午,晚上才出宫。
    时雨和时晴见公主一点儿都没有因为要去守陵的事情而烦恼,一时之间也搞不懂公主的心思。
    “公主,您真的愿意去守陵吗?那可是山里,要守十年,您真的守得住?”外面花花世界多么繁华,真舍得吗?时雨不明白。
    苏鑫儿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看看外面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不慌不忙道:“只说了让我去守山,又没说让我怎么守,咱们隔三差五找点乐子,谁又能知道呢?”
    “况且,就算那行宫建起来,怎么也要一年后,一年时间风云变幻,未来的事谁能说得清。”苏鑫儿放下帘子,京都的夜,有别样的繁华,确实让人沉醉。
    时晴道:“千岁山虽然是皇陵所在,但咱们公主的行宫倒是离得远,只在山脚下,到时候得专门修一条好路,这样公主出来也方便些。”
    苏鑫儿点点头,十分认可:“修路的话就等院子建好再说吧,修条明路,再修条暗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有备无患总没错。
    正月初八,祈福盛典,皇帝要祭拜天地、宗庙,为大周祈福。
    正月二十,苏家所有作坊开工,新一年的忙碌又到来了。
    苏家进京已经三个多月,之前苏成林问大房和二房,要如何选择。京城的生意开工之后,苏家人也聚到了一起,全家老小开了一个民主大会。
    “爹,我跟月娥商量过了,两个女儿都在京城,我们想留京。万一明年鑫儿被派去守山,回京一趟来回也要好几天,说不定她都没办法兼顾生意,所以我们想留下帮帮孩子,顺便照顾下晴儿。子康的身子现在也在找许神医调理着,说不定再大一些,身子骨能硬朗起来。”
    因为赵月娥身体不好,所以苏子康生下来也偏瘦小,也就是苏家上心喂养,才让孩子一直很少生病。不过苏子康比起苏子乐,还是瘦小了一些。
    苏成林点点头:“老二你们呢?是留下还是回去?”
    苏正刚和王红英对视了一眼,二人还没达成一致的意见。苏正刚想留下,毕竟儿子未来也要在参加科考,留在京城说不定能拜到好的老师,教授课业,对他考学是有利的。
    王红英却想回去,蒙城那边毕竟还是需要苏家自家人镇守,虽然下面的人也很能干,但是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到底还是不放心。
    “爹,我们还没想好,让我们再想想吧。”苏正刚道。
    “二叔、二婶,可否听听鑫儿的想法?”苏鑫儿问道。
    大家都朝着她看过来,苏鑫儿正色道:“蒙城是苏家发家的大本营,王爷当年来合作,说镇北王府的产业怎么弄都可以,但是蒙城不能丢,可见,那边很重要。”
    “不过,苏家这么多年培养了好几批大掌柜,也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所以我认为,就算没有苏家人在蒙城坐镇,咱们的生意还是能管理好。就跟北城那边一样,定期送一次账目进京,平时多书信往来,便能遥控指挥。”
    “二叔,二婶,苏家人好不容易齐聚,就别再分开了吧,我建议二叔一家也留京,且以后要多在京城各家走动才是,毕竟将来二哥和两个弟弟,还有三叔将来的子女,他们的前程都需要爹爹和叔叔们努力的。”
    众人都沉默了一会儿,王红英摸摸苏鑫儿的头:“既然鑫儿这么说,那咱们就留下吧,大不了多写信就是了,春杏他们几个也是让人放心的。”
    “好,那就留下。”苏正刚一锤定音。
    这个世界车马慢,路途遥远,有些人一别就是一生。一家人只要齐齐整整,无论在哪里都是最好的。